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憲容
繼今年5月國際評級機構穆迪降低中國主權信貸評級后,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S&P)9月21日又將中國主權債信用評級調降一級,由「AA-」降至「A+」,評級展望則從「負面」調整到「穩定」。同時,標準普爾也把中國長期信用評級調整為A+,短期債評級調整為A-1,展望由負面調整為穩定。
當標普評級是提醒
標準普爾稱,中國長期信貸快速增長使得經濟和金融風險增加。雖然信貸增長伴隨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及資產價格上升,但信貸快速增長程度有損金融穩定。中國政府加大力度要求企業去槓桿,中期可讓金融風險回穩,但相信未來2-3年內信貸快速增長仍會讓金融風險逐漸增加。
標準普爾還認為,「穩定」的評級展望反映了中國將保持強勁表現,而且未來3-4年財政表現將改善。如果中國未來的信貸增長速度放緩,可以上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中國的貨幣政策大致可信、有效,預計2017-2020年赤字接近或低於GDP的2.5%,而最少直至2020年,中國經濟年增長率仍然可保持接近或更高水平。
對於普爾標準的做法,尽管市場反應平穩,人民幣基本保持穩定,但中國財政部立即回應,認為標準普爾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是對中國經濟的誤讀,并強調中國經濟增長保持韌勁。當局認為外部市場及外部機構不了解中國,總是對中國說三道四。
其實,標準普爾下調中國主權債的信用評級,基本上沒有多少負面,主要是按照他們的標準做些許調整。而這種調整主要是說給國際市場的投資者聽的。如果是錯誤的判斷,肯定對市場影響很小,中國政府不必太在意。
還有,標準普爾對中國主權債信用評級下調,當然會增加中國企業到海外市場的融資成本,甚至可能高估中國經濟的風險。但標準普爾給出的信用評級,也只是一種意見,國際市場及中國的投資者根本不會以此作為絕對標準,而更多地會根據自己所掌握的信息進行判斷及決策。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作為全球化的國際市場,不僅可以廣泛進行自由貿易,而且國際上的各種機構也可以自由地對不同經濟體的形勢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事。既是意見,而不是絕對標準,那麼不妨兼聽則明,看看其中到底有多少有用的信息,并利用這些信息增加我們決策防範與控制風險的能力。
防範房地產泡沫
對於標準普爾下調中國主權債的信用評級,我們并非關注他說過什麼,下調的主權債信用評級對中國企業融資有多少影響,最為重要的,還是多檢討中國經濟體質,檢討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和金融體系的風險等,看看這些方面,我們到底有多少問題,問題的根源又在哪里?如果不加大力度改進,可能面臨的風險又會有多高?應該如何來防範?等等。
可以說,2016年以來,中國政府對於防範與控制金融風險早就放在重要的議事日程,也推出了一系列相應政策。從現有數據來看,中國去槓桿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有數據顯示,中國的金融槓桿率由2016年底的72.4%,降至今年首季71.2%,而實體經濟槓桿率同期也由234.2%增至237.5%,顯示金融市場的資金在流入實體經濟。同時,企業的負債率也有所改善。截至今年7月,國企利潤累計按年上升23.1%,資產負債率為65.75%,低於2016年同期水平;而企業利潤上升21.2%,工業企業負債率為55.78%,比2016年同期下跌0.6個百分點;內地銀行不良貸款率也在下降。
現在的問題是,中國經濟最大風險是不是在這里?可以肯定地說,這些數據都是建立在當前中國巨大的房地產泡沫不被擠破,房地產市場價格永遠保持在當前這個水平的前提上的。如果內地的房地產市場不出問題,那麼中國金融體系肯定不會有多少風險,有風險的話,中國政府也有能力來破解。但是,內地房地產市場這個巨大的泡沫及風險是否能夠規避掉,是否能夠化解,目前是相當不確定的。因為當前政府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是千方百計來穩定房價,但房價穩定的最后結果是讓全國房地產市場價格繼續上漲,房地產泡沫繼續吹大。剛公布的8月份數據就表明是這樣。如果內地房地產市場價格繼續上漲及房地產泡沫繼續吹大,泡沫的破滅是必然的。到時中國金融體系的風險都會暴露出來,對此,中國政府注意到了嗎?
對於當前中國金融體系的風險,中國政府是十分警惕的,并通過各種方式、出台不同的政策進行調整、防範及控制。特別是對於高槓桿率及防控金融風險問題,一直放在重要的議事日程。不過,由於市場的制度路徑相依、由於經濟發展戰略及經濟結構調整的困難重重,由於房地產市場泡沫巨大,有不少好的思路與政策往往難以執行,使得不少潜在金融風險不到迫不得已是不會決然下手的。也就是說,中國經濟及金融市場的灰犀牛隨處都在,地方政府及政府職能部門往往會忽略。所以,標準普爾下調中國主權債信用評級,是提醒中國政府密切關注當前金融市場灰犀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