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塱原20周年論壇」 展望生態鄉郊保育及農業發展的機遇

2020-10-31 18:39
來源:香港商報網

 為紀念20年前塱原逃過落馬洲支線鐵路工程的一劫,香港觀鳥會與長春社合辦「拯救塱原20周年論壇」,並由香港大學理學院環境管理理學碩士課程協辦,論壇以線上形式進行,主題為「塱原保育是已不復見的奇蹟?」,吸引近70位關注自然鄉郊保育及農業發展的各界友好、學生及公眾人士參與。

 香港觀鳥會副主席吳敏於開幕致詞提到,20年前為了阻止落馬洲支線鐵路工程摧毀塱原濕地的生態環境,香港觀鳥會聯合了長春社及許多本地及海外環保團體、學者及市民合力反對及抗議該發展項目,而最後環保署署長亦否決其環境評估報告。這是本地自然保育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塱原是香港最重要的淡水濕地,最終可以得到妥善的保護及管理,他感到高興與欣慰。當年參與拯救塱原運動的種種情景,至今依然歷歷在目。

 事件過後,塱原的農地及淡水濕地得以保留。而在政府新自然保育政策的支持下,令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可以在過去10多年在塱原進行生境管理,提升該區的生態價值,也讓當年本地分布狹窄的鳥種——彩鷸——有穩定的棲息及繁殖地。東亞陸鳥監察項目國際統籌陳承彥形容,農耕地在過去幾千年以來已經成為一個特別的生態系統,有獨特的生物,而且跟人類文明息息相關。但近幾十年,農藥的使用以及非永續的管理方式危害這個生態平衡,亦是禾花雀等候鳥步向瀕危的原因之一。塱原的農地管理模式,是重拾可持續農業的一個榜樣,亦值得亞洲其他國家或地區參考。

 由面臨發展威脅,到與當地農民合作管理農地,繼而到現在政府收回土地作自然公園,塱原的「經歷」似乎為私人土地的自然保育帶來一點曙光,但在社會對土地資源無止境的渴求下,自然保育依然存在挑戰及隱憂。香港中文大學客席教授林健枝教授指,自然保育政策不能獨善其身,需要跨部門合作制定長遠保育方案,確保生態、社會及經濟等方面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三場分組專題討論順利完成後,香港大學環境管理碩士課程總監侯智恒在論壇尾聲時總結,展望將來,期望塱原的生態價值能夠繼續保持,並希望公眾能持續關注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的管理及規劃。

[責任編輯:黃逸]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