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3

国民文学生活调查:大学生对鲁迅怀有高度敬意

2017-08-02
来源:北京日报

  从2012年开始,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组织来自山东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的60多位师生,围绕阅读习惯、审美趣味,展开了50多项调查。这些调查也是他们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组成部分。调查成果日前汇集成书《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有600多页之多。

  这份调查报告不仅体现了一位年逾古稀的学者的学术理想,更是首个国民文学生活调查报告,是一份沉甸甸的报告。

  中文系学生喜欢网络作品不足1%

  此次文学生活调查历时3年,针对农民工、大学生、作家、中小学生、城市白领等群体,而国民文学生活世相百态由此尽现。

  “农民工真正喜爱文学的很少。”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贺仲明说,课题组在2012年调查时得出了“农民工文学阅读数量高于一般国民水平”的结论,但最新调查显示,真正因为喜爱文学而进行阅读的农民工比例极少。

  针对农民工的调查主要以问卷和典型个案访问进行。在文学阅读中,农民工更愿意选择“故事精彩”的书,该选项比例高达56%,“思想深刻”“艺术性高”“富于哲理”等比例都较低。

  贺仲明说,2013年末和2014年夏,调查人员还分两次对山东、河北、山西、江苏、广东、上海等6个省市的作家展开文学阅读调查,发放问卷500份。结果显示,作家们每天阅读文学书籍的时间都在一小时及以上,两个小时以上的约占40%。此外,70后作家的外国现当代文学阅读比例相对较高,占21%。50后作家则偏重外国古典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在文学影响方面,50后作家中31%的人认为,自己的创作受到西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影响,而70后则受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最大。

  “文学生活”调查研究课题组还对全国10所大学的2000多名中文系本科生、研究生进行调查。数据显示,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占到86.8%,阅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的比例也都超过50%。相关调查还显示,当代中文系大学生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趣味正在发生变化。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巴金、路遥、金庸等作家的作品在中文系大学生群体中拥有广泛的读者。然而,在此次调查中,巴金《家》的阅读比例为65.7%,路遥《平凡的世界》为49.9%,金庸的武侠小说为37.4%。“这几部作品的阅读比例虽然都不算低,但较之前些年,已经呈现明显下降的局面。”贺仲明说。

  在中文系学生最喜欢的作家中,几乎没有一个网络作家入选;在中文系学生最喜欢的文学作品方面,选择网络作品的也为数极少,不到1%。“网络文学追求热闹好看,人物情节都是类型化,尽管能娱乐大众,但对有经典阅读积累的中文系学生而言,就很难打动了。”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学军说。

  农民工和大学生最熟悉《阿Q正传》

  在文学经典阅读方面,各类人群阅读交集发生在鲁迅和鲁迅作品上,无论是农民工、作家还是大学生,都对鲁迅作品有不同程度的熟悉度,而且农民工和大学生最熟知的作品都是《阿Q正传》,不能不说是个有趣现象。

  “除了课堂,你是否阅读过以下作家的作品?鲁迅、沈从文、赵树理、柳青、周立波、路遥、贾平凹、迟子建。”该问卷选项为多选,结果鲁迅、路遥两位作家遥遥领先,分别为34%和33%,其他作家都没有达到10%,还有高达45%的人选择的是“都没有读过”。而关于作家作品,选项包括“《阿Q正传》《边城》《小二黑结婚》”等,大家选择的结果为,《阿Q正传》和《平凡的世界》遥遥领先。

  针对作家的阅读调查则显示,鲁迅对中国作家的影响至关重要。对其影响最大的作家中,选择最多的是中国古典作家曹雪芹,鲁迅名列第二位,接下来分别为沈从文、张爱玲、萧红等。而外国文学作家中,作家们受托尔斯泰、马尔克斯、卡夫卡、福克纳、胡安·鲁尔福的影响最大。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经典阅读调查,是通过对北京大学等18所大学的大学生发放的2000份问卷调查展开的。大学生对鲁迅怀有高度敬意,对其作品熟悉程度依次为《阿Q正传》《狂人日记》《祝福》等。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程鸿彬说,大学生喜欢的鲁迅作品多为散文和小说。他同时还注意到,近几年出版的几部《大学语文》教材,鲁迅杂文竟无一篇入选,“杂文是鲁迅生前创作数量最为丰赡、同时也是最能体现其战斗人格的文体,假如不能在文学教育中予以有效安置,那么我们口口声声所承续的鲁迅精神究竟还有多少实质性的体现呢?”

  鲁迅在各类人群文学阅读中都居于重要地位,温儒敏分析认为,这是因为中学语文教材在鲁迅作品的传播过程中几乎扮演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张学军则认为,鲁迅作品曾经令中学生感到头疼,但中学教材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小视。

  二三十岁公司职员最爱买《知音》

  令人意外的是,此次调查还详尽地对《知音》《读者》《故事会》以及纯文学刊物《收获》的受众、阅读、内容等情况展开调查。

  关于《知音》读者的调查可以看出,48%的读者年龄在20岁至30岁之间。对于读者群的职业统计也表明,公司职员占34%,远远高于自由职业者的12%、工人的6%、农民的5%。调查也同时显示,在校大学生很少购买《知音》。

  《读者》的读者,同样是青年人占主体,这是调查人员发放2000份调查问卷得到的答案。在“您阅读过的文学期刊”选项中,有高达78.79%的人选择了《读者》,其他依次为《青年文摘》《意林》《萌芽》《故事会》,排在最后的是《收获》,仅有9.09%的人读过《收获》。

  相对于《知音》和《读者》,《故事会》的读者群年龄跨度更大,集中在20岁至50岁,农民和农民工是主要群体。根据调查结果,“商场谋略”和“官场谋略”是最受欢迎的故事类型。

  关于《收获》的调查,文化水平越高,知道和经常阅读《收获》的人就最多。值得一提的是,当问及《收获》杂志存在哪些不足的时候,高达48.2%的竟选择了“文学性太强”。

  相关专家认为,种种迹象可以看出当前文学阅读更多是休闲、消遣或打发无聊的“轻阅读”“浅阅读”。

  温儒敏:人们的阅读口味变得很粗了

  “很多文学评论或者文学史研究,大多是兜圈子,在作家作品——批评家、文学史家这个圈子里打转,很少关注圈子以外普通读者的反应。”已至古稀之年的温儒敏,一直有心改变这样的文学研究现状。早在2009年,他就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提出来,要研究“文学生活”,了解沟通读者的文学诉求与文学活动。

  七年过去了,当温儒敏的学术观点终于化为现实的时候,他的心情却复杂了许多,这甚至是一份令老人家感到沉重的调查报告,“阅读风尚在转变,现在人已经很难沉下心来读一本书,浅阅读成了文学阅读的主体。”他说,一本长篇小说除非是拍成电影、电视,人们才会找来看看,一般的国民已经没有耐心读一本厚书。老人家更关注到,大学生是重要的阅读群体,但他们读的大量是游戏、娱乐的图书,“现在人的阅读口味已经变得很粗了。”

  温儒敏认为,改变这样的现状,应从孩子抓起,要在小学重视阅读,重视阅读口味、阅读方法的培养,文学阅读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小学如果没有形成阅读习惯,到了高中就会很难改变,到了大学就完全自由、放开了,只有一部分有耐心的人才会读书。”

  在温儒敏看来,《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当然无法反映不断变动的文学生活,好在山东大学将持续进行相关调查研究,并会每年发布国民文学生活蓝皮书。(作者:路艳霞)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