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7

從麥兜、小丸子到小豬佩奇,動畫片裏從來都是成年人的焦慮與願景

2018-04-24
来源:日刻 孫薇

    

  《小豬佩奇》不僅僅是一部卡通片。

  她是中國社交媒體上最火的icon。

  她是優衣庫史上最“潮”的嬰幼兒裝。

  她是新一波的網絡流行文化的浪尖。

  她是社會青年們表達童趣與詩意的圖騰。

  一部動畫片的火爆,是僅僅征服小朋友就夠了嗎?當然不。

  我的殘酷的童年物語是,小時候,我只能在父親下班回家進門前,看開播前十分鍾《美少女戰士》,童年的夜晚在新聞聯播和電視劇《亮劍》度過。

  只有征服成年人的動畫片才能征服世界。

  | 有人說,1970~1982年出生的孩子是在改革開放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新人類”,他們在多元的文化環境和相對穩定富裕的生活條件下長大,許多方面與父輩們有本質區別,對待動畫片的態度就是其中之一。

  “童真與幻想”雖然是兒童的心理感受和思維結構,但作為人類的天性,它從未走出成年人的內心。

  日本動漫大師宮崎駿接受采訪時曾說,

  “如果一部電影能使觀眾從日常生活的壓力以及失落中解脫出來,緩解陰鬱的情緒,找到意外贊賞、誠懇,或者是自己的優點,那麼它就是一部受歡迎的電影。”

  同理,一部動畫片作品本身蘊含的,創作者的個人理想,對人生、人性、生存和社會問題的深刻反思,能夠引起成人觀眾的共鳴,這是很重要的。

  每一個成年人都可以通過觀看動畫片的方式,返回充滿詩意精神的童年,那裏是人性自由的故鄉。

  香港作為一個長期處於英國統治下的租借地,本土文化與英國文化交織沖撞帶來的歸屬感喪失是香港人一直以來需要面對的,尤其是在1997年之後。

  2001年,新世紀的身份認同的困惑還沒解決,香港又遭受了金融風暴和非典的雙重打擊,“麥兜”這個不聰明、不帥氣,運氣也捉摸不定,出生於普通市民家庭的小朋友形象在頹喪的社會氛圍中誕生了。

  | 麥太太希望麥兜長得像周潤發,運氣好,心想事成,這一切願望飛翔的紅盆都沒有答應。麥兜只是個普通的孩子。

  在《麥兜故事》中,一切事物都在充滿頹廢、無能的氣氛和天真的憧憬、希望中形成了一種充滿矛盾感的張力。

  在麥兜眼中,幼兒園是最美好的地方,是綠草如茵的樂園。然而現實是,花花幼兒園只是一所躋身在繁華街市樓上的私立幼兒園,只有普通的白牆。

  麥兜喜歡陳老師唱的那首“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的英文歌,而在歌聲中出現的畫面,卻是擁擠的香港——鋼筋水泥森林,狹窄的居民區,正在施工的工地上的手腳架,各式招牌和形色匆匆的人。

  灰色狹小的城市世界與“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是巨大的反差。

  麥兜最向往的地方是馬爾代夫,“藍天白雲,椰林樹影,水清沙白,坐落在印度洋的世外桃源”。

  而一陣熱鬧地暢想之後,麥兜和小朋友們被束縛在校長親自開的小面包車裏,在城市的立交橋上穿行,下車後,麥兜被媽媽領著,走上外牆貼滿痔瘡廣告的破舊居民樓。

  麥兜的真實世界是貧窮的、市井的,充斥著畸形的城市文化,一切都與理想背道而馳,而身處其中的人們並不自察。

  於是麥兜的疑惑是:“長大了,到我要面對這個硬邦邦,未必可以做夢,未必那麼好笑的夢的時候,我會怎麼樣?”

  然而幸運的是,在生存困境與文化的沖擊中,傳統家庭的親情並未喪失力量。

  沒有學過一句英文的麥太太用電子詞典給奧運委員會主席寫信,希望“搶包山”可以成為奧運項目,因為“孩子的才幹讓全世界都知道,是一個媽媽最大的安慰。”

  為了媽媽,麥兜把並不喜歡學習的“搶包山”堅持練習下去,雖然,最大的用處就是在茶餐廳搶一籠熱包。

  | “我不是為了見珊珊。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學搶包山。也不相信搶包山會成為奧運項目。可是,我仍然努力練習搶包山。因為,我愛我媽媽。自始至終我都不是太愛搶包山,我只是愛我媽媽。”

  為了滿足麥兜的願望,麥太太收拾行李和食物,帶他坐空中纜車,兩個人痛快地玩了一天,為麥兜營造了一場馬爾代夫的夢境,這成為了他幼小心中最美的一天。

  灰暗中的火光更有振奮人心的力量。

  最終,麥兜有了一雙粗壯的小腿,站立在海邊。這是頹喪的社會時期,香港人的樂觀精神,是他們心中的火光。

  正如,克拉考爾指出:“電影在反映社會時所顯示出的與其說是明確的教義,不如說是心理傾向——它們是一些延伸於意識緯度之下的深層集體心理。”

  2004年的《麥兜菠蘿油王子》探尋的是70年代香港的追憶認同。

  2009年的《麥兜響當當》的故事超出了香港的地域范疇,講麥兜被麥太太送到武當山學藝的故事,對應港人北上的現實。

  2012年,《麥兜當當伴我心》開始了第二次轉型,麥兜的故事再一次回到香港,灰霾的風格也變得積極向上,讓人相信通過努力可以實現自身價值。

  “這是一個幻想的、童話的、遊戲的、審美的、探索的世界,在這裏,沒有虛偽、矯情、功利與汙濁,但可以找到本真、自然、純淨乃至神聖。”

  動畫片不僅是兒童的精神世界,也是成年人釋放壓力和情感的場域。

  《櫻桃小丸子》是以作者三浦美紀的童年生活為藍本創作的漫畫。

  櫻桃小丸子幾乎就是三浦美紀的影子,當她以筆名“櫻桃子”開始創作《櫻桃小丸子》時,便決定將自己的筆名、生日、血型、星座等統統賦予這位可愛的小女孩。

  以及開朗、天真的性格,和對生活滿懷的希望和熱情。

  漫畫中的櫻桃子是金牛座、A型血。9歲的她是三年級的小學生,由於個頭比同齡孩子矮,常常被大家昵稱為“丸子”,再加上又是女孩子,所以叫做“小丸子”。

  《櫻桃小丸子》這部動畫片從1995年開始,連續二十餘年高居日本動畫收視前三甲,至今已超過1000集,在中國,它也是一部經久不衰的國民動畫。

  在漓江出版社的《歲月的童話》中,作者之一陳玉珠寫到:“1960年,戰後的日本開始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到1970年,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已超過法國和德國,躍居世界第二位。這被稱作日本發展的‘黃金十年’。……日本開始著力謀求經濟轉型,從高能耗的‘貿易立國’ 轉變為‘科技立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文化教育的繁榮。從而,日本電影、遊戲、漫畫等文化領域的興起……”。

  日本發達的漫畫業為即將到來的國民動畫片《櫻桃小丸子》孕育了土壤。

  | “在電視、遊戲還不發達的年代,日本人人愛漫畫,人人看漫畫,人人畫漫畫”,在聞名世界的作品《鐵臂阿童木》的作者手塚治蟲之後,日本還出現了諸如石森章太郎、赤塚不二夫和藤子不二雄等一系列優秀的漫畫家。

  “從當時的國民心理來看,經濟的高速發展,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讓人們處於無休止的工作中,生活變得枯燥,缺乏樂趣。

  到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滅,短短幾年時間,日本股市下降80%多,房地產全面崩盤,大批企業倒閉。經濟連續數年陷入停滯甚至負增長,人們收入減少,生活壓力增加,日本國內充斥著萎靡與不安。人們亟需一個窗口去宣泄,去懷念,去幻想。而《櫻桃小丸子》的出現,正是這樣一個窗口。”

  在日本國民實際的家庭生活中,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不會如動畫片裏表現的那樣親密無間。日本男人的工作壓力巨大,對於他們來說,投入到家庭生活中的時間不會很多,更無法像《櫻桃小丸子》裏那樣,一家人在閑暇時光,圍坐在在一起唱歌聊天,回憶美好的過去。

  | 據網絡資料:日本一家調查公司的研究顯示,與亞洲其他城市相比,東京的爸爸回家最晚。

  做不到反而願意去憧憬這樣的美好的家庭生活。

  就像在前不久去世的,另一部家庭生活動畫片《隔壁家的山田君》的創作者高畑勳所說的,“大家都希望自己的鄰居是像山田君一家這樣的鄰居,因為這個鄰居的成員在輕輕流逝的時光中,每個人都盡力演好自己那個小角色,而他們心中最關注的卻是家人的幸福和安全,還有這個家庭的平安。日常的悲喜劇在一個個單元內完成它自身的起承轉合,角色卻在唱唱笑笑中令觀眾對命運的起落釋懷。”

  在知乎問題“如何評價《小豬佩奇》這部動畫片中?”的下面,用戶“我不是久伴英語”的回答獲得了297個贊。

  他認為,《小豬佩奇》最大的成功是“塑造了一個完整的家庭關系,提供了一種最讓人認同的家庭模式。”

  都柏林的兒童心理治療師Joanna Fortune認為,佩奇的祖父母參與了許多事情,它強調了家族在幾代人中的重要性。

  Joanna Fortune還喜歡這樣一個事實:即中心人物是女性。這個角色與以往動畫中的男性主角一樣吸引人。

  東西方人在對價值觀的評價上保持了高度一致。

  擁有英國血統的《小豬佩奇》還描繪了一副歐美中產階級幸福家庭的圖景。

  佩奇一家住在山頂上擁有花園的獨棟房子中,環境優美,空氣清新。

  作者之一貝克解釋說:“擁有這樣一座巨大的山丘非常有趣,每次佩帕和喬治跑出去玩,他們必須跑下這座非常陡峭的山坡,這很有趣。”

  佩奇的家庭擁有一輛汽車,她和喬治的學校看上去也高大氣派。在周末的郊遊中,一家人會驅車趕往一個繁華的樂園或去體驗直升機飛行。

  無論是《小豬佩奇》傳遞出的西方最優秀的價值觀——比如平等、尊重和寬恕,還是動畫片中描繪的富足無憂的現代家庭生活,在當下的時代,尤其在80、90後的年輕父母群體中,都深得人心。

  中國育齡一代普遍面臨的情況是:生育後照顧幼兒的人手和精力不足,幾代人擁擠在一套房子中交錯生活;小城市青年面對狹窄的上升空間和並不小的房貸、車貸壓力,齟齬前行,無暇享受生活;北上廣的中產家庭迫於崩壞如末日般的城市環境,不得不選擇帶娃逃離。

  十幾年前,中國開始流行低齡留學潮。教育培訓市場火爆,家長們對幼兒英語教育的需求愈發強烈,《小豬佩奇》和她的家庭故事來得正當時。

  | 2013年,在21世紀教育研究所的在線調查顯示:在45758名中國家長中,80%以上的家長讓他們的孩子“為了進入更好的學校或准備未來的職業而學習英語 ”。

  《小豬佩奇》是一款對症下藥的都市心靈雞湯。

  | 近些年,從《一只饅頭引發的血案》開始,惡搞文化、流行梗、碎片化話題符號成為了年輕人解構經典,再構網絡文化的一種方式,甚至成為某種主流,《小豬佩奇》的流行也得益於表情包、再創作短視頻以及碎片化傳播,幾乎集近幾年《海綿寶寶》、《櫻桃小丸子》等動畫片的所有網絡露出方式。

  動畫片一直都是大眾觀念與藝術趣味的選擇,它與任何藝術形式一樣,與社會現實有深入機理的聯系。

  比如,在1964年,日本成功舉辦東京奧運會,各處洋溢著拼搏進取的體育精神,致使很長一段時間,體育競技類動畫都是青少年的最愛。

  日本法定結婚年齡是男18歲,女16歲,因此,日本產生了大量的校園愛情故事。

  不僅僅是日本,從《麥兜故事》、《櫻桃小丸子》,再到“社會人”都追捧的小豬佩奇,被動畫片塑造的80、90後都明白,動畫片從來都不是只給小朋友們看的,它的內涵和複雜性對成人世界的改造更甚。

  就好像我們比父母那一輩更清楚,小朋友們的世界也從來不如大人所願那樣,單純地沒有陰霾和悲傷。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