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印度要三思

2019-07-15
来源:香港商报

 

  值得去印度旅遊觀光,但去印度做生意是另一回事。

  由於中美貿易戰,不少中國內地廠家想分散風險,將生產線轉移往其他國家。印度人口眾多,人工成本相對便宜,或有不少內地商人考慮到當地設廠。必勝去過印度旅遊,覺得這個國家非常有趣,好值得去當地旅遊開眼界,但去印度做生意是另一回事,因為必勝就聽過好幾位去印度投資的商人大吐苦水。

  首先,文化差異大管理難度高:印度人的種姓階級觀念重,令人力資源管理難度大增。論印度人的效率,實話實說,如果有人監督下,印度工人的效率不比內地工人差太多,但大部分印度管理人員的效率,恐怕只有內地的一半不到。

  種性階級觀念重

  原因乃深層次文化傳統問題,因為印度種姓制度歷史悠久,是當地社會傳統重要規範,所以印度人階級觀念很重,上級的人不會做下階層人士所做的工作,也不會做別的同級同事工作,這樣造成上不懂下,管理效率便極差,不同的工作必須找不同種姓的職員去處理,直接造成小小的公司,各部門管理人員一大堆,像內地很多初創企業一人身兼數職,印度人是絕不會幹,也不懂去幹的。

  而且中國人與印度人對「承諾」兩個字的了解截然不同,很多中國人對事情有七八成把握,才敢作出承諾,但印度人一點底氣都沒有時,也會大膽答應,什麼都話OK,你信足就輸了。印度人的字典恐怕是沒有「限期」(dead line)這個字的,事情延誤了印度人總有一百萬個理由推搪。還有印度人對宗教好虔誠,當地一年有眾多節日,有宗教信仰的人知足常樂,覺得去拜神重要過返工,今日他幫你開工,可能明天就不見人。

  工會難應付

  英文是印度官方語文,許多人總有一個美麗誤會,以為印度人個個懂英文,但事實上只有受過高等教育,或是專職服務外國人工作的印度人英文水平才比較好,印度算懂英語的人,只佔人口的百分之十幾 ,大部人只懂當地的邦語言及印地語,在工廠管理上就麻煩,內地或香港的主管無法直接與工人或是組長溝通,非得通過印度當地中層管理人員當翻譯不可,增加管理上不少困難。

  還有印度工會很難應付,印度每請了超過100人,工人便有權組織工會,對經營者會造成一定的經營困難,有時候工會或工人運動不是簡單罷工或靜坐這麼簡單。2018年1月初孟買所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便出現過工人罷工,直接堵了高速公路,令兩個主要工業城鎮貨物運不出去,物料又進不來,足足拖了兩星期。

  另外,安排調派人員長駐印度也是另一難題,初初去當然覺得新奇,但較長時間留在當地就會後悔,尤其天天要食咖喱,對來自美食天堂的港人絕對是一件苦差,「真係頂唔順的」!

  必勝(逢周一刊出)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