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紀念館舉行「動與醒︰五四新文化運動」展覽,回顧這場愛國精神和民族意識的運動。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馮煒強報道:今年是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舉辦「動與醒︰五四新文化運動」展覽,透過來自北京的文物,配合香港歷史博物館的藏品,回顧這場充分展現中國人愛國和民族意識的運動,並認識其對近代中國發展的影響和重要貢獻。活動由今日(26日)起至8月25日在孫中山紀念館舉行,免費入場。
京魯迅博物館借出多項文物
適值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康文署特別邀請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合辦是次展覽,透過來自北京的文物,配合香港歷史博物館,展出共81組珍貴文物和文獻檔案,回顧這場充分展現中國人的愛國和民族意識的運動,並認識其對近代中國發展的影響和重要貢獻。活動由今日起至8月25日在孫中山紀念館舉行,免費入場。
展覽亦透過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師生創作的藝術品,配合多媒體節目,從多方面了解當時五四運動在香港的發展情況,以及現今學生對五四的反思及迴響。
展覽其中展示1915年陳獨秀創刊的《青年雜誌》。
孫中山紀念館昨辦開幕禮
孫中山紀念館昨日為展覽舉行開幕禮,主禮嘉賓包括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黃秀蘭、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副館長李戰崎和博物館專家顧問周佳榮。
重點展品包括1915年陳獨秀創刊的《青年雜誌》、傅斯年題贈友人的《新潮》雜誌、魯迅任北京大學國文系講師的聘書、1916年陳獨秀撰寫的《吾人最後之覺悟》、1933年出版的《科學畫報》、1920錢玄同抄寫的胡適《文學改良芻議》和魯迅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吶喊》初版本等。
孫中山紀念館一級助理館長陳家亮表示,是次是孫中山紀念館首次與北京魯迅博物館聯手舉辦展覽,當中很多展品更是首度來港展出,希望透過展覽讓更多市民認識五四運動的前因後果,以及其對中國往後在文化、社會上所帶來的變革。
圖為魯迅任北京大學國文系講師的聘書。
促新文化思想融入中國
由陳獨秀、胡適、魯迅等知識分子提倡的新文化運動於1915年展開,他們宣揚「民主」、「科學」、「自由」與「平等」的啟蒙思想,掀起了中國青年學生的思想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最終引發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舉行集會及遊行,並很快發展成為社會各界廣泛參加的全國規模的五四愛國運動。
運動過後,社會改造成為解決中國當前問題的新口號,新思想奔騰潮湧。新文化運動對五四運動起了促進作用,五四運動又把新文化運動推向高峰,五四新文化運動兩者關係密切,猶如一體,在中國社會各領域開花結果,留下了深刻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