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李苑立報道:近期全國人大十三屆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廣州的《廣州市禁止濫食野生動物規定(草案)》也在向公眾徵求意見。
10日,廣州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向記者透露,該委近期已經提出《關於推動移風易俗 從文化根源杜絕濫食和非法交易野生動物行為的建議》(下簡稱建議),呼籲從文化根源上杜絕濫食野生動物行為。
據介紹,廣東省經「非典」一役,於2003年9月公布的《廣東省愛國衛生工作條例》規定:「公民應當養成文明、衛生的飲食習慣,摒棄吃野生動物的習俗,不吃法律法規保護、容易傳播疾病或者未經檢疫的野生動物。」但在利益驅動之下,濫食、非法交易野生動物行為日益「地下化」。除了強制性的法律手段外,更需要從文化心理上做引導。
該份建議指出,中國古代哲學觀中提倡「天人合一」,主張珍愛萬物,遵從萬物生長發育的天理,對萬物加以合理的、愛護性的、節約的利用。應大力弘揚中國古代生態倫理思想,如萬物一體、順應自然、重生愛物等理念,倡導「舌尖上的文明」,鼓勵文明生活,科學飲食,推廣普及野生動物保護知識。
同時,還要用科學數據揭示野生動物的營養價值並不比家養動物好多少,對一些不法商人為了利益,編造出一些野生動物有保健作用進行批駁。領導幹部帶頭學習相關法律、法規,促進移風易俗,各級政府職能部門首先行動起來,自覺對食用、使用野生動物製品說「不」,並將相關要求納入日常學習內容,進行考核。像開展垃圾分類的那種推動力,形成全民參與,全方位、全覆蓋、全要素的宣傳體系,形成強大合力,移風易俗,讓人們的觀念一天天發生變化,形成 不食野生動物的社會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