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兴高采烈出门旅游的你,在漂洋过海后却发现期待已久的景点,是“人人从从众众”……心里是不是后悔为什么要去“凑热闹”?而和你有着同样痛苦的,是全球多个国家超负荷运转的景区和当地居民。被“掏空”的无力感,让各国政府不得不纷纷喊停,祭出“狠”招——用拆地标、停止推广、处罚不当行为的方式限流,希望能抑制一发而不可收拾的“过度旅游”。
资料图:2019年“五一”假期,浙江杭州西湖多个景点人潮涌动。 中新社记者王刚摄
“人从众”来袭,景点被“掏空”
最近,全球著名观光景点因旅客过多而发生不少事故,使“过度旅游”问题再度广受关注。高人气给景区带来了高收入和高知名度,但同时也给景区带来了沉重负担。
——印度著名景点泰姬陵每到节假日和周末总是游客爆满,甚至发生踩踏事件;
——2019年5月,珠穆朗玛峰登顶大塞车,导致多人死亡;
——同样是5月,法国卢浮宫员工因受不了旅客过多而罢工,卢浮宫关闭一天;
在不少旅游胜地,游客数量比例过大,还影响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2017年,到冰岛游览的游客就达到219万人次,比冰岛全国人口的6倍还多。随着外来游客数量创新高,人口仅30多万的冰岛有些“不堪重负”。
不少追求“宾至如归”之感的游客选择短期租房,也使得首都雷克雅未克中心地区房价暴涨。在旅游旺季,一些温泉地区面临巨大游客压力,不少人担忧城市中心设施会被游客“掏空”。
日前,意大利威尼斯5000居民示威,要求禁止大型邮轮驶入威尼斯的狭窄水道,称此举危及威尼斯景观及居民生活,并破坏当地地基。
资料图:游轮驶过威尼斯泻湖,巨大船身成为水城“移动城墙”。
停止推广、拆除地标,各国出招限流
游客不断涌入,逼得各国人满为患景点的地方政府,推出旅客分流、高额罚款、减少甚至停止推广等反制措施,以限制旅客流量。
欧洲旅游城市布鲁日,以蜿蜒的运河和华丽的哥特式建筑著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然而,过多的游客令这座城市不堪重负,布鲁日市长称,这座城市正在变得像“迪士尼乐园一样”。
2018年,布鲁日市长Dirk De Fauw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再宣传和推广一日游;减少在城市港口停留的邮轮数量,由原来每天停靠5艘变为2艘,并要求邮轮公司在工作日而非周末停靠;结束在布鲁塞尔和巴黎等城市的宣传广告活动。
其实,布鲁日的限流措施也反应了不少欧洲城市对大众旅游的态度。近年,随着《权力的游戏》《星球大战8》等电影拍摄,被誉为“地中海明珠”的克罗地亚也饱受“游客过多”的困扰。
2017年3月,为防止游客过度拥挤对景区造成破坏,克罗地亚历史文化名城杜布罗夫尼克在老城区的5个入口处,正式启用监控摄像头。一旦监控摄像显示参观人数达到8000人,就及时分流车辆,旅行团将不再允许入城。
有些国家不只控制旅客数,更限制游客行为。居民不到100万人的阿姆斯特丹,每年迎来逾1900万名游客,城市著名地标“I Amsterdam”甚至被拆除。该市还提醒游客,“禁止在市区随地小便、乱丢垃圾、大声唱歌及其他不良行为,否则将处巨额罚款”。
罗马此前也颁布游客新规,禁止在景区吃零食、赤膊,违者最高罚款450欧并禁止进入景区。
2014年底,威尼斯市还出台新规,禁止在街上拖行会产生噪音的带轮拉杆箱,并于2015年5月生效,违者将被罚100至500欧元不等。
资料图:2019年当地时间5月27日,位于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遭遇工作人员罢工闭门谢客,很多游客无法进入卢浮宫参观。中新社记者李洋摄
“打卡热”背后还需冷思考
海拔只有300米的小山,一天内有10万人爬;方圆几平方公里的湖,一天几十万人“游”……这不是个别现象,近年来,每逢公共假期,“网红”城市和景点都会爆发一波“打卡热”。
人挤得连垃圾车都开不进去,环境卫生保洁都很难保障。“网红城市”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叫苦不迭。远超接待能力的客流,令旅游景点、商业门店等难以保障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更有可能滋生“店大欺客”的现象。
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也逐步认识到“过度旅游”的危害,正从过去的卖力推介,开始转而采取对游客限流、减量的政策。
美国旅行社协会还指出,防止“过度旅游”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旅客也能尽一份力。有旅游机构建议,旅客可以避开人满为患的景点,改去能提供相似风景及体验、但人更少的旅游地点。
其实,景区限流不仅是对景区的保护,还能使游客获得更佳的观景体验。景区文物和自然资源获得足够的保护,游客获得更安全、更有尊严的游览体验和精神享受,何乐而不为?而每一个已经和即将成为“网红”的景点,每一个即将游览的旅客,对所有的文化与自然遗产,都应该予以珍视。安全与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才能保证景区的持续正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