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66

新時代經濟發展藍圖

2017-10-23
来源:香港商報

  易憲容

  在十九大報告中,最為核心的思想就是「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是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及政治經濟生活的重新定位,也正是這種新定位,許多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標、新要求、新方向、新政策、新動能呼之欲出。比如,十九大報告指出,在新時代就是讓中國走向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民族復興,或實現中國的強國富民。這不僅凸顯了領導人對過去5年中國經濟發展的認可與制度自信,也是對人類社會進入大數據時代的反思,對整個社會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挑戰。

  重要經濟問題待解決

  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該論斷意味著,在新時代,中國要走向一條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富民之路。從歷史來看,建國以來,對社會矛盾不同的界定,決定各個階段政府的政策目標及方向。1956年黨的八大時,判斷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與當前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所以當時主要的政策就是促進生產,增加物品的供給。十一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要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促使政府的工作重心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而開啟了中國30多年改革開放的新紀元。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努力,中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社會經濟也由短缺經濟轉向過剩經濟。這不僅使得中國十幾億人溫飽問題得以解決,也讓不少居民過上小康生活。人民開始追求和嚮往更為美好的生活。這不僅是對物質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有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及人的全面發展等有了更高層次需要的追求。同時,在大數據時代,隨著互聯網等科學技術快速的發展,人的消費模式、行為方式及價值取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更是廣泛。但是,對於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來說,人民對美好幸福生活需要的不平衡不充分也是十分明顯的。一些重要的經濟問題仍然需要解決,比如發展的質量與效益不高,更為重要的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城鄉二元化結構還沒有完全沖破。在計劃經濟時代,相應的制度安排把農民完全固定在農村,而且通過農產品及工業品的剪刀差政策讓農民為城市工業化提供資金,從而使得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及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農民生活水平及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長期處於嚴重的差距中。即使改革開放30多年,即使有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但由於嚴重的制度路徑相依,中國城鄉二元結構的格局還是沒有完全打破。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遠不足於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三分之一。所以在這次報告中,有較大篇幅就農村農民問題出台了專門政策。

  二是東部沿海經濟發達的地區與中西部邊遠地區不平衡。由於中國的經濟是由計劃轉軌而來,市場的觀念與制度最早進入東南沿海地區,然後逐漸向西北方向遞進。如果不考慮地方自然稟賦,越早進入市場經濟地區,其社會經濟發展程度就越高,反之亦然。由於市場因素的影響,從而造成東南沿海地區與西北邊遠地區之間經濟發展的嚴重不平衡。

  三是絕大多數中小城市與一二線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嚴重不平衡。由於當前中國市場經濟發展不充分,政府對經濟生活參與無所不在,自然容易導致社會經濟資源向權力集中的城市聚集,造成中小城市與一二線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越來越大。

  四是居民財富的嚴重不平衡。這種不平衡成了嚮往美好生活需要難以得到滿足的重要原因。也正是這樣的一種現實,報告中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意味著這種不平衡不充分既是當前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障礙,也是未來持續發展的潛力。新矛盾不僅給政府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為整個社會經濟提供了更多的挑戰與機會。

  走向共同富裕之路

  同時,目前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這非僅是一場技術創新,也是一場eScience範式革命,為我們提供了觀察复雜人類行為和社會行為的認知新方式,突破了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邊界,使得社會科學研究如自然科學一樣能夠實證化和定量化。eScience範式還把過去許多不可見、不可度量、不可存儲與不可分析的事件數位化,以此來發現不同事件之間的關聯性,提升對事件未來變化的預測力,成了技術創新、新的需求發現、社會財富創造的動力與源泉。當e-Science範式認知維度可拓展到人類活動的一切領域時,將對人類社會的思維觀念、認知模式、社會經濟生活及價值取向等方式帶來顛覆性的沖擊,驅動一系列重大科技創新的出現,也驅動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出現,並全面地提升社會經濟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挖掘社會需求,為解決經濟生活中許多問題創造技術性的條件。比如普惠金融的創新、大健康產業的出現、網絡公開教育普及,共享經濟等。

  十九大報告指出,為了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所以,整個報告對人的全面發展及民生的問題特別強調。在新時代,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共享經濟、生態經濟等既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也需要具創造性的人才進入這些領域來推動發展,而人的全面發展則是創造性人才得以成長的根基。

  為了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讓全體人民真正富起來,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這與改革開放30多年一直主張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思想,在觀念上有根本上的轉變。

  十九大報告特別強調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優先發展教育,即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這不僅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基礎,是中國走向強國之路的重要條件,也是在為全體人民的全面發展創造平等機會的條件或基礎。只有機會平等,每一個人才有最大動力全面提升自己及發揮個人才智,努力增長財富。可以說,重大教育改革是新時代的重頭戲。

  二是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在現代社會,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個人就業基本上是其增長財富最為重要的方式。如果一個人連工作都沒有,財富增長根本就不可能。所以報告中把提高及保證全體人民就業質量放在顯著位置上,預計未來會出台一系列的相關政策。

  三是大健康產業的概念呼之欲出。人的健康不僅涉及人口素質問題,也涉及當前中國人口結構發生巨大變化的問題。中國的大健康產業一個重要部門就是指當進入老齡化社會之後,醫療衛生、生物技術、營養保健、健康護理、金融、保險、房地產、旅遊、酒店與休鎔等產業都可圍繞銀发族而形成新的產業結構及新的業態。這既可有效地應對中國人口結構所發生的巨大變化,也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四是讓全體人民走向共同富裕之路。這既有振興鄉村的發展戰略,也有脫貧攻堅的專門政策,及對弱勢群體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等。通過這些方式,也讓社會弱勢群體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這種觀念上的重大轉變,將引發未來中國財富增長政策及財富分配政策出現重大變革。

  總之,中國新時代的經濟發展藍圖是強國富民,當然最後的落腳點還是在富民上,由此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政策、新目標、新方向,都對未來中國社會經濟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特別是共同富裕的新理念,會影響一系列的重大政策,值得密切關注。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