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這個夏天,深圳四三草堂書畫研究院院長、高級工藝美術师、梅州創意金山文化產業園掌門人何柏俊非常忙碌,奔波于深圳梅州兩地。前不久,由梅州市梅江區委組織部和梅江區扶貧工作局聯合舉辦的「助力鄉村振興」文化扶貧主題講座在創意金山舉行,何柏俊擔任主講嘉賓,為全體學員做了題為《文化扶貧與網紅經濟新模式》的講座,分別介紹了「中國傳統村落橫坊村」「南源世第」「仁居古鎮」等文化賦能美麗鄉村建設模式。
該講座以案例分享和啟發思維的方式,突出分析了以文化和創意為核心,打造一村一文化品牌激活美麗鄉村建設的發展思路。現場近百位學員紛紛表示這不僅啟發了他們的思考,還拓展了扶貧工作思維和方向。
創意和產業带動古城文化 讓傳統文化充滿活力
走進創意金山文化產業園,在偌大的文創精品展廳,彩書陶瓷、彩書茶壺、彩書茶葉、彩書絲巾、彩書足球及運動裝備等彩書衍生品琳琅滿目。據悉,梅州「創意金山」依托嘉應古城的人文歷史,力圖以創意和應用激發古城的記憶、傳遞古城的文化、延續古城的文明,同時以產業带動傳統文化來推動古城特色旅游和創意文化的發展。何柏俊表示,要將自己20年在深圳探索出的「時尚國學、趣味國學」創意,融入到創意金山的每個角落,讓傳統文化變得有趣、時尚、鮮活。
創意金山成立三年來,舉辦了很多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活動和傳統文化體驗活動。2019年元宵節,創意金山發起了首屆「潮玩古城」活動。何柏俊告訴記者,潮玩古城的理念是「古城不古」,旨在通過互動體驗和市集活動的方式,將傳統文化和客家人文激活,從而讓古城時尚起來,讓年輕人更容易喜歡具有歷史底蘊和創新活力的傳統文化。
20多年來,為了讓年輕人傳承和推廣優秀的傳統文化,何柏俊及其團隊不僅在深圳普及和推廣具有創新活力、創意元素的傳統文化,還將傳統文化賦予時尚的色彩及顏值的魅力,實現了傳統文化的現代產業化願景。其中,彩書塗鴉國學教育、彩書金飾、彩書陶瓷、彩書茶葉、彩書絲綢、彩書足球、彩書音箱、彩書服裝等系列產品已經投產上市,市場反響良好。
此外,何柏俊還開辦了多種形式的傳統文化課堂,如針對中小學生的「彩書塗鴉」國學趣味體驗課程、宣揚家訓家風的孝德文化課程、快樂書法的普及課程等,惠及眾多當地中小學生。
在深20年積累反哺故鄉創辦「創意金山」文化產業園
何柏俊自幼秉承家訓習書畫,學古文,並有幸成為鑒藏大家、學者、書畫名家謝志峰先生關門弟子。1997年的春天,24歲青年何柏俊走出故鄉梅州,來到深圳。之後不久,何柏俊創作的書法作品在寶安區西鄉鎮「迎香港回歸美術書法攝影展覽」大賽中獲得唯一一個一等獎,這成為何柏俊步入深圳書壇和文化界的重要契機,也讓自小熱愛傳統書畫藝術的他堅定了要弘揚及推廣中國傳統文化。
在書畫名家陳浩、裴建華、楊宏海等一眾前輩的指引下,1998年中秋,何柏俊辭去外企的工作,在深圳大學校園內的藝術家村創辦了四三草堂書畫雕刻工作室。2009年,隨着何柏俊書畫事業的日益繁榮,四三草堂書畫工作室搬遷至南山區,近千平方米的藝術空間煥然一新,工作室也隨之升級為四三草堂書畫研究院。
2005年,在深圳首屆創意書法展上,何伯俊的彩書藝術作品一經亮相,便在滿牆「白紙黑字」的書法作品中,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早在2002年,何柏俊創新了漢字的一種表現行式並取名為「彩書」藝術。據了解,「彩書」是在不失漢字結構和書法筆墨表達的基礎上,融入戲劇臉譜、石窟壁畫、東巴文、經幡、教堂彩色玻璃等元素以及著名藝術家林風眠、吳冠中、畢加索、蒙德里安等人的藝術意象,慢慢形成具有時代風格的全新藝術形式。
經過十余年的探索與磨礪,何柏俊的彩書原創藝術成為深圳一個特別的文化現象和文化符號,也獲得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喜愛。與此同時,彩書藝術這一形式逐步走向世界。2013年7月,何柏俊的原創彩書《和而不同》應邀作為俄羅斯申辦2020年世博會的主要題材,被時任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譽為「世界語言」;2014年7月,應葡萄牙「國際藝術設計周」邀請,何柏俊的「彩書彩畫及創意木刻」藝術作品專題展在葡萄牙順利開幕。
何柏俊在采訪中表示,深圳是一座充滿包容與創新活力的城市,沒有深圳這一片沃土,他是不可能探索出彩書藝術的。近年,在深圳的一些中小學校園以及街區公園,由何柏俊及其團隊創作的彩書木刻、主題雕塑及彩書國學文化體驗空間受到各方點贊。2016年4月,何柏俊為《深圳經濟特區全民閱讀促進條例》設計「閱讀」彩書海報,獨特的設計理念、創新的書法藝術字體和充滿時尚與張力的色彩也皆受到官方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2017年,受梅州市梅江區委區政府邀請,何柏俊將在深圳20年的創新經驗與創意產業進行系統化打包,回到故鄉梅江區金山街道辦,創辦了「創意金山」文化產業園。
文化和產業相結合 打造沉浸式客家文化體驗
目前,何柏俊在籌划打造文旅品牌「金山廟會」。梅州是「世界客都」,也是著名的「文化之鄉」。千年的嘉應古城更是一個客家歷史的文化高地,一磚一瓦都承載着厚重的人文氣息。何柏俊計划借力古城的文化底蘊和梅州的非遺項目,匯集傳統手工藝、客家美食、客家人文及歷史故事,並與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相結合來舉辦民俗文化體驗廟會活動,以增強客家文化的體驗感、影響力及品牌價值,從而打造一個沉浸式的客家古城特色文旅項目。
「原創藝術結合客家文化,用創意賦能梅州特色產品,這不僅能讓其變身質量好、顏值高的新產品,也能讓產品的附加值更高。同時,我們還將讓創意走進工業和農業領域,用打造彩書IP的方式來鏈接梅州相關的產業。」何柏俊告訴記者,今後將用「文化先行,產業並軌」的理念和「以文化資」的方式,做有「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運營。「未來,我們在推廣文化、普及文化、延展文化的過程中,會不斷增強產業意識,以此來實現新的經濟增長,並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