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冠疫情於全球大爆發,令香港疲軟的經濟雪上加霜。5月以來,全球經濟分階段重啟,加上中國內地經濟穩步復蘇,終助香港經濟見底回升,惟7月以來本港疫情復燃,意味着經濟全面復蘇依然遙遙無期。
儘管如此,市場對港元資產的需求卻有增無減。4月以來,港匯更進一步走強至7.75的強方兌換保證水平。為了捍衛聯匯制度,金管局入市干預,至今合共賣出1137.7億港元。再加上早前金管局減發的外匯基金票據,帶動銀行體系總結餘由541億港元,大幅上升至2017年以來最高水平的1877億港元。
港股通7月錄大規模資金淨流入
回顧這一輪港元強勢,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4至6月,活躍套息交易及季節性因素對港匯帶來支持。具體而言,3月以來美聯儲超寬鬆的貨幣措施,令美息跌至多年低位。港美息差隨之擴大至1999年以來最高水平。沽美元買港元的套息交易活躍,再加上中資企業提前準備派息資金、新股集資活動及半年結效應,帶動港匯頻繁觸及強方兌換保證水平。
第二,7月至今,跨境資金流入,令港匯繼續走強。事實上,隨着銀行體系總結餘逐漸上升,7月份一個月港美拆息差距已顯著收窄至20個基點以下水平,同時短端(一個月以來)美元/港元遠期點子亦已回到貼水水平。這意味短端套息交易吸引力大幅下降,惟港匯強勢依然持續。踏入7月,在全球投資情緒高漲及月初中國股市漲勢如虹的帶動下,港股通全月錄得3月份以來最大規模的資金淨流入,總共達到909.7億港元。因跨境資金流入勢頭強勁,金管局7月的干預規模亦創4月港匯首次觸及強方兌換保證水平以來最大的544.8億港元。
港股或繼續引來資金流入
展望未來,筆者認為港元強勢仍未完待續。一方面,長端港美息差依然較大,其中三個月及以上期限的美元/港元遠期點子仍處於升水水平,意味着套息交易或尚未完全退場。
另一方面,由於中美衝突升溫,在美上市的中資企業可能於2022年起面臨退市的風險。因此,近期不斷傳出該類企業(例如新東方、愛奇藝、唯品會、百世快遞等)計劃到香港進行二次上市的消息。繼阿里巴巴(9988)、網易(9999)和京東(9618)之後,仍有30多家中概股符合在港二次上市的資格。假設這些中概股來港集資規模為其當前市值的3.5%,總額可能超過180億美元。第三,在疫情肆虐的環境下,醫療股招股受到熱烈追捧。這可能吸引更多該類企業在港上市。最後,由於下半年頻密的新股集資活動可期、全球投資情緒高漲,加上流動性充裕,港股或繼續引來資金流入。
總括而言,筆者預期中短期內港匯將再試7.75,從而推動銀行體系總結餘升穿2000億港元的水平。在此情況下,港元拆息料進一步收窄與美息的距離。
華僑永亨銀行經濟師 李若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