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菡(前左二)和妈妈走在去往福田口岸的路上(5月12日摄)。
晨光渐露,8岁的文菡身著整齐校服,牵著妈妈的手,步出深圳的家门,前往附近的“校巴”站,准备坐车到香港上学去。一路上,大批穿著校服的孩子,背著书包,朝著同一方向进发,开始跨境求学之旅。
香港回归祖国以後,“跨境学童”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数不断增加,由最初数百人增至目前大约3万人。他们主要居於深圳、拥有香港户籍,每天经由各个口岸过境到香港上学。
早於上世纪90年代已有跨境学童的出现,当时他们大部分是港人与内地人通婚而生的子女,也有因其港人父母在内地工作而移居内地的孩子。香港回归後,“双非”儿童(即双亲均非港人的港籍儿童)占据为数不少的跨境学童人口。
数据显示,这数以万计的跨境学童,以幼儿园学生和小学生居多,他们来港就读各有原因,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家长被香港的教育吸引。
在紧挨深圳福田口岸的一小区中,文菡放学回家后做作业(5月12日摄)。
在紧挨深圳福田口岸的一小区中,文菡吃着妈妈特意做的面条,这天是她的农历生日(5月12日摄)。
一个平凡的上学日,记者清晨5时许抵达文菡位於深圳福田区的家,此时小女生仍好梦正酣。文太太趁女儿起床之前接受记者访问,透露作为跨境学童家长的心声:“我们希望孩子能接受香港完整的教育。”
6时20分,文太太的手机闹铃响起,她随即走进卧室叫醒女儿。文菡揉著睡眼到洗手间梳洗并换好校服,然後坐在客厅的小凳子上,等妈妈帮她梳辫子。采访当天,正好是文菡的农历生日,文太太特地给她煮了面条做早餐。
“证件是至关重要的,忘带就过不了关!”出门前,文太太为女儿打点好一切,证件、书包、课外活动物品等,准备一同出发前往“校巴”站。
7时05分,跨境“校巴”准时发车,大约7时半抵达皇岗口岸,边检人员上车替孩子们逐一办理通关手续,大约15分钟,便完成对车上所有学生检查。
在香港落马洲管制站,香港入境处职员上车为文菡等跨境学生办理出境手续。香港入境处自2012/13学年开始,在不同管制站先后推行“跨境学童简易过关程序”和“免下车过关检查”,利用信息科技和便携式装置,优化学童过关时所需办理的出入境手续。
为保障学童安全和有秩序地过境,深港多个通关口岸於跨境学童放学的繁忙时段辟出“跨境学童专用通道”,并设有“学童候检区域”。香港入境处自2012/13学年开始,在不同口岸先後推行“跨境学童简易过关程序”和“免下车过关检查”,利用信息科技和便携式装置,优化学童过关时所需办理的出入境手续。深圳边检总站也有“深港走读学童免下车查验”等相关服务。每名学童的通关时间仅需几秒钟。
跨境上学的旅程走了大半,车上大部分孩子已呼呼入睡,原本喧闹的车厢变得安静,此时,跟车的保姆阿姨也能稍稍歇息。其中一位被学生们称为圆圆阿姨的,本身也是跨境学童的家长。
“儿子若在深圳读国际学校,学费成本比他现在跨境上学要高。”圆圆告诉记者,深圳的国际学校学费贵,所以宁可让儿子长途跋涉到香港上学。
文菡(左)在“校巴”上和同学说悄悄话(5月12日摄)。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文菡顺利抵达位於东涌的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黄楚标学校。从出发到抵达,她和同学们全程都不用下车,这样对家长来说比较放心。但这项免下车过关检查服务主要提供给幼儿园和初小学生,而且设有限额,高年级学生则要自行过关。
“3岁小孩背著书包走几百米的天桥,这段路要靠他们自己完成,下到桥的那边才有阿姨接。”文菡以前读的幼儿园位於香港上水,当时经福田口岸出入境,文太太说,女儿必须自行走过跨境桥才能到达关口,现在读的小学虽然离家较远,但可以坐车直达,全程与其他旅客分开,比较安全,体力上也不用太劳累。
对於跨境生来说,每天舟车劳顿上学虽然疲累,但很多人已成为习惯。而深圳市下学年开放公立学校让非深圳户籍的学童入读,这新政策或许让孩子在奔波上学以外,有另一选择。由於政策刚起步,有关方面仍未具体掌握家长的意向。
在位于香港东涌的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黄楚标学校,文菡在聚精会神地上英语课(5月12日摄)。
在位于香港东涌的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黄楚标学校,文菡(中间排左二)在文艺汇演中演唱《这是我家》(5月12日摄)。
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在本月初公布了2017年度小一入学统一派位结果,本年度有约3000个跨境学额。有“双非”儿童的家长因不满孩子被派往较远的地区,表示会考虑为孩子报读深圳公立学校。
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吴克俭表示,有个别跨境学生和家长已经开始申请深圳的公立学校,预计一个多月後会知道报名情况,目前则难以预计新政策能否缓解香港学额紧张的问题。
据了解,大多数跨境学童家长会选择临近深圳的香港北区的学校,以减少孩子在路上的时间。但也因此而导致该区学额竞争激烈,一些居住於北区的香港学生被派往区外上学,引起部分香港家长不满。有 於此,教育局在4年前开始设立“跨境学童专用校网”,以增加他们可选择的学校数目,舒缓个别地区承受的压力。
随著香港自2013年起实行内地“双非”孕妇来港产子零配额政策,“双非”婴儿数目锐减。特区政府教育局估计,小一学位的需求会由2016/17至2018/19学年期间的高峰,逐渐减至平稳水准。加上港籍儿童获准报读深圳公立学校的新政策,也可能导致“双非”学童来港读书的需求下降。
虽然有关方面预计深圳跨境学童人数将要下降,但内地其他地区的港籍儿童对来港读书也狻有兴趣。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於3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1000名在珠海市的港籍儿童家长表示有意在港珠澳大桥通车後,让孩子到香港读书。
港珠澳大桥通车後,从珠海到香港只需要大约45分钟。
香港教联会主席黄锦良告诉记者,香港一些地区的学校面对人口老化问题,适龄入学儿童人数减少,跨境学童的到来,正好补充了不足。
中午12时半,文菡吃过午饭後,换上一身表演服装,和其他同学一起到音乐室排练,为学校定期举行的才艺表演作最後准备。
“这是我家,是我的乡……中西客,香港客,携手合唱。”文菡在学校参加的合唱团,当中既有跨境学生,也有本地学生。经过大半年辛勤练习後,他们一起站在舞台上携手献唱香港经典歌曲《这是我家》,歌词正好道出香港是多元化、包容的社会。
放学钟声响起,文菡登上“校巴”前往皇岗口岸,下午5时许回到深圳家里。她换好衣服後,便开始写作业,文太太则准备晚饭。直到晚上9时多,文菡听妈妈讲了一会儿故事後便上床,为这奔波的一天画上句号。(新华社记者 张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