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將會帶動生活垃圾後端處置產業鏈的重構。
7月1日,上海市正式實施「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條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其他內地重點城市亦要陸續開始布局垃圾分類系統,生活垃圾產業鏈企業將受益,環保、垃圾發電、垃圾處理等概念股聞聲上漲。港股板塊,光大國際(257)、首創環境(3989)、綠色動力環保(1330)等值得留意。香港商報記者 范曉昱
除了上海,到2020年底,包括北京、廣州、天津、深圳等45個內地重點城市均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這是內地對於推行環保的長遠計劃,對於垃圾處理相關企業來說,亦有長線業務可以發展。
國泰君安研報認為,垃圾分類將帶動內地生活垃圾後端處置產業鏈的重構,生活垃圾產業鏈大部分環節都將受益,而餐廚垃圾處理設施放量是行業啟動初期最為值得關注的機會,分類環衛裝備及服務、濕垃圾處理、再生資源回收、垃圾焚燒等環節值得關注。
綠色動力環保:垃圾處理業務值得關注
綠色動力環保是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控股的、專門從事循環經濟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專業企業集團,業務領域涉及生活垃圾、醫療垃圾、工業及危險廢物等垃圾處理項目的投資、工程建設、運營管理、技術研發、核心設備與配套設備的供應,及產業相關環節的顧問諮詢等專業化服務,為城市垃圾處理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綠色動力環保截至3月底止首季營業額3.51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38.8%。純利9536.25萬元,按年升18.6%;每股基本盈利8分。
公司表示,公司主要以BOT等特許經營的方式從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維護以及技術顧問業務,目前已運營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20座,另已運營秸稈處理項目一個、餐廚糞便處理項目一個及生活垃圾中轉項目兩個。
雖然公司未直接從事前端生活垃圾分類相關業務,但前端生活垃圾分類的規範亦將影響後期垃圾處理產業的發展,綠色動力環保作為內地垃圾處理產業龍頭企業,其後續業務值得關注。
光大國際:今年新簽項目多
光大國際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全年業績,純利43.19億元(港元,下同),按年升23.05%;每股盈利85.77仙;派末期息每股12仙,按年持平。期內,營業額272.28億元,按年升35.85%;毛利94.31億元,按年增32.22%。
6月25日,光大國際宣布,公司近期簽署兩個垃圾發電項目及一個環衛一體化項目,包括江西省修水縣生活垃圾發電項目(「修水項目」)、江蘇省連雲港東海垃圾發電項目(「東海項目」)以及湖北省鐘祥環衛一體化項目(「鐘祥項目」),涉及總投資約8.75億元(人民幣,下同)。
光大國際行政總裁王天義指出,「今年以來,光大國際新簽署的垃圾發電項目涉及投資額已逾76億元,新增垃圾處理量達1.17萬噸/日,而且項目品質優良。光大國際目前已經完成在固廢處置領域全產業鏈布局,正在創建源頭減量、垃圾分類、循環利用、末端無害化處置的光大國際獨有模式。」
光大國際亦被招商證券、光大證券、豐環球列入近期「中資股買入推介名單」。早前大摩發表報告指,光大國際去年下半年盈利按年增長22.6%,與上半年的23.6%水平相若,盈利質素有所改善,建設佔總收入比例由2017年的66.5%水平,降至2018年的61.0%水平;經營收入增長增加至64.2%,建設收入增長為24.6%。大摩又指公司2018年派息每股0.24元(人民幣,下同),派息比率為30%,屬穩定水平,給予該股「增持」評級,目標價10.6元。
首創環境:今年開支增加50%
首創環境是一家綜合廢物處理方案和環保基礎建設服務的供應商,於2006年在香港上市。首創環境是北京國資委首創集團旗下唯一的環保固廢上市企業,公司環保業務覆蓋了行業全產業鏈,其中垃圾焚燒是公司最重要的主營業務。公司於2016年成功以增發收購模式,將首創集團旗下的新西蘭最大固廢公司BCGNZ納進自身體系。至此,公司不僅在固廢處理技術方面得到優化,而且業務也擴展至海外。
截至去年底,公司已儲備國內項目63個,總投資規模158億元(人民幣,下同),設計年處理垃圾量1365萬噸,已進入建設和運營期的項目達到44個,打造出了南昌泉嶺垃圾焚燒發電等標杆項目。由於國內項目開工及投運加速,國內業務淨利潤大幅增長近3倍,貢獻利潤1.22億元,佔公司年內淨利潤39%,第一次與新西蘭業務對歸母淨利潤貢獻相仿。使得公司錄得2018年營收同比增長33%至46.5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23.2%至2.83億元的業績。
2018年公司資本開支約20億元,2019年預計資本開支同比增長50%至30億元,其中超過一半將用於公司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建設,正好順應垃圾分類時代下的行業發展方向。首創環境早前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北京首創環境投資組成的聯合體中標湖南省吉首武陵山靜脈產業園PPP項目,總投資約為5.9億元。聯合體將共同成立項目公司,首創環境投資將持有項目公司的大部分權益。
環保股摘覽
【記者觀察】香港垃圾分類止步不前?
「垃圾圍城」問題越來越嚴重,除了影響城市整體面貌,亦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垃圾處理不當還會產生溫室效應,破壞天氣環境。內地今次「大力度」整治生活垃圾分類,是一件好事。
反觀香港,垃圾分類仍然停留在提倡階段。記者見到,本港街邊的垃圾桶按照「廢紙」、「塑膠」、「鋁罐」、「電池」以及「其他垃圾」分類,且在「塑膠」垃圾桶中,雖有不少市民將飲完的空膠樽直接放入其中,但是正確程序應該為「將膠樽的樽蓋扭開,並除去樽身的招紙,再放入其中」。
顯然,香港的垃圾分類雖早於內地提倡,但在實施階段已落後於內地。有媒體評論,相較於上海,香港推行環保政策不僅面臨立法上的缺失,科技運用上亦落後於人,模式上也缺乏經濟誘因鼓勵市民參與。多方面的落後,只能說明政府猶疑不決。改變市民的生活習慣與模式,教育必不可少,但考慮到其收效甚緩,以及可控性不強,政府必須更積極立法規管,並輔以科技、經濟方面的獎勵,才能讓香港成為一個更環保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