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錦貴(右)與發叔(左)結識多年,大家很有默契。
歲月如梭,白雲蒼狗,不覺發叔已去世3個月了。沙田鄉事委員會主席莫錦貴,人稱「貴哥」,只要一提到發叔,他的眼兒就淺了,堂堂男子漢,竟然對發叔有無限的追憶!
貴哥憶發叔淡定化解紛爭
貴哥在1985年加入了沙田鄉事委員會,1990年進入了新界鄉議局,從此,與發叔結下不解之緣。適時正是新界因陸恭蕙事件群情沸沸揚揚!保家衛鄉的聲音火紅火綠!貴哥站在發叔的身邊,親眼看見他如何處理這件棘手的事情。貴哥說見到發叔以平淡的語氣說:「事緩則圓,我自有解決的方式。」貴哥說,當立法局二讀通過,即將面對三讀通過的壓力,他親眼見到發叔,靜靜的做了一些事情,最後的結果是,三讀沒有通過。自從那一起事件後,莫錦貴對發叔尊敬得五體投地。他認為新界社會,有些人對發叔有些微詞,那是由於並不了解,以訛傳訛的結果。只要了解劉皇發,就會深刻的體會到,他為了新界默默的做了不少的事。
筆者認為,由於劉皇發有中國人傳統的謙讓含蓄性格,為善不欲人知的美德,並沒有多少人知道他為新界作出多少的貢獻!筆者甚至可以很負責任的說,我曾經在新界鄉議局檔案資料室裏面看到,秘書處在1980年的年度報告書上寫着「1980年,劉皇發主席捐款100萬給新界鄉議局遠赴英國倫敦舉辦《香港節》經費」。(這個數字,在當年是很龐大的,當年到戲院看戲,戲票也不過是13元至15元。)
莫錦貴(左)於1985年加入沙田鄉事委員會,1990年進入鄉議局,與發叔結下不解緣。
鄉下人口味愛吃魚仔湯渣
劉皇發身為「新界王」,在貴哥的眼裏,他也是個普通的鄉下人口味,喜歡吃魚仔、湯渣。莫錦貴回憶,與發叔一起到東莞,發叔看到了胭脂紅的番石榴,會停下腳步,看一下阿貴;與發叔坐船到台灣,當下船看到了客家茶果,也是看一下阿貴。這些默契,莫錦貴都會立刻領會,馬上買來給發叔品嘗。
筆者回想起,每一次坐在發叔的車中,進入了沙田,他很自然的重複的講了相同的話:「書蘭,妳看!沙田,現在都是高樓大廈,原來這些地方都是原居民的祖田和祖屋。妳看!那半山腰上的村屋都是搬村的結果。」政府要收地,訂好了價錢,原居民把自己祖傳的土地以很廉價的方式被政府收走,讓政府興建公屋、居屋,原居民只能選擇往山上移,雖然交通不便,也沒有其他辦法,例如作壆坑村搬村搬到山上後,政府就在原地興建了博康邨、乙明邨、沙角邨。
門前以密宗形式拜祭發叔
莫錦貴與發叔的交情,在筆者看來是隱性、低調的;萬萬沒有料到,在發叔去世一個星期後(俗稱頭七),他在自家的大門口,以密宗的形式拜祭發叔,在燒金紙、化往生咒的火光中,他看見發叔緩緩走過來,穿著西裝,神態自若的告訴他:「阿貴,我不會走!我放不下兒孫!放不下新界!」
貴哥說,大部分剛剛去世的人,臉色是灰暗的,表情是呆滯的,而發哥不是!他的臉色很好,神情與在世的時候無異。
白雲悠悠,紅塵滾滾,發叔,你該放下!好好歸去吧!我們心中永遠有您……
【作者簡介】
廖書蘭博士,祖籍江蘇武進,出生台灣台北,定居香港。香港珠海學院亞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國際筆會香港中國筆會會長、亞洲華文作家協會香港分會會長、香港新界鄉議局議員。著作有《黃花崗外》、《煙雨十八伴》、《書蘭中英短詩選》、《放飛月亮》,《被忽略的歷史主角~新界鄉議局與新界地方文化承傳》付梓中。
本文所有內容,乃屬作者知識產權,未徵得本文作者書面同意和授權,不得轉載及節錄和抄襲。若經發現,保留採取一切法律行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