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有些人終其一生都未必能夠完成的夢想,卻被李一男輕松收入囊中,曾經被稱華為神話,轉戰投資人後重新創業,在“內幕交易案”未發生前,李一男的事業算是走得相當順利。
2017年1月22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李一男內幕交易華中數控股票案件做出一審判決,李一男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沒收違法所得700餘萬元,並處罰金700餘萬元。而隨著近期二審判決的出爐,關於此案更多的交易細節也開始流出。比如,時任華中數控總裁李曉濤與李一男是華中科技大學的校友,同在華為共事,並曾先後擔任華為副總裁,算得上內幕交易中常見的“熟人關系”。
據媒體報道,經證監會深圳專員辦調查組調查發現,2014年2月中旬,華中數控正與一家標的公司商談重大資產重組事宜,5月末,公司股票停牌。但其間深交所的大數據監控平台發現,“劉某”、“蘇某”等多個賬戶交易異常,在短時間內集中、大量地買入華中數控股票,而這兩個賬戶的實際掌控人就是李一男。
對於獲取內幕信息一事,李一男一開始是拒絕配合,但當稽查人員通過調查,最終獲取了大量客觀證據後,李一男開始後悔,並主動前往證監會案件調查部門,向稽查人員遞交申訴材料並向稽查人員出示他與李曉濤的微信聊天記錄等資料,意圖證明聊天內容未涉及內幕信息,然而證據確鑿、於事無補。
“李一男雖然是高智商、高學曆,但守法意識淡薄。為了賺快錢,選擇了內幕交易這種違法的方式。”證監會負責查辦此案的調查組長這樣評價李一男。
事實上,在華為前同事的眼裏,李一男雖然工作能力出色,但也並不是一個情商足夠高的領導。
“(外表看上去)小不點,灰頭土臉一個。見了客戶不知道說什么,而且對員工脾氣很大,動不動就喊要開除。”華為原財務高管高軍(化名)這樣向第一財經描述他對十年前的李一男的印象,這種印象也使他對李的能力評價大打折扣,“雖然現在華為的高管有時候處理事情也有脾氣,但是處理事情能力遠遠超過他”。
但脾氣不好絲毫沒有影響其在華為以及百度的工作中擔當要職。
在華為不到十年的時間裏,李一男全方位主導了從技術層面到管理層面的多項重大決策,拍板了程控交換機、幾十個G的波分傳輸、代表未來的數據通信、通信技術的皇冠GSM、CDMA、數千人的招聘計劃、盛大的市場策劃、全球性的市場擴張戰略等一系列重要事項。
在公司,任正非親昵地稱李一男為“幹兒子”,因為李一男身上有一股湖南人的“闖勁”,這讓已過不惑之年但仍然堅持創業的任正非頗為欣賞。
但隨後李一男的創業卻讓華為損失慘重。
對於當時的情況,任正非曾這樣描述:“2001至2002年華為處在內外交困、瀕於崩潰的邊緣。你們走的時候,華為是十分虛弱的,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包括內部許多人,仿效你們推動公司的分裂,偷盜技術及商業秘密。華為那時彌漫著一片歪風邪氣,都高喊‘資本的早期是肮髒的’口號,成群結隊地在風險投機的推動下,合手偷走公司的技術機密與商業機密,像很光榮一樣,真是風起雲湧使華為搖搖欲墜。”
迫於形勢,任正非對港灣下手圍追堵截。過去,華為並不在意中低端市場,而為了堵死港灣的路,在2003年華為和3Com成立了合資公司專門從事中低端的數據市場,跟港灣爭奪幾百萬的生意。
2004年華為專門成立“打港辦”進行策略性打擊;2005年華為成功狙擊西門子對港灣的收購。最後,這場戰役以2006年華為17億元人民幣將窮途末路的港灣網絡收入囊中告終。
而在華為對港灣的收購協議裏,任正非要求李一男回華為工作2年,因此,李一男再度回到華為,繼續出任首席科學家兼副總裁。但在華為的日子,李一男不再如魚得水。重返華為那天,他的辦公室外聚集了很多前來探看的員工,同事的議論和異樣的眼光成了之後一年與之為伴的生活。頂不住這種壓力的他將辦公室的玻璃換成不透明的。
這段經曆也成了埋在李一男心中的一根刺,“他和華為這個圈子的人很少聯系。”一位已經離職的華為人告訴記者。在很多華友會的人看來,他並不是一個太願意和大家親近的人。
忍受不住煎熬的李一男在兩年之後,再一次決定離開華為。至此,他與華為的故事正式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