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攝影:夢境
金黃的油菜花在馬頭牆、小青瓦的映襯下閃閃發光吸引着各地的游客慕名而來。也許這便是人們對婺源的唯一印象——春天的油菜花,但你可知道“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對于農家來說,秋天才是一年中最美的時刻,因為秋天代表着豐收。
婺源篁岭是著名的“曬秋”文化起源地,也是一座擁有近六百年歷史的徽州古村落。登山頭,望城里,皆是徽式屋頂,商鋪鱗次櫛比,街道上塵煙里,嬉戲聲聲響起。前街後坊,千年古樹團團抱,萬畝梯田簇簇擁。

是菊三分愛,皇菊如是。長在篁岭梯田處的皇菊,是散落民間的皇家貢品,而鮮紅的辣椒則是居民的最愛,田間兩邊的孔雀草也萬萬不可小覷,這可是醫者寶藏。每逢秋時,日出晾曬,日落收藏。百余棟徽派建築窗前都伸出長長的木棍,圓圓的大簸箕里裝着秋收,紅的辣椒,黃的皇菊,橙黃的孔雀草,紅黃交輝一個挨着一個錯落有致,這便構成最美的秋收。

菊徑村,以“圓”得名,因其是個典型的山水環繞型,而小河將村莊圍繞近一周極像是一個圓形的臉盆,故又得名“臉盆村”。而自古以來,“圓”便是最受人喜愛的圖形之一,它象征着團圓美滿,象征着處世之道。就如古人眼觀世界,認為“天圓地方”,天似穹廬,包羅天下萬象,是“海南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而剛”。就如前人處世之道,立志“外圓內方”,為人處事謙和寬宥,而對己嚴謹並時時自省。就如家國人情冷暖,從來許願也皆是“月圓人團圓”,我們要闔家團圓,幸福美滿,似是圓月似乎永遠不會存在缺憾。

當然秋之精華當屬石城和長溪,因“環山多石,聳峙如城”而得名石城,有着“三地”“五鄉”的稱號,這是一個隱藏在山中的小村,十分適合游人遠遠眺望着許一個願,也適合游人在磚瓦之間親身走一遭,觀這春夏秋冬各色景致。而長溪最美的便是日落,這里完全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站在遠處眺望傍晚的落日、看炊煙嫋嫋,更是平添了一份溫情。

“吳楚鎖鑰無雙地,徽饒古道第一村”的浙源在婺源的北部,這里是詹天佑的故里,金庸的祖籍。這里也是著名的“僑鄉、書鄉與茶鄉”。這里小小的雜貨鋪,與城市間連鎖便利店的醒目明亮大不相同,十分整潔有序,這里販賣的不是便利,而是時光。古早的店面,仿佛藍胖子的口袋,雖小巧卻一應俱全,沒有你找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來來往往的人們在這里總能從老舊的物件里淘到點有意思的故事,歡欣的哀愁的,各式各樣的。

而此處的理發店也沒有城市里的那麼先進,走進這里。能得到的通常是一張舊躺椅,一張被時間刮花了的鏡子,一些親切隨意的家常話……那些街坊鄰里的好模樣,全靠理發修面师傅的一把剃刀和一雙巧手;這樣的手藝,這樣的畫面,如今擱在城里,應該是不太多見了。但就是這一份市井的煙火氣,卻仿佛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添了一點熱鬧,一點暖融融的生活味道。

浙源再往北去便是素有“中國經典景觀村落”——察關村。背枕青山,面臨清溪,內有各具特色的清代建築,外有青石鋪路的大街小巷,人居院落與自然巧妙地結合。這里的察關水口風景秀美,吸引着不少繪畫愛好者在此處寫生。因為古代通常有水可聚財的說法,因而這里拱橋的修建與鎖十分相像,據說這樣便可達到將財氣“鎖”于此處。
青石板砌成的祭酒橋與水中倒影可以形成一個百分之百的圓形,通過橋孔遠望,青山綠水掩映其中。若恰逢農夫牽牛于橋上走過,那便是極佳的景了。

來到江西就不得不去景德鎮,這里可是China的筋骨——china的著名誕生地。這里的經濟發展早在民國時期就與廣州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並稱全國四大名鎮,便可見其能力。作為著名的瓷都,景德鎮的高岭土在國際陶瓷界都具重要影響。高岭土是陶瓷工業最重要的原材料,景德鎮產的高岭土品質非常好,因而制作出來的瓷器才會遠銷海外,一直貿易輸出。

“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這是上好的白瓷鑒別方法。用塑料筆敲擊真的可以聽到如鐘聲般的聲響,而這也是對景德鎮白瓷的贊譽。當然上好的瓷器,除了上好的材料,窯的建造也是至關重要。這里的“蛋形窯”,窯身如半個甕俯覆,又似半個蛋形覆置,像是一個隧道。明清以來景德鎮制瓷所取得的成就,與采用這種窯是分不開的。

我曾涉足過陶藝,所以對一個瓷器的制作還是有一點了解。粘土的濕度,對瓷器能否燒制成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可能你好不容易做出來,但還未等到燒制便已經裂開。當看到工廠中师傅們流水線般的操作,還是得感歎一句,專業就是專業。

拉胚成形,也許看上去很簡單,但是操作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何況是等大小近乎相同的碗杯。

放在長條石板木條上陰干的杯碗。除高成型率之外,放在長條石板木條上陰干的杯碗,損壞率也是極低的。师傅們身輕如燕的拿起放下一排時,真的覺得他們十分不易
“天青過雨”是青花瓷上品中的上品,存世極少,也是瓷器中最美麗的顏色。但這種釉色必須在煙雨天才能燒出來。“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是天青對煙雨的等待。每一件瓷器都是再極為苛刻的條件下應運而生,正如《國家寶藏》中的瓷母大瓶。在沒有現代科技計算精准溫差之下可以集多種高低溫釉于一身,可謂是稀世罕見。天氣的多變,工匠的失手,畫匠的錯筆,窯匠的溫差,無論是哪一環微差都會讓一件作品失敗,但他們都用心去呵護着每一件作品。

畫匠师傅的每一筆,都傾注了所有制瓷人的全部心血。也許這一筆只在一件瓷器或許只在幾個方寸之間,但此間包羅有萬般故事、大千世界
匠人握筆的手極為沉穩,寥寥勾勒都是美景——是在雨過天晴云破處換取的佳瓷風骨,是在九秋風露里奪得的窯中千峰翠色;一瓶一盤里便有花鳥魚蟲亦或是萬般春色,燁燁寶光,晶晶白氣,流傳了千百年,是歲月沉淪的極致美麗。景德鎮的瓷最是聞名,而师傅的手藝亦是最為精致;仿佛將皎皎月光鋪陳做了畫紙,用筆墨丹青于上描繪了鳳凰涅火的紅亦或是鮫人淚色。
賞一件上品佳瓷,仿佛一位傾城佳人依偎作伴;飲一甕清甜新酒,仿佛與故友重逢言歡笑談。朦朧煙雨中的美景,自然願與君作醉同游,醉在情里,醉在景中。此間白牆黛瓦,清曲流觴;這歲月款款,皆是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