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聚焦嶺南歷史文化書籍正式發行 廣州荔灣擬建十三行全球數字博物館

2020-05-18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 徐紅 通訊員 荔宣报道:5月17日,在第四十四個「國際博物館日」前夕,《清代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廣州彩瓷鑒賞》《華林禪寺五百羅漢雕像》發行儀式在十三行遺址所在地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

  在發行儀式後,廣州市荔灣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黎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正式發行的三部書籍都是聚焦荔灣歷史文化的書籍,十三行博物館是展示嶺南文化的基地,同時也要把挖掘這段歷史的理論書籍不斷的整理出來,所以十餘年來已經完善了十多部(套)有關清代廣州十三行對外貿易這段歷史的總結,挖掘和傳承嶺南文化。這也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特別是荔灣作為嶺南文化中心核心區的使命。

荔灣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黎在發行儀式上致辭。

  全方位展現十三行的歷史風貌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副館長李國榮作為《清代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主編之一表示,廣州十三行是廣州的歷史文化名片,廣州十三行研究是嶺南的學術遺產、廣州十三行文化是國家傳統文化具有特色的組成部分。李國榮評價,該書是一部兼顧史料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籍,頗具學術研究價值。全書沿着歷史演進的軌跡,對廣州十三行歷史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深入的研究,從而也透視以廣州為窗口的具有時代特色的中外文化交流。

  李黎也介紹,《清代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是歷時8年的時間,由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廣州大學十三行研究中心,荔灣區政府共同編撰的書籍,以發生在清代與廣州十三行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為內容,記錄了從清順治四年(公元1647)到咸豐六年(公元1856)縱貫210年的歷史,向讀者全方位展現了清代廣州十三行發展的興衰脈絡和歷史風貌。把當時世界的東半球和西半球在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科技、語言、藝術、醫學等方面的大融合以一種大事記的方式呈現,非常的具體,讀起來也很有親切感,就好像在看一個日誌一樣。這套書作為2018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廣州十三行中外檔案文獻整理與研究》階段性成果,受到劍橋大學的關注,並有意向探討合作籌備十三行全球數字博物館項目,這對完善十三行這段歷史全貌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

中國梅花獎得主、著名粵劇藝術家黎駿聲在發行儀式上表演新編粵劇《十三行》選段。

  以鄉愁記憶推動文化蓄力

  在發行儀式上,《廣州彩瓷鑒賞》《華林禪寺五百羅漢雕像》同期發行。《廣州彩瓷鑒賞》由中共廣州市荔灣區委宣傳部、荔灣區國家檔案館和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共同編撰。全書共收錄王恆馮傑伉儷向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捐贈的700餘件外銷彩瓷,這次以年代、器型分類編排,逐一列表,配圖對比,突出「鑒」「賞」兩方面內容,從收集、鑒賞、源流、用途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和論述。

  《華林禪寺五百羅漢雕像》是對坐落在荔灣區華林禪寺五百羅漢雕像第一次集中收錄展示。除基本的雕像介紹之外,全書聚焦雕刻技藝的賞析和傳統文化審美的解讀。據介紹,華林禪寺現存五百羅漢像為1993年參照清光緒年間的《五百羅漢圖》等資料,取上等香檀木,經木雕巧匠之手,歷10餘道工序,耗費數年,終得重現。

  廣州市荔灣區一直致力於嶺南歷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不僅在遺址上建立了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粵劇藝術博物館,保護了永慶坊歷史建築片區、荔枝灣文化片區,提升了沿江路、沙面國家級文化保護區,成為中外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和粵商文化的展示平台,而且作為十三行遺址所在,廣州市荔灣區保護本土文化的意識非常強,許多17、18世紀的遺迹,都被虔誠地保存在十三行博物館裏,許多故事背後的精神和世情都被記錄在荔灣傳統文化系列叢書當中。策劃推出了廣州十三行文化研究系列叢書,實現着學術研究領域的話語權構建。從2016年起,由廣州市荔灣區策劃、區委宣傳部牽頭協同各部門,創作推出荔灣傳統文化專著7部,編撰修改400萬字,收集增刪插圖2000餘幅。搭建起一副涵蓋工藝、美術、商貿、飲食、建築、宗教的文化版圖,為荔灣區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勇當「灣區之星」實現理論蓄力。

原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蔣子龍表示要弘揚嶺南歷史文化和挖掘廣州十三行歷史文化。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粵劇藝術博物館和永慶坊,提出「要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2019年,《至味西關》《廣州彩瓷鑒賞》《華林禪寺五百羅漢》《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等四部分別聚焦「味、賞、境、史」的「鄉愁系列」相繼落地。

  正如荔灣區歷史文化系列叢書的負責人李黎所講:「對現存傳統文化的研究和開發程度,或直接影響到荔灣區嶺南文化核心區建設的整體架構和建設規模。因此,我們甘願做嶺南優秀傳統文化的記錄人,為現代與將來重讀歷史,讓昨天與今天見字如面,讓歷史的韻味仍然留在人們的心田」。據悉,由荔灣區委宣傳部牽頭,聯合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等策劃主編的「西關小洋樓」、「清代廣州外銷工藝精品集錦」、「漆器與傢具」、「清代外銷畫史略」、「廣綉織錦」、「琺琅彩」等西關華彩的史料與研究也正在加緊梳理中,不久將和讀者見面。

  當天還舉行了嶺南文化發展研討會,原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蔣子龍等40餘名學者和文化名人在會上就弘揚嶺南歷史文化和挖掘廣州十三行歷史文化展開了研討,並就致力於建立多元和包容的博物館展開討論。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