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7

"靠"食出位的乾隆 吃的真没《舌尖上的如懿传》那么香

2018-09-12
来源:时尚旅游

  《延禧攻略》剧终已经不知道多少天了,傅恒和魏璎珞不在的日子里,还好有《如懿传》来填满这漫长的“空窗期”。虽然《如懿传》开局不利,从乾隆的“绿马甲”到如懿的“小围脖”被疯狂diss,但周迅用演技证明年度大戏《如懿传》不是用来扑街的,老干部霍建华更是吃着吃着就用实食力把整部剧送上了热搜。

《如懿传》

  作为一部《甄嬛传》之后最受瞩目的年度宫斗大戏,《如懿传》真不是“吃素的”。搬着小板凳在家看了两个晚上之后,我便越发怀疑自己跟错了频道,这难道不是《和乾隆一起用餐吧》或者宫斗版《舌尖上的如懿传》?

《如懿传》

  从冒着热气的“真香现场”到C位出道的花式菜名每个镜头都直追美食纪录片,片尾厨师名字的关注度比领过盒饭的后宫嫔妃还高。

《如懿传》

  据说剧组请了16 名厨师,1 名厨师长,1 名特餐厨师,还有工作人员爆料说“这些菜品都是采用当天食材,厨师在开拍前15分钟做好送过来,既新鲜又美味”。看来《如懿传》被diss也不是没有道理,怕是剧组把钱都花在美食上了,携手众多“食”力演员拍了一部正经的“清宫美食纪录片”。

《如懿传》

  乾隆作为这部《舌尖上的如懿传》的吃播担当,乃是实至名归。连于正都说:乾隆的一生“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如懿传》

  乾隆不光是清朝吃货界的“活招牌”,还是现代最假美食代言人。全国各省均有一道地方特色叫“乾隆爷吃过都说好”。现在通过搜索引擎,输入“乾隆爷吃了都说好”,出现的相关结果约517000多个,什么峄城菜煎饼、蓟州一品烧饼、佛公饼、车轮饼、鲜花玫瑰饼、叫化鸡、龙井虾仁、凤凰蛋、驴肉火烧、稻香村糕点、京东肉饼……等等都是“乾隆爷吃了都说好”的系列产品。这哪里是爱江山更爱美人的乾隆爷,明明是爱江山更爱美食。

《如懿传》

  不过很显然,乾隆爷是“被代言”了这么多风俗小吃,怕是他自己都不知道吃过这么多东西。

  民间美食因为有同一个主人翁,所以这故事模板也大都一致:“乾隆下江南走到XX走失,饥肠辘辘,无意中走进一户人家,吃了XXX,拍案叫绝。”从此这种小吃就名扬中外,最终成为某地最著名的小吃。

  虽然这些民间故事的可信度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但乾隆爷爱吃这一点无论在故事里还是历史上都不接受反驳。

  不过乾隆爷吃的东西真如屏幕里这么香吗?

乾隆爷吃什么

  这几年被清宫剧“逗”惨了的我们以为皇帝的生活是这样的:想吃什么吃什么,想有什么有什么,想翻谁的牌子翻谁的牌子······时不时下个江南,满足一下口腹之欲顺便撩一下大明湖畔的夏雨荷。风花雪月事不太晓得,但皇帝吃的···也就那样吧,一日两餐,吃来吃去都是分例里那些东西。

《如懿传》

  乾隆朝初期的时候,皇帝的每顿只能吃上18品菜,这其中还包括了主食、酱菜和甜点。直到乾隆中期的时候,皇帝餐桌上的排场才大起来,每顿能安排上超过40 品菜。一顿正餐一般是由十部分构成,这十个部分是:锅子、热菜、熟食、蒸食、酱菜、主食、粥汤、甜点、特殊菜品和吉祥菜。

  清朝皇帝的吃食都在《膳底档》中保存了下来。比如乾隆在1784年正月十一日于同乐园晚膳菜谱: 酒炖鸭子热锅、肥鸡油煸白菜热锅、燕窝红白鸭子南鲜热锅、燕窝肥鸡丝、鸭腰口蘑锅烧鸭子、冬笋爆炒鸡、摊鸡蛋、蒸肥鸡鹿尾攒盘、百果鸭子攒盘,象眼小馒头、鸭子馅提折包子、鸡肉馅烫面饺子。

  乍一看,好像清代皇帝吃的超级美味丰盛,但其实就是排场很大,菜品数量很多,食材都是比较普通的鸡鸭猪羊,白菜蘑菇冬瓜等等,而且口味一般也都是比较平和的。宫廷菜讲究的从来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食材,宫廷菜最讲究的是将普通的食材,做出不一样的味道,所以宫廷菜看的是功夫。这个“功夫”就是不能咸了也不能淡了,酸甜苦辣多一分想都不要想了,皇帝嘴角一抽抽,那是要掉脑袋的。

乾隆

  虽然宫里的太监们都不愿意让皇帝尝到民间美食的甜头,怕吃了一回想二回,二回吃不到就要挨骂了。但也有民间的小吃偶尔得到皇帝的青睐,从而升格变成御膳。

  民间老百姓爱喝豆汁,有一大臣上奏“民间风靡豆汁一物”,皇帝一看,这东西好像不错,朕也要尝尝。皇帝便命人把豆汁带进了宫中。豆汁刮油解腻,清理脾胃,最适合做“下午茶”了,皇帝皇后吃完肉都会喝一碗豆汁来解油腻,还有豆汁的亲兄弟麻豆腐也十分受欢迎。

  豆汁过去叫碰头食,是在庙会等地推车卖的,在哪碰见在哪吃。凭借了皇帝的荣光,古代的王公贵族在庙会的摊上吸一碗豆汁可一点都不丢面。

豆汁

  现在的卤煮火烧曾经也是一种正儿八经的宫廷美食。话说,那会乾隆去南方玩,路过苏州吃到了苏州人张东官做的苏造肉(卤煮火烧前身),乾隆爷口重,就好这口,便把厨子带回了京城。

via:《国宝档案》

  后来,秘方外泄,但苏造肉的造价太高,一般的老百姓吃不起五花肉,于是开始想折子,五花肉吃不起倒还吃得上价格低廉的猪头肉,为了解馋,同时还加入了更廉价的猪下水,味香解馋再加上“皇家基因”,这道菜一直流传到现在。

  其实即便是皇帝的的御膳,也没有后人演绎的那么富贵,皇上吃的再好,他也吃不到川香辣子鸡啊!而且出于安全的考虑,每一位皇帝都不得不牺牲一点自己的喜好。宫廷的御膳制度就是要确保皇帝的安全,所以在皇帝用膳的时候,即使是自己最喜欢的一道菜也不许夹超过三筷子,哪一个是乾隆皇帝的最爱,这个问题恐怕永远没有答案。

  乾隆爷怎么吃

  《如懿传》里的清宫美食好吃到老干部根本不需要演技,靠吃东西就能撑起满屏弹幕。但其实清朝皇帝一天只吃早晚两顿正餐,分别在上午七点到九点和下午一点到三点间。但是放心,皇帝可绝对饿不着。

《如懿传》

  皇帝每日供备的分例种类繁多,做成的全份膳有几十种,皇帝一个人根本吃不完,许多只摆摆样子而已。待皇帝用膳之后便赏赐给妃嫔、皇子、公主及大臣们等人。正餐之外,各种酒菜和小吃是随时备好的。

《如懿传》

  清代帝、后平时吃饭,称“传膳”、“用膳”或“进膳”,各自有膳房备膳。御膳房分为5局,分别是荤局、素局、饭局、挂炉局和点心局,人员可谓庞大。在清朝的十几位皇帝当中,乾隆对饮食最为讲究,他在位时御膳房也最为热闹。

  皇帝吃饭没有固定的地点,到了饭点就在他们当时活动的地方布置好饭桌,直接上菜开吃。每到用膳时,由太监在传膳地点放好膳桌,其他太监迅速运来饭菜,按规定摆在膳桌上。先由侍膳太监看看每道菜中的小银牌变不变色,再尝一尝,没发现问题,皇帝才拿起筷子。因为皇帝的饭菜很多,服伺太监要不断给皇帝传动盘子,让皇帝每道菜都要吃吃。

《如懿传》

  作为皇帝的职业套餐,看似隆重,却禁不起细究。所有的中国美食,都讲究火候与新鲜,刚出锅的最好,经过这么一折腾,再好的美味到了皇帝面前多少也失了本味。家里做的菜之所以好吃,重要原因就是厨房离餐桌只有几步,出锅即上饭桌。

  再就是有“家”的味道,清代宫廷礼仪规定,皇帝单独进餐。中国人的饮食除了满足口腹之欲外,还有亲友欢聚、交流感情的重要意义。但皇帝不行,他享受不到饮馔中的天伦之乐,即使召来后妃陪膳,她们也要谨遵君臣大礼,换句话就是吃得好但吃不香。

《如懿传》

  和皇帝用餐,最苦的就是大臣了。古代皇帝也会请客,即办个国宴大家一起乐呵乐呵。但参加国宴的大臣就乐不出来了。

《如懿传》

  国宴分为三步骤:进茶赐茶,进酒赐酒,进馔赐馔。每进行一个程序的时候,所有大臣都要原地起立然后叩头,这头刚磕完屁股还没坐热,皇帝又端起了茶给大臣们赐茶,这时候大臣们必须起身跪下,叩谢皇恩,而且这茶不能坐着喝,一定要跪着喝。

  在经过一番折腾后,大臣们已经忘了自己磕了多少个头了,这个时候肚子也已经叫了起来。等到终于能吃口东西的时候,还要强装镇定,行礼如仪。一顿饭下来不知道磕了多少个头,吃的还是冰冷的饭菜。

  大臣们吃顿饭不敢哭也不敢笑,肚子还饿的咕咕叫。皇帝也没好到哪去,因为皇帝普遍缺乏饥饿感,而饥饿感是美食的最佳作料。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