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 > 文化東方

民國才子:不只是顏值爆表,更是才華橫溢

2017-12-28
來源:公眾號:詩詞天地

  書法民國不僅“盛產”美女,民國更“盛產”美男。

  在民國,有這樣一批人,他們不僅是顏值爆表,還是才華橫溢,你為誰傾倒呢?

  【周恩來】

  周恩來擁有一張男神面孔,才華橫溢風度翩翩。

  凡是與他接觸的人,都不得不承認他的風度與魅力,尤其是他的外交能力和處事能力。在南開讀書時,周恩來曾扮演校園戲劇《一文錢》的女主角,並獲得了相當好的評價。

  1917年,周恩來赴日留學前夕,時年19歲,曾作詩: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年紀輕輕的他發出呼喊:十年苦讀希望為國家和民族尋求一條出路,即使無法實現理想,投海殉國也是英雄。

  此外,周恩來書法用筆更加老辣、蒼勁,入木三分,章法錯落有致,不拘一格,正如古人所說的“人書俱老”、“出神入化”。

  1917年,周恩來在東渡日本前夕,為同學郭思寧題寫了“願相會與中華騰飛世界時”,落款為:“弟翔宇臨別預言”。

  1941年1月17日,周恩來為皖南事變死難烈士題詞:“為江南死難者志哀”。

  1949年6月,周恩來寫信邀請宋慶齡北上。

  【袁克文】

  他是袁世凱次子,母親是朝鮮公主,他是民國四公子之一。

  熟讀四書五經,精通書法繪畫,喜好詩詞歌賦,極喜收藏書畫、古玩等,他還是京劇、昆曲票友。

  他作派瀟灑風流,一生高朋滿座、散金無數,41歲時病逝,出殯時有四千多僧尼道士、上千妓女送行,名人雅士中有前總統徐世昌、國民党元老于右任等。

  乍著微棉強自勝,古台荒檻一憑陵。

  波飛太液心無著,云起摩崖夢欲騰。

  偶向遠林聞怨笛,獨臨明室轉明燈。

  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琼樓最上層。

  小院西風送晚晴,囂囂歡怨未分明。

  南回寒雁掩孤月,東去驕風黯五城。

  駒隙留身爭一瞬,蛩聲催夢欲三更。

  山泉繞屋知深淺,微念滄浪感不平。

  這兩首詩是袁克文的名作,在民國時廣為流傳。詩作于一九一五年,此時正是袁世凱醞釀稱帝的時候,袁克文並不贊同。

  他寫下這兩首《感遇》詩,意在勸諫父兄。卻因此詩獲罪被兄長袁克定軟禁,直到袁世凱死後一年才恢復自由之身。

  袁克文是書法大家,师承嚴修、方地山。嚴修是近代天津四大書家之一,克文得其真傳,盡至臻境。

  袁克文的字體清俊超逸,毫無匠氣。他寫字不用桌子,把紙懸空,由人拉住兩端,他揮毫淋漓,筆筆有力,而紙無損。

  他寫小字更妙,因他終日抽大煙,懶得起床,便仰臥在床上,一手拿紙,一手執筆,憑空書寫。但字體娟秀,絕無歪斜走樣。

  他愛酒,三杯酒下肚,寫起字來縱橫馳騁,豪情奔放,大有蘇東坡之風。

  袁克文葬于楊村,方地山為其撰寫碑文: 才華橫溢君薄命, 一世英明是鬼雄。

  【蔣介石】

  年輕時的蔣介石,英武肅然,挺拔瀟灑,目光中自有一種不怒而威的攝人氣勢。

  雪山名勝擅幽姿,不到三潭不見奇。

  我與林泉盟在夙,功成退隱莫遲遲。

  蔣介石的故鄉奉化溪口有個景色優美的雪竇山,這首《雪竇山口佔一絕句》是一九二0年冬,他閑居故鄉韜養時所作。

  前兩句寫雪竇山奇山異水引人入勝,後兩句表達大丈夫成就一番事業後功成身退、歸隱林泉的情懷。

  【汪精衛】

  與眾人皆知的“漢奸汪精衛”不同,還有一個被盛譽為“民國第一詩人”的詩人汪精衛。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汪精衛寫于獄中的這首《被逮口佔四絕》,在清末民初很長一段時間,尤其在民國時期,被稱為“民國第一詩”。

  汪精衛早年詩慷慨雄直,中年詩多詠物怡情,晚年回思往事,風格漸轉沉郁,痛切動人。

  汪詩詞造詣之高,連一向心高氣傲的錢鐘書先生都對其詩詞贊不絕口。

  用章伯鈞的話,他的詩文“可入教科書,是提筆即為大才”的文人。

  【張學良】

  “生來英俊瀟灑不說,年紀輕輕手握權柄統帅一方,真是小說里才會出現的夢幻組合!”他就是張學良,人稱少帅。

  他曾自作打油詩:“自古英雄皆好色,若不好色非英雄。我雖不是英雄漢,卻也好色似英雄。”

  萬里碧空孤影遠,故人行程路漫漫。

  少年漸漸鬢發老,唯有春風今又還。

  這是張學良將軍1938年10月至1939年12月被南京當局軟禁湘西沉陵鳳凰山時,在他舊居鳳凰寺內牆壁上奮筆寫下的。

  這首詩感懷自身命運,聯想到張學良此時的境遇和國家的境況,讓人百感交集。

  【胡適】

  張中行生前撰文回憶胡適:

  中等以上身材,清秀,白淨。永遠穿長袍,好像博士學位不是來自美國。總之,以貌取人,大家共有的印象,是個風流瀟灑的本土人物。

  《歲末雜感一律》

  客里殘年盡,嚴寒透畫簾。

  霜濃欺日淡,裘敝苦風尖。

  壯志隨年逝,鄉思逐歲添。

  不堪頻看鏡,頷下已鬑鬑。

  詩中盡述自己離鄉後,鄉思隨着時間越來越強烈。這首詩較古代思鄉詩依然有其獨到之處,從中也可一窺胡適之才華。

 

 

 

 

  【張自忠】

  作為抗日名將,張自忠的風姿從照片中就可以看出來。他是國民党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被稱為“抗日第一將領”。

  1940年在襄陽與日軍作戰時,不幸遇難,毛主席親自為其題字“盡忠報國”!

  1940年5月1日,張自忠親筆昭告各部隊、各將領: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至亡于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用濃眉大眼來形容張自忠將軍一點也不為過,一雙眼睛時而透徹,带着了然一切的明白;時而带着堅毅,有着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決絕,有着這樣一雙眼睛的人,必定是不平凡的。

  這樣的不平凡體現在他指導過的戰役里,不管是徐州會戰,還是武漢會戰,亦或是著名的台兒莊戰役,我們都能看見他鎮定指揮的身影。

  即使他最後為國捐軀,也是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驕傲的死去。

  【趙元任】

  趙元任,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與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一起,稱“清華四導师”。

  單是教授的課程就有:物理學、數學、心理學哲學、邏輯學、中國音韻學、普通語言學、中國現代方言、中國樂譜樂調和西洋音樂欣賞等等。

  可見學識有多“可怕”。

  作為語言學家,趙元任曾編了一個極“好玩兒”的單音故事《施氏食獅史》,以說明語音和文字的相對獨立性。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

  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

  石室濕,施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十獅屍。食時,始識十獅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通篇只有“shi”一個音,寫出來,人人可看懂,但如果只用口說,那就任何人也聽不懂了。用一個讀音的字寫篇文章,你能一口氣讀下來嗎?

  詩君說:之前介紹過幾位民國才女,不止擁有令人驚豔的美貌,也有讓人贊歎的才華,後台回復“民國”就可以查看啦!

  作者: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

[責任編輯:鄭嬋娟]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