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平日的香港是繁华的,那么三月的香港就是绽放的。整个“香港艺术月”期间,城中处处是艺术气息。一系列活动展现多元香港、呈现文化盛宴,也让香港成为世界级的艺术枢纽。
已成功举办5年的Art Central,吸引了全球逾百间艺廊加入,在中环海滨活动空间上演行为艺术、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第四十七届“香港艺术节”则汇集了超过1700位海内外顶尖艺术家,为观众献上166场精彩演出;而全球艺术爱好者瞩目的Art Basel将于3月29日至31日举办,大会邀请了36个国家的242间艺廊参展,其中包括21间初次亮相的艺廊将令人耳目一新……
在年初全新亮相的戏曲中心、香港首个纺织主题艺术场地南丰纱厂“六厂纺织文化艺术馆”、文化新地标“大馆”等地,各种艺术形式上演实力battle。在西营盘艺里坊、深水埗的“城市闸志”以及中环街区,艺术家们的奇妙创想让社区变成了“街头艺术博物馆”。
图文作者:无须豆蔻
新与旧、现实与虚幻在各个艺术角落里碰撞、共生,也让春季的香港之行充满惊喜。
去哪些艺术地标感受与众不同的“亚洲艺术之都”?
如何在这个季节引领朋友圈旅行照新浪潮?
在哪里能够偶遇来自全球的艺术家和名流买家?
戏曲中心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表演艺术,是一门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今年1月20日刚刚开幕的戏曲中心,是西九文化区(西九)的首个地标式表演艺术场地,其目的,便是保存、推广及发展粤剧和其他剧种的戏曲。
纵观全球各地,专门为戏曲而建的剧院极为罕见。
这座戏曲中心外观别树一格,以一盏传统中国彩灯为概念,糅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为戏曲打造了极富时代感的新形象,也让它成为西九新地标。
中心大门就像是拉开的舞台帷幕,一步一步引导着进入戏曲艺术的殿堂。开放式的中庭,不仅可做展览、市集、戏曲示范等活动之用,还让来这里的人们,有了空间坐下来,慢慢感受戏曲文化。
戏曲中心主要设施包括一个可容纳1073个座位的大剧院、最多容纳200个座位的茶馆剧场、8间专业排演室、演讲厅等。
戏曲中心常年提供一系列丰富节目,包括传统和当代戏曲演出、辅以解说的演出示范、讲座、导赏团及工作坊等,即使是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也能够领略戏曲之美。
据戏曲中心的表演艺术主管钟珍珍介绍,由罗家英担任艺术策划及导演的《粤·乐·茶韵》已经于3月在茶馆剧场上演,来到戏曲中心观看演出的观众在欣赏经典粤剧曲艺表演的同时,还可以在此品味传统“一盅两件”,重温昔日茶馆文化。
除了戏曲表演及经典戏曲电影放映活动外,这里还凝聚各地关注文化发展和保育的专家和机构,包括阿根庭探戈、日本能剧、韩国盘索里、西班牙佛朗明高、弹奏把拉丰木琴(balafon)的马里传统赞歌表演者,以及各种本土的木偶剧场、音乐及形体表演的领军人物,他们在这里聚首一堂,互相取经。
这座戏曲中心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鼓励艺术家创作,并培育本地新一代艺术家,通过演出、创作、教育、研究和交流,拓展观众,为戏曲的当代发展创造新平台,也为年轻人打开接触及欣赏这项表演艺术的大门。
M+展厅
同样是西九文化区的新地标,M+作为香港全新的视觉文化博物馆,预计2020年开幕。未来,这座傍海的现代建筑将用于展示二十一世纪的视觉艺术、设计及建筑、流动影像,以及香港视觉文化。
M+大楼的外观设计简约,内部格局却及其复杂,充分体现香港人对空间的物尽其用。博物馆的横向板楼内设有170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三间影院、演讲厅、学习中心、博物馆商店、表演空间、咖啡室、媒体中心,以及可以饱览维港及对岸景色的天台花园。而横向板楼之上耸立着竖向板楼,设有图书馆、资料库、学习中心、会员设施、博物馆办公室和餐厅等,其LED外墙更可用作展出艺术家的流动影像作品。
在M+尚未开幕前,M+展亭是举办小型独立展览和活动的主要场地。目前,我们可以通过M+展亭窥见M+风采。
目前,在这里展览的“对位变奏:野口勇之于傅丹”是著名现代雕塑家野口勇(美国籍,1904至1988年)以及享誉当今艺坛的艺术家傅丹(丹麦籍,1975年生于越南)的作品。通过让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展开对话,凸显他们如何致力以艺术实验创造跨地域与文化的联系,以崭新的解读,阐明两位艺术家的意念关联。
策展负责人皮力先生告诉我们,M+作为全球最大的现代与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之一,收藏及展示20及21世纪来自本港、内地、亚洲以至全世界的视觉艺术、设计与建筑及流动影像。在M+大楼开幕后,展厅将成为艺术家、设计师及其他机构于西九艺术公园内举办小型独立展览及活动的空间。
大馆
大馆,是由中区警署建筑群经活化后成为的一处古迹及艺术馆。现在已成为香港人心目中的文化地标,也是香港古迹保育的典范。
作为法定古迹,大馆中的古迹及多个户外空间被修复活化,包括前中区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监狱。
前中区警署是建于1862年至1864年间的营房大楼,也是建筑群中最古旧的建筑物之一。前中央裁判司署建于1914年,是希腊复兴式建筑风格,建有独立通道及地下隧道,在过去用以押解囚犯进出裁判司署、警署及监狱之间。
域多利监狱建于1841年,是香港开埠初期最先以耐久物料建造的建筑物。曾在二次大战时遭轰炸严重损毁,修复后在1946至2005年间作为监狱重新使用。在2006年正式关闭,至今保留着维多利亚式的建筑风格。
也许那港剧《监狱风云》太过深刻,游览这里的时候,浮现的画面都是发哥和梁家辉的样子,还有那首《友谊之光》:人生于世上有几个知己,多少友谊能长存..........
活化后的大馆作为艺术馆,有一系列的历史文物、当代艺术展览,表演及文化娱乐活动。还被《时代杂志》评选为2018年“全球百大最佳地方”之一。正是这里可以探寻香港的历史和文化,又有全新的艺术融入,让这里充满了香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所以才会如此受欢迎!
大馆还包含两幢新建筑物,分别为内设美术馆及当代艺术空间的赛马会艺方,以及内设演艺厅用作表演艺术、电影放映及教育活动的赛马会立方。
其中的展览也深深打动了我们。《性别的暴力》让我们看到成长环境、文化归属、现有权利结构、社会规范、生理表现共同构成人类身体、性向、身份和行为的重重枷锁。《疫症都市》通过香港城市疫症,到全球面对各种疫症,形成大众的集体记忆以及改变对城市发展的看法。这正是艺术带给我们的精神与触动。
南丰纱厂
南丰纱厂作为曾经香港纺织史上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发展褪去行业功能性,却经过活化成为集创新科技、文化、艺术及学习体验于一体的保育项目:南丰纱厂The Mills。
原来的南丰纺织四厂、五厂、六厂,变为南丰纱厂(The Mills),由南丰作坊(The MillsFabrica)、南丰店堂(The Mills Shopfloor)以及六厂纺织文化艺术馆(CHAT六厂)三大主架构呈现。
在通往南丰纱厂的入口两侧,画满了六幅由本地艺术家特意为南丰纱厂而画的大型壁画,包括《南丰今昔》、《翻花绳》、《日月如梭》、《工女图》、《约定「续」成》及《光速丛林》, 以纪念六十年代香港纺织工业的黄金时代。
承担了以新科技培育产业生态功能的南丰作坊,目前培育有九间作坊公司,包括折纸实验室、戈西普和解纺等,提供曝光机会、社群联系、营商咨询等,透过积极催化技术风格发展,激发新构想,成为建设科技融合时尚的平台。
而在南丰店堂磨坊店,游客能够参与各式各样的活动去认识产品的诞生和观赏创造的过程。无论是知名或新兴品牌、无论是餐饮或科技智造者,都能在这里获得展示自己产品的机会。
通过六厂纺织文化艺术馆(CHAT六厂)展示的纺织历史与艺术,游客可以感受到南丰纱厂的过去,也可以在工作坊接触纺织物料及参与手工制作,与大家进行交流。
南丰纱厂保留了以前纺织厂的一些旧物,将历史元素带到现在。 许多昔日的旧物都被留存下来,例如入口的铁闸、外墙的红字招牌、生产在线的旧机器、厂房内楼梯间斑驳的绿色油漆等, 作为从前工业发展的佐证,也是纱厂从旧到新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如今,这些旧物成了深受游客喜爱的照片背景。
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
于2008 年开幕的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JCCAC),是香港首间由整幢厂厦活化而成的艺术村兼艺术中心。
其所在建筑原是1977年落成的石硖尾工厂大厦,当时坐拥许多谑称“山寨厂”的家庭式手工业。随著香港轻工业逐渐式微,在千禧年之际,工厦单位逐渐闲置空落。后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赞助,整座工厦摇身一变成为多元化的创意艺术村及艺术中心,改建项目还获得过香港建筑师学会2008“全年境内建筑大奖”。
这座垂直的艺术村高九层,是近140 个各类型艺术家和文化团体的运营基地,当中以视觉艺术为主,也有表演艺术和其他应用艺术。
特别的是,艺术村还预留了近四份之一的工作室,用于培育有潜质而刚起步的新晋艺术家。
这里除了有“赛马会黑盒剧场”,围绕中央庭园还有两层“艺廊”展览厅、茶艺馆、咖啡室、创意工艺店,成为城中青年热衷的休闲之地。
PMQ 元创方
PMQ 元创方是香港政府“保育中环”的项目之一,亦是发展局文物保育及活化项目。
这里原是香港第一所为公众提供高小和中学程度的西式教育官立学校:中央书院(皇仁书院)。后遭破坏重建,成为香港第一所为员佐级警员而设的已婚警察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