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香港各商業銀行紛紛啟動一項收費辦法,即對每個帳戶餘額少於5000元的小額存款收費。這一收費辦法出台,令許多香港社會基層人士叫苦不迭,因為社會底層的人收入有限,有限的收入往往都用於生活開支,存款結餘少於5000元者不在少數,面對銀行的新收費辦法,許多社會底層人士只能望銀行興歎,對銀行服務敬而遠之。
據悉,香港龐大的外籍傭工人群便是銀行對小額存款開徵收費的受害者,外籍傭人在香港的人數超過35萬,但他們的月薪普遍不到4000元,在銀行最低存款結餘收費辦法面前,這部分外傭無法享受香港銀行服務,成為香港銀行業不受歡迎的人群。
嫌貧愛富招批評
其實,當時香港銀行業嫌貧愛富招致社會廣泛批評,然而,銀行業界辯解,按照銀行業界自己的說法是迫不得已、有其苦衷,因為,香港社會基層人士數量龐大,銀行如果要應付眾多的小額存款帳戶必須要大量增聘人手,如此將大大提升銀行業界的人工成本,蠶食銀行利潤,這與股東利益背道而馳。加之當時香港的銀行業普遍出現「水浸」(資金供過於求),小額存款結餘帳戶所形成的資金規模十分有限,絕大多數銀行都不屑一顧。顯然,當時香港銀行業對小額存款帳戶收費,只是為了股東利益最大化,純粹商業行為,而非銀行面臨虧損或生存受到威脅需要開源節流。
由於滙豐銀行在香港舉足輕重,相信在滙豐採取取消小額存款收費之後,其他的香港銀行會陸續效法,否則,有可能令自己處於不利的競爭地位,從而香港有望重新迎來基本銀行服務免收費的時代。這對廣大社會底層市民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相信這一做法會得到社會輿論歡迎。
虛擬銀行兵臨城下
那麼為什麼在這個時候銀行要取消對小額存款結餘帳戶收費呢?是銀行業賺的錢太多引發銀行家們惻隱之心,還是銀行家們良心發現開始急社會之急想社會之所想,要為社會做點好事呢?所有善良的猜測都不對,原因在於新的市場競爭正兵臨城下,令傳統銀行業開始感到競爭壓力,不得不放棄以往嫌貧愛富的經營策略,改為窮人富人一網打盡,小錢大錢統統回籠。
作為全球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香港銀行業高度發達,全球大大小小數百家銀行雲集香港。然而,與此形成反差的是,許多社會低層人士因最低存款結餘的門檻,而無法享受銀行服務的尷尬處境。根據有關調查機構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僅有53%的香港人對於銀行服務感到滿意,這一比例遠低於英國(78%)、美國(88%)等其他金融發達市場的水平。為了改善銀行服務狀況,香港金管局在2019年陸續發出了八張虛擬銀行牌照,在首批發出的牌照中,中銀香港、渣打銀行這兩家本地龍頭銀行均各自組成合資公司,而豐銀行則率先取消小額存款收費辦法,以應對即將在香港開展業務的八家虛擬銀行競爭。只有競爭才能促使銀行改善服務。
顏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