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本港有逾150名醫學物理學家,主要服務於衞生署、公立醫院及私家醫院,他們具備物理學及醫學專業知識,除了協助團隊進行診斷、為病人制訂治療計劃外,更會於治療過程中監測輻射醫療設備的運作,以確保療程操作精準無誤,達到治療計劃的目標。香港理工大學宣布於本學年開辦全港首個醫學物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內容涵蓋醫療科技、物理學及工程學等領域的專業知識,為有志投身醫學物理學專業人士提供跨學科培訓。
早於2018年,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曾就開辦此類課程諮詢業界意見,獲得業界正面的反饋。經過過去兩年積極籌劃,首屆醫學物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共招收26名學生,當中近七成修讀生擁有物理或工程相關學士學位,逾兩成則於本科主修放射治療,大部份為在職人士,其中約兩成正於醫療界別服務。
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岑浩强表示,社會趨向老齡化,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亦持續增加,醫療科技迅速發展,同時業界亦不斷研發更先進精密的醫療設備,令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因此醫護界需要更多專職醫護人員,不但在前線為病人診斷治療,亦需要對懂諳治療方案及先進醫療設備的專家,配合病人治療的進程而提供專業的協助,理大很高興能成為首個開辦醫學物理學碩士課程的本地院校,以推動醫學物理學的發展。希望學生能充分利用理大的教學資源,為投身醫學物理學專業打好基礎。
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系主任葉社平指,病人對放射治療的需求日增,以中國為例,預期放射治療的市場於未來數年將有11至13% 增長。此外,估計需要額外2500名醫學物理學家,方能應付現有的放射設備數量 。香港,癌症長期高踞致命疾病之首,放射治療正是治療的重要一環。以往大眾對醫學物理學了解不多,亦未有本地院校開設相關的碩士課程,理大期望透過開設這項新課程,令更多人認識醫學物理學家的角色,並推動這個範疇的科研發展。
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教授兼課程總監蔡璟教授表示,課程由跨學科教學團隊執教,兼顧理論及實務需要,旨在擴闊學生在醫療科學及科技範疇上的視野,培養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之餘,亦提升他們的科研能力。理大副校長(教學)黃國賢認為,跨學科課程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未來趨勢,為更切合社會或行業的需要,令學生可以透過大學的課程更好地掌握不同學科的知識,將來在工作上有更大裨益;大學在設計課程時,會考慮把傳統單一學系的本科生及研究生課程,轉為跨學系的課程。這項全新醫學物理學碩士課程的設計,便是其中很好的例子。參加這課程的碩士生本來已擁有特定專業的本科學位,而在這課程上將可汲取醫療科技、物理學及工程學上的專業知識,融會貫通,讓他們為未來投身在醫療服務行業打下穩實的基礎。
其中一位修讀理大醫學物理理學碩士課程的同學李淳恩,早年於英國劍橋大學獲工程學位後回港,現職半導體工程師,他透露,一直有感醫療科技發展蓬勃,很有興趣投身醫療界別。有見此課程既包含醫學理論,也涉及物理學及工程學,自己從前所學也能派上用場。希望畢業後能正式轉換事業跑道,以所學回饋社會。
理大醫學物理理學碩士課程將於2021年首季接受下學年入讀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