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開放質量 積極鋪墊與世界經濟深層融合

2020-12-24 03:31
來源:香港商報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突出強調對外開放的質量,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孫立行在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表示,中國將從政策性開放轉為制度性開放,為進一步與世界經濟深層融合做好積極的鋪墊。

 從制度型開放入手

 世界普遍關注未來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走向。孫立行分析指,制度型開放的核心思想,就是制定的規則、規制、管理、標準要與國際相銜接、相接軌,通過營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營商環境,保護外商的合法投資權益,尤其是強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他續指,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的持續縮減,反映中國的市場經濟程度得到進一步提高,亦為中國加快雙邊、多邊投資貿易協議的談判進程創造了條件,這對營造有利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至關重要。

 11月15日,RCEP協議已簽署,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成員結構最多元、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孫立行認為,接下來中國還將繼續與歐盟簽署中歐BIT協議。他表示,事實上,中國還將嘗試加入CPTPP,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孫立行強調,這一系列信號充分表明,中國從制度型開放入手,為進一步與國際銜接和接軌做積極的鋪墊。

 孫立行還認為,金融領域的高質量對外開放,就是從金融服務業開放向金融市場開放轉變,促進人民幣資本賬戶可兌換進程。

 孫立行稱,中國傳統金融領域亦在向金融科技領域開放,從投資功能向融資功能拓展,實現外資企業在資本市場IPO融資,構建發達的具有多元化市場主體與多樣化金融產品的多層次市場體系以及具有足夠的市場容量與風險承受力的金融市場。他強調,只有建成發達、成熟的金融市場體系,才能實現高效率的資金供給。顯然,這是中國期望實現的更高水平的金融對外開放。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在貿易投資領域,中國以建設自由貿易區(港)為抓手,以打造「進博會」「服貿會」「廣交會」「技交會」「文博會」等諸多國際貿易投資平台為手段,吸引外商投資、深化經貿往來合作,實現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構築新形勢下中國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就記者提出對中國對外開放有何建言時,孫立行表示,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就要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及其帶來的經濟效益,要充分發揮外資促進國內體制機制改革的「鯰魚效應」,通過促進制度創新與對內開放,帶來技術溢出效應與培育創新型、管理型高端人才效應,但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外資對國內高端產業帶來的「擠出效應」。

 今年是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25周年,WTO每年都會發布年度世界貿易報告,今年的報告聚焦數字時代,主題為「在數字時代促進創新的政府政策」。孫立行認為,這表明世界各國均已看到了這一新的發展趨勢,都希望在信息技術和數字賦能方面的競爭中搶得先機,以獲得未來戰略競爭優勢。他表示,中國要有危機感、緊迫感、責任感,「十四五」時期應大力發展數字經濟,通過提升政府數字治理能力,進一步提高政府的經濟治理、城市治理的廣度、力度與精度。(記者 宋健)

 把握重點任務 加快構建新局

 新華社23日刊發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把握重點任務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論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文章指「構建新發展格局明年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確了重點任務,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工作著力點。

 結合實際不折不扣落實

 文章寫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重大工作部署。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緊緊圍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來展開,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重點任務抓好抓實:一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充分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堅持戰略性需求導向,確定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二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三是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在合理引導消費、儲蓄、投資等方面進行有效制度安排,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四是全面推進改革開放,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五是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保障糧食安全。六是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支持平台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支持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同時要依法規範發展,健全數字規則。七是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並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八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把握重點任務,結合實際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就一定能在開局之年見到新氣象。

 文章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在一些關鍵點上發力見效,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責任編輯:徐麒釗]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