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期間,都分別看到一些有關香港餐飲集團改變其內地經營策略的報道,例如大家樂(341)華東地區分店全線結業等等。但這些改變,卻與內地的整體餐飲市場發展不太相符。
說這個改變不太相符,據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餐飲收入達3.5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15年成長10.8%。另外,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上半年中國GDP按年增長6.9%,而全國餐飲收入同比增長則錄得11.2%。
從以上數字可看出,在生活條件越好情況下,更多內地人民願意花更多的錢享受美食。一個好的例子是唐宮(1181) ,該集團上半年的收益近6.6億元,比去年撇除因業務整合而終止之餐廳之收益,按年升11.5%。
唐宮走對路
如要分析在中國餐飲市場的成功因素,或許適當的中國化策略是一個重要因素。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人類學教授閻雲翔,曾發表了一篇「漢堡包與社交空間:在北京享用麥當勞」的學術論文,解釋20多年前,何以麥當勞及肯德基等美式快餐店在北京深受歡迎的原因及當中的文化涵義。
閻雲翔認為,北京顧客享受的,是中國版本的美國文化與快餐。到後來肯德基比麥當勞在中國更受歡迎時,「哈佛商業評論」在2011年則分析原因,指出是因其重中國口味,更列出肯德基中國分店的菜單約有50款食品,遠比美國本土的分店要多。
以上分折,也可從唐宮中得到引證,該集團的中式正餐業務是其核心業務,集團在各區的業務均有所增長,整體同店增長平均超過7%。此外,截至去年6月,中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1.5億,該集團自去年起銳意發展網上外賣銷售等,正正顯示唐宮的策略走對了路。
英國格林多大學財務學首席講師
財務學學部主任 梁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