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罗湖将建“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慢行”交通新模式

2017-12-25
来源:香港商报网

发布人:罗湖交通运输局局长、新闻发言人李开封。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易小婧报道:22日,罗湖区新闻发布厅召开了“畅通罗湖:最繁忙的‘枢纽城区’跑出加速度”双周发布会,在发布会现场,罗湖交通运输局局长、新闻发言人李开封用一段视频向到场嘉宾介绍了罗湖交通的大致情况:罗湖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东进战略”的桥头堡,深圳是主要的商业旺区,人口稠密,商贾如云。这里坐拥最早的国家铁路枢纽——深圳火车站。每天开行广深城际列车110对,普通长途列车21对,到发旅客约9万人次,是粤港澳大湾区东岸重要的区域枢纽;这里是香港紧密衔接的跨境枢纽,有全市最多的过境口岸:罗湖口岸、文锦渡口岸、莲塘口岸(在建);每天过境往来客流27万人次,占全市出入境客流总量的40%。全区还设有长途汽车站5座,日均运送1.8万人次。罗湖汽车站单站客流量位居全市之首; 繁忙的人流车流不仅给人口密度居全市第一的罗湖带来了人气与机遇,繁华与财富,也使罗湖交通面临巨大挑战。全区道路总里程276.7公里,每天约80万辆汽车在罗湖区的大街小巷行驶。区内共有6条轨道线路,总长36.2公里,站点27座,日均客流量54.4万人次。全市前十大客流轨道站点中,罗湖独占4席。全区开通公交线路共211条,始发线路137条,配置车辆2721台,运营里程约1300公里,日均客流量65.7万人次。

  最繁忙的‘枢纽城区’跑出加速度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交通强国”,是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交通运输行业的新使命。未来的城市发展方向决定了罗湖必须加快转变交通出行模式,建立以枢纽为核心,“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慢行”为主体的交通出行模式,用轨道引导城市空间布局。

  李开封在现场介绍道:“近年来,我们着力推进轨道、公交和慢行一体化建设,布局国际消费中心多层次交通集散枢纽。对标纽约、东京等国际消费城市,罗湖区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另外,罗湖现在正在进行城市更新,到“十三五”末,罗湖在建及完成的城市更新项目将达到100个,规划建筑面积2089万平米,相当于“再造一个新罗湖”。未来,罗湖总体交通需求将较现状再增加一半,为应对这么大的需求和压力,轨道建设方面,在罗湖现有6条地铁线路的基础上,新建5条地铁线路,延长3条地铁线路,建成总里程约77公里的地铁网络;线网密度约2.05km/km²。规划新建的是8号线一期、14号线、17号线、24号线、25号线,延长的是2号线东延、5号线西延、11号线东延。未来规划建设5条中运量轨道交通线路,构建“四横一纵” 中运量网络,总里程共48.4公里,串联大型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居住区等客流集散点,接驳轨道交通。依托大、中运量轨道交通形成多层交通集散枢纽体系,支撑“一河六圈三带”片区发展。

  推进高快速路和口岸建设 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形成

  罗湖是连接香港最便捷的区域,罗湖每年口岸通关人次达到1亿,通关车次达到850多万,罗湖是当之无愧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为满足大规模的人车通行需求,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建设,完善口岸集疏运体系建设,李开封表示将继续推进高快速路和关键节点建设,主要包括:春风隧道,沿一线快速通道、东湖立交、新秀立交、罗芳立交的改造。李开峰表示,沿一线快速通道西起广深高速福田收费站,东接东部沿海高速,全长约20.3公里,其中隧道长约15.8km。罗湖目前东西向的交通压力特别大,主要有沿河路、泥岗路、深南路,每天有80万辆次的汽车在罗湖的区的道路上行驶,如果沿一线开通的话,可分担大量的东西向过境交通。“我们开展交通规划、道路建设、交通治堵、品质提升等,目的是为了居民出行的方便,我们的目标是未来10分钟之内到达可以进入快速路和轨道快线,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前海、宝安、龙岗、坪山、大鹏新区,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东莞、惠州、河源、汕尾,这是我们交通人努力奋斗的目标,也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给我们落实的任务,让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助推“枢纽城区”跑出加速度。”李开峰说。

[责任编辑:肖静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