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高考数据信息管理应当进一步规范

2018-06-07
来源:北京青年报

  随着今年高考如期举行,各种声称带有“志愿填报大数据”的高考志愿卡开始在网上热销。据报道,一些志愿卡商家声称,志愿卡中的数据是他们通过与相关考试中心合作“弄”到的,在网上查不到这些完整的数据,有些数据根本不会公开。针对商家所言,有媒体向相关教育考试部门咨询,后者表示“没有跟任何社会性机构或企业合作”。

  对于广大家长来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不可谓不迫切。高考志愿填报得如何,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能上什么大学,甚至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和前途也有影响,因此家长对孩子填报志愿高度关注。正是基于此,每年高考前后,围绕高考志愿填报的各种“生意经”总是被念得火热。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开发利用,不乏有头脑精明的商家以“大数据”为噱头,四处兜售五花八门的志愿填报工具。

  客观地讲,这些依托数据算法帮助考生比对、分析招录信息的志愿填报工具,如果功能设计科学完善,历史数据资料录入确切,应该说就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有助于考生提高志愿填报的甄选效率。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志愿填报工具中,各地涉高考历史数据录入究竟是否全面准确不得而知,商家宣称与教育考试部门存在数据合作关系,但教育考试部门对此予以否认,究竟孰是孰非?如果考生和家长花费不菲购得并寄予厚望的志愿填报工具中的历史数据有误,比对、分析结果岂不是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进而将对考生和家长造成误导,使之做出错误的判断?

  这样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在某网站售卖志愿卡的评论页面里,就有不少消费者在使用后对数据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有消费者留言说,他关注的学校2017年招生51人,数据却显示30多人。一些志愿填报工具中历史数据质量的不可靠,由此可窥一斑。

  从善意角度看,为了赢得考生及其家长的信赖,赚取良好的市场口碑,大多数售卖志愿填报工具的商家应该具有提升高考历史数据质量的内在动力。现在,很多志愿填报工具之所以存在历史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一个不应忽视的原因恐怕还在于,有些历史数据本来就是“不可得”的,有商家所说“有些数据根本不会公开”,很可能是一种实情。

  既然利用大数据技术增强考生填报志愿的成功率有其现实意义,也为很多考生和家庭所期许,为何“有些数据根本不会公开”?如果有些数据的确“根本不会公开”,为何又能被相关商家以“合作”的方式取得?教育考试部门是否为提高涉高考数据信息的利用效率做过切实努力?这些都值得思考与追问。

  上述种种情形凸显了一个问题,就是全国各地涉高考数据信息的管理亟须进一步规范、透明。不可否认,当前涉及数据信息违法犯罪活动猖獗,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并非所有涉高考信息都可以公开共享,但是,对于全国各地院校历年分数线详情、招录人数、招录专业,以及各院校性质、特色、重点学科等信息,应由专门的权威平台集中、统一对外公示,以更好地服务于考生。

  不仅如此,为了加强涉高考数据信息管理,防止个别部门在数据信息服务上的“不作为”或“暗箱操作”,在国家关于数据信息保护、共享的政策法框架下,教育管理部门有必要针对涉高考数据信息,出台和完善具体的管理规定,明确哪些数据信息需要严格保密,哪些可以对外公开,对外公开的信息应当以何种方式进行公开,公开信息的质量如何做到严密管控,等等。

  只有制度规定健全了,社会大众可以便利知晓了,涉高考数据信息才能更好地“祛魅”,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才能少一些抓瞎,多一些助益。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