
圖為“梅骨蘭心——梅派暨梅葆玖先生表演藝術”清唱紀念演出現場。 許婧 攝
“梅派暨梅葆玖先生表演藝術”研討會15日在上海舉行,近30位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梅”派弟子、戲曲研究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梅”派藝術精髓,為“梅”派藝術傳承、發展打造堅實的理論基礎。
梅葆玖先生是梅蘭芳大师嫡子,他一生致力于“梅”派藝術的傳承和發揚,不僅自身是一位杰出的“梅”派傳人,而且培養了眾多“梅”派弟子,使得“梅”派藝術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開花結果。

圖為“梅骨蘭心——梅派暨梅葆玖先生表演藝術”清唱紀念演出現場。 許婧 攝
“雖然梅葆玖先生離開我們一年,但心里頭總想着他還在我們身邊,在我們心里”,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表示,梅派藝術是中華民族藝術的瑰寶,紀念梅葆玖先生是極其有必要的,因為他人格高尚,不僅繼承了梅派藝術,更展示了有文化底蘊的梅氏家風。
北京市梅蘭芳基金會會長周鐵林認為,梅葆玖先生既是梅派藝術的忠臣,更是功臣,在繼承梅派藝術的同時,梅葆玖先生尋求突破勇于創新,促進了梅派藝術大踏步向前走。
今年4月份是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先生逝世一周年,作為梅先生生前非常牽掛的戲曲表演人才培養的搖籃,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與梅蘭芳藝術基金會、上海市戲劇家協會、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共同舉辦“梅派暨梅葆玖先生表演藝術”紀念活動,以此表達對梅先生的深切懷念,以及對“梅”派藝術傳承的願望和決心。
梅葆玖先生與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淵源頗深。2013年,戲校舉辦“梅派經典百年回眸——紀念梅蘭芳首次蒞滬演出一百周年”演出活動。梅葆玖先生親臨演出現場,攜弟子為觀眾清唱表演。在校生煉雯晴拜葆玖先生為师,成為了他年齡最小的弟子。目前,“梅”派藝術依然在戲校有序傳承。
除了研討會,主辦方還舉辦了“梅骨蘭心——梅派暨梅葆玖先生表演藝術”清唱紀念演出,京劇表演藝術家畢谷云、范玉媛、夏慧華、馬小曼;“梅”派名家李勝素、胡文閣、張晶、劉亞新、單瑩、周燕萍;香港名票顧鐵華;“梅”派弟子路潔、白金、田慧、煉雯晴,京劇表演藝術家于魁智、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教授趙群、上海京劇院花臉名家張達發、上海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傅希如,以及上戲戲曲學院“梅”派學生悉數登場,唱響《玉堂春》《太真外傳》《穆桂英掛帅》《洛神》《西施》《生死恨》《霸王別姬》《龍鳳呈祥》《禦碑亭》《麻姑獻壽》《大唐貴妃》等“梅”派經典劇目,以此表達對梅葆玖的緬懷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