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我國是一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頻發的國家。從「非典」到汶川地震,再到今年的「新冠肺炎」,考驗了我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在公共衛生事件突發時,醫院是最直接的參與力量。然而目前的醫院大多人滿為患,尤其是三級醫院,床位更加緊張,一旦遇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調配床位相當困難。為此,全國政協委員、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徐自強建議加強社會應急關鍵基礎設施的建設。
徐自強介紹了國際上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情況。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7年為加強衛生系統改善健康狀況,提出了衛生系統行動框架,包括「衛生服務供給、衛生人力資源、醫療產品技術、籌資、信息溝通、領導與治理」六部分。其中,「衛生服務供給」放在首位。在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人的健康是最重要的,「衛生服務供給」是最基本的。在以色列,國家國防部平常就要求每一家醫院必須預留20%的空床率,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保障有足夠的床位收治傷病員。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讓徐自強更加深入思考,如何提升我國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這次大考,考驗了我們國家的治理能力,也揭示了一些短板,需要我們在應急救援的整體設計中,補足短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沒有準確的預見性,如何做到未雨綢繆,需要建立一個長效機制,才能解決『急時抱佛腳』的問題。」徐自強說。
為此,徐自強建議加強社會應急的關鍵基礎設施的建設,設計「商」「醫」兩棲賓館,在平時作為普通賓館使用,在戰時,改為「醫院」使用,平戰結合。
在賓館的設計中,增加醫用電梯。現在的賓館只能商用,不能「醫」用,其關鍵因素就是賓館的電梯長度太短,不適合放置擔架。建議國家相關部門規定在賓館建設的設計,每一棟樓增加一台「醫用電梯」,電梯車廂的長度能足夠安置擔架,在戰時轉運傷病員用。
在賓館設計中,增加隔離通道的元素。現在的賓館在通道設計上,大多是單通道,不符合醫用感控的要求,不宜收治具有傳染性質的病人。建議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設計雙通道,在平時作為工作通道,在戰時,既可以作為消防通道,又可作為「醫」「患」分離的通道。
「第二條建議相對成本較高,但第一條,就是在原電梯的設計上加大車廂空間,成本較低,具有可行性、現實性。」徐自強表示。(李銀明 何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