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美貿易爭端將走向長期化及複雜化,企業將在國際分工和供應鏈布局上進行調整,以應對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事實上,中國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向綜合成本較低地方轉移的趨勢早已發生,中美貿易爭端促使這過程加快。作為內地企業的首要投資平台及國際商業中心,香港在中國內地產業轉移過程中可發揮更大作用,協助企業升級轉型,以實現高質量發展。
製造業投資出現結構性轉變
近年來,中國勞工及土地成本跟隨經濟高速發展而上漲不少,使部分企業減少在中國投資利潤較低的製造業,繼而轉向生產成本較低的地方,說明中國製造業已由高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2018年製造業投資回升至9.5%,但2019年上半年再度回落至3%。與此同時,中國工業增加值整體實現5%至6%左右的實質增長,對外出口亦保持在較高水平,反映中國工業透過效率的提升而減低投資放緩的部分影響。
現時,中美貿易摩擦的首輪加徵關稅已生效超過一年,兩國經過多次談判仍未就取消關稅、採購數額及協議文本等結構性問題達成共識貿易爭端的不確定性將加快企業進行區域性分工的布局。
中外企業加強全球生產布局
在企業調整全球供應鏈的過程中,東盟國家成為設立新產能的理想目的地。2018年外資對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及越南的製造業投資額分別增長36%、24%、239%及32%。在中國對外製造業投資中,東盟地區比重約11%,相信這些國家的製造業投資不少是由中資企業所帶動。
預料大部分中高端製造業仍會選擇留在中國市場運作。首先,中國擁有全面的產業鏈,由原料採購、零件供應、倉儲、加工組裝至出口運輸等各生產環節都有完整的配套,所以中高端製造業要在中國以外開設生產線的整體成本不一定能夠抵銷美國的加徵關稅。其二,中國消費市場發展潛力巨大,14億人口中超過4億屬於中等收入群體,其收入及人數更不斷增長。因此,中國消費者將繼續成為眾多跨國企業的重要增長市場。其三,中高端製造業需要先進生產設備及技術人才。現時,中國具有1.7億受過高等教育或有專業技能的人才,這是其他地區難以比擬的。再者,創新科技及核心技術將會是中國工業的發展重心,政府及私人部門未來將會加大自主研發的投資,強化高科技產業鏈的黏性,這些政策紅利將鼓勵更多高科技製造業投資。
綜合而言,此次中美貿易爭端對亞太地區製造業布局的影響,主要會有一些較低增值的製造業加快從中國內地外移至綜合成本較低地區,中高端製造業可能有少部分因成本原因回流發達市場或其他地區,大部分仍會選擇留在中國市場。
香港可配合內地高質量發展
在產業升級轉型勢頭下,內地經濟將進一步走向高質量發展,香港作為國家「走出去」的主要平台,將在協助中資企業進行國際戰略布局中發揮優勢,扮演獨特角色。
首先,企業在海外開展新產能時可以選擇買地建廠或者直接收購目的地生產業務,作為國際商務中心,香港能夠利用不同專業界別的優勢,為中資企業提供專業服務,平衡投資風險。
其次,香港匯聚了大量熟悉跨境投資及跨文化管理的國際人才,加上地理位置優越,香港的航空網絡可於4小時內抵達大部分的亞洲主要城市。這些優勢吸引不少美資、日資及歐資企業在香港成立地區總部,作為其亞洲區業務的管理中心。
最後,創新及研發是提高質量及競爭力的重要動力。粵港澳大灣區的一項合作重點是培育創新科技。粵港澳三地政府透過重大合作平台建設、如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科研人才培養與交流等,便利灣區創新要素更有效的結合,提升整體創新及研發能力。中銀香港研究部經濟研究員黃思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