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口罩、酒精等抢购潮后,一则“市民连夜抢购米面油”的视频又引关注。据新京报报道,甘肃临夏众多市民连夜抢购米面油,场面一度混乱,令人唏嘘。实际上,受“疫情可能引发全球粮食危机”传闻的影响,不少地方存在类似抢购情况。
结合既往情况看,每逢公共危机突发,就易发生抢购潮。2011年的抢购碘盐事件,至今在互联网上仍有余波。在这类集体无意识行为中,一些人的智商税被收割了不止一次。
毋庸讳言,眼下海外疫情凶猛,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而相比去甄别“粮食危机”等传言的真伪,一拍脑袋、拿出小推车去商店容易得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也是看似荒诞不经的抢购潮下很多人心里揣着的一本“成本账”。
对公权部门而言,自然应随时关注市场,及时介入调查,如有商业推手恶意炒作,须依法依规严处。对公众来说,这与其说是“危机意识”太强,不如说是科学素养与独立判断能力较弱。
从常识来看,动辄反应过度的抢购潮,于私,不仅会骤然增加生活成本,还会带来麻烦。以2011年抢盐为例,谣言之下,甘肃的郭先生重金买下13000斤食盐,结果不仅给自己生活造成不便,还被送外号“抢盐哥”;于公,则扰乱了市场秩序,如因似是而非的炒作、恶意误导而导致资源挤兑,集体恐慌行为对经济造成实质性伤害,更是悔之晚矣。
事实上,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王辽卫日前对此就明确表示,“粮食供求总体宽松,完全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也能够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还指出,我国当前粮食自给率高、储备充足、对进口依赖度低——这无疑给抢购潮下的民众吃了颗定心丸。
相信在有关部门及时介入、答疑解惑后,各地“囤米囤面”的风潮会很快被摁下。但这也给民众提了个醒:任何时候,都别让恐慌情绪战胜了理性,也别被带了节奏——你的每次抢购,都是在缴智商税,也是将自己往“沦为笑柄”的路上推。
□梅堂(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