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關員在船艙對立陶宛小麥過篩取樣
【香港商報訊】記者黃裕勇、關悅報道:廣州海關11月25日消息,近日,6.6萬噸立陶宛小麥“乘坐”一艘大型散裝貨輪運抵廣州南沙港。據悉,這是自2019年7月海關總署發布關于允許進口立陶宛小麥的公告以來,全國首船以大宗散貨進口方式入境的立陶宛小麥。
立陶宛小麦
“應用海關‘提前申報’,我們為這批立陶宛小麥進行了網上申報”,廣州友誠貨運代理有限公司操作部副經理張惟中介紹,“只需要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輸入報關單信息即可完成申報。”據了解,企業網上申報后,通過系統自動審核和人工審核流程,10分鐘內即完成。
為高效完成該批進境小麥的錨地檢疫和靠港后取樣等工作,廣州海關所屬南沙海關根據船舶申報的靠港計劃,提前制定檢驗檢疫預案,邀請實驗室專家參與登輪查驗,查驗人員也提前熟悉小麥植物檢疫要求,確保檢驗檢疫快速精準。
19日凌晨1點,承載中糧進口立陶宛小麥的“艾奧尼克”輪從立陶宛“克萊佩達”港抵達沙角錨地。
“在錨地,我們對船舶衛生檢疫和小麥的表層檢驗檢疫先后開展,及時檢查有無重大疫情和質量安全問題。”南沙海關散貨中心查驗科王健科長介紹,“就小麥檢驗檢疫而言,主要檢查貨物表層是否有水濕結塊、發霉變質、發熱酸敗、異味等情況,有無鼠類、鳥類等動物及尸體、動物排泄物等和其他情況。”
緊湊的海關作業流程有效縮減了企業等待時間。南沙海關還在南沙糧食通用碼頭設有專門的糧谷實驗室,取樣樣品不必送往廣州市區檢測,此項舉措也有效壓縮了樣品送檢和出結果的時間。錨地表層檢疫完成后,海關關員依照作業流程將小麥表層樣品,第一時間送碼頭內的糧谷實驗室,檢驗人員中午加班對樣品進行檢驗,重點檢查是否攜帶疑似毒雜草籽、麥角、菌癭、活體昆蟲、軟體動物等,尤其是對樣品進行洗滌檢驗以確定是否有檢疫性病害孢子。當天下午即出結果,小麥樣品檢測結果符合海關檢疫要求。“艾奧尼克”輪于18:30靠泊南沙糧食通用碼頭并有序進入卸貨環節。
“以小麥病毒的檢測為例,與傳統的方法相比,我們利用試劑盒與酶標儀聯合檢測不僅提高了檢測準確性,且更加將節省時間,有力支持通關速度的提升。”南沙海關糧谷實驗室高級農藝師陳萍介紹,實驗室運用萬能顯微鏡、酶標儀等設備進行小麥真菌、病毒、雜草、昆蟲以及品質的快速檢測。
立陶宛駐中國大使館農業專員Kristina Mineikiene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也是立陶宛在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立陶宛視中國為長期可靠的貿易伙伴,是立陶宛農業和食品工業最優先的出口市場之一。立陶宛愿意繼續與中國糧食企業開展業務,建立長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