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陳清泉院士對習主席重要指示備感振奮 港創科融入國家發展可奔騰向前

2018-05-16
来源:香港商報

  

  港大教授陳清泉表示,港科學家要乘國家發展之勢,加強與內地創科合作。記者 蔡啟文攝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莊海源報道:連日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在港兩院院士來信所作重要指示引起強烈反響。作為給習近平主席寫聯名信的發起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香港大學教授、電機電力驅動和電動車專家陳清泉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對習主席重要指示感到非常振奮,指示將力助香港科學家直接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破既有政策限制。他認為,可以從「明道、乘勢、奔騰」來談內地與香港創科合作,並表示香港科學家只有積極參與到國家科技發展大潮中,才能使自身科研事業發展獲得廣闊的空間。

  港科學家是國家科技隊伍重要力量

  談及寫信給習主席的原因,陳教授表示,去年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參加了一些慶祝活動,感觸良深。他覺得,「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內地和香港的科技交流合作日益頻繁,但還有一些障礙,例如科研經費不能過境,香港其他院士亦有同感。因此,他聯合其他23位院士寫信給習近平主席,表達了香港科技工作者參與國家創新科技發展大計的願望。習主席很快就對聯名信作出具體指示,並責成中央有關部門予以落實,令香港科技界十分鼓舞。

  陳教授提到,香港回歸以來,各界對「一國兩制」下內地與香港的科技合作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兩地科技交流與合作雖日益頻繁,但因一些關鍵性限制,如兩地科研經費不能過境,香港學者不能直接申請國家科研項目等等,制約了香港科技人員參與國家科技發展事業。他說,習主席指示指出,在「一國兩制」前提下,加強內地與香港的科技交流與合作是應有之義。這也點明了一個道理:香港的科技工作者是國家科技隊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理應參與到國家創新科技發展大潮之中,使香港成為亞州的創新科技中心,推動香港經濟轉型和長期穩定發展。

  建設創新型國家機遇不可再失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是以創新科技為發展動力。」陳清泉談到,特區政府和全香港社會都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融入這個大勢中,將香港建設成為面向國際的創新科技中心。他指,香港是「亞洲四小龍」中唯一不以科技為支柱產業的經濟體,1997年回歸祖國時錯過了與深圳攜手合作、發展創新科技產業的大好機遇。如今,又一個歷史機遇來到面前,香港不能再錯過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大趨勢。

  陳教授希望特區政府加大對本港八大院校的撥款和科創經費,並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為商業項目的比例。他提及,2016至2019年的3年裏,特區政府撥款給八大院校總經費每年約179億港元,而2018年北京清華大學的總經費就高達269億元人民幣。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每年也以兩位數百分比增長,由創立時的8000萬元人民幣,至今已超過300億元。目前,內地排名前幾十名的大學,單個學校年度科研總經費都超過10億元人民幣,較香港研究資助局的年度總撥款都要多。

  港高校應融入國家科技發展大潮

  陳教授說,香港高校在中國高校裏國際化程度較高。回歸以後的香港成為特區,是國家的一部分;香港一大批高素質科技人才,也是國家科技人才的一部分。他認為,香港的高校和科研應納入國家發展的通盤考慮之中,才能繼續奔騰前行。而且,香港擁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40多位,這在全國大城市中也是少有的。其中,有兩位院士於2006年和2017年還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目前,香港高校和研究機構已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16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6個。

  陳教授強調,香港科學家只有積極參與到國家科技發展大潮中,才能使自身的科研事業發展獲得廣闊的空間。他舉例說,香港科技大學師生創建的大疆無人機、雲舟無人船,香港中文大學師生創建的商湯科技公司,都顯示了香港有發展創新科技的實力。「一國兩制」的精髓,應該是堅決堅持「一國」根本、充分發揮「兩制」優勢,這有利於香港與內地科技界共同攜手,促進國家創新科技發展,而不是因此產生障礙,影響香港專家學者對國家科技事業的貢獻。

  陳教授最後表示,在國家大力支持下,在香港科技界和全社會共同努力下,香港創新科技定會奔騰向前,為國家和香港的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沈祖堯:中央資金解港科研「缺水」難題

  前港中大校長沈祖堯:中央科研經費過境是港科研的「強心針」。中通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馮煒強報道:對於習近平主席對在港兩院院士來信作出重要指示,聯名信發起人之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習主席的指示,帶來科研經費過境香港使用等制度性突破,對香港科研人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強心針」。

  習近平主席指示明言「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沈祖堯認為,香港藉着本身優勢,可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城市合作,包括加強與區內院校科研交流及吸引區內企業投資,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習主席的指示為香港院校及科研機構申請國家科研基金提供了便利,將解決香港科研資金不足等實際問題。

  港科研可與灣區企業加強合作

  沈祖堯稱,香港一向在生物科技、醫療等方面的臨床研究有明顯優勢,以往在相關領域發表的研究論文,在國際上亦有較大影響力。同時,香港科研團隊向來與國際接軌,具國際視野及豐富經驗。香港應利用自身優勢加強與區內院校的科研交流,開展共同研究。他舉例指,目前本港已有大學,與中科院及大灣區內著名大學(如暨南大學、中山大學等)在幹細胞及生物醫藥上有合作研究。他指,雖然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具體規劃仍未出台,但香港的大學與大灣區內的院校可以先行就某些範疇開始合作研究,待科技園完成規劃後再遷入。

  除院校交流外,沈祖堯還說,大灣區內很多科技企業及藥廠都希望投資具國際水平的科學研究。另一方面,香港科研發達卻未能將其成果產品化。因此,與灣區企業合作,正好給雙方共贏的機會,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繼而推動灣區經濟。

  中央跨境資金助力兩地科研合作

  習主席作出重要指示後,香港院校及科研機構可申請國家科研基金,並將資金直接跨境在港使用。對此,沈祖堯表示,這將促進科研資金流動,解決香港科研「缺水」問題。他解釋稱,香港有較高科研水平,惟欠缺科研資金。此前,即使香港院校及科研機構獲得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或國家高科技研究計劃(863計劃),但國家批出的研究經費卻不能在港使用。香港科研機構只能向特區政府申請相關研究經費,可惜僅介乎數十萬至不足百萬元,這在科研開支上遠遠不足。

  他續指,新計劃下,香港科研機構可與內地機構一同申請國家科研基金,相關資助基金規模可高達數千萬元,且可直接跨境在香港使用,這顯然有助於促進香港科研機構與內地相關機構合作的意願。他形容說,習主席重要指示對香港是重要的「強心針」。

  寄語港青堅定科研抱負

  對於香港科研發展,沈祖堯坦言,香港欠缺本土科技企業或大型藥廠,學生在畢業後難以從事相關科研工作,最終還是要轉行或做普通打工仔。

  為此,他勉勵從事科研的青年目光要放長遠:「我從事科研幾十年,沒有一項科研項目是一兩日或是一兩年可以完成的。青年人在解決生活基本所需前提下,應堅持科研抱負。」他強調,正因科研不能在短時間內見成果,政府的行業政策才更需有持續性,以支持科研發展。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