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蜀漢失荊州真象解析(三)

2020-12-25 02:20
來源:香港商報

 (二)謀奪荊州是吳國基本國策

 前面我們大致提到關公鎮守荊州,孫權軟硬兼施,就是希望奪取這塊兵家必爭之地進而窺探漢室天下。因此孫權費盡心思謀取荊州,卻因為《三國志》的偏魏和稗官野史傳聞導致一般人認為是關公拒婚辱使,或關公驕矜無禮破壞外交聯盟所致。這都是因為不了解荊州對江東政權的重要性與孫權奪取荊州的決心才會有此想法。其實奪取荊州,自始至終都是東吳的基本國策。由下列史冊記載,即可很清楚的看出端倪,在關公計劃進攻襄樊之前,呂蒙早已建議偷襲荊州了。

 如《三國志‧呂蒙傳》雲:「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公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公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畫五策。」又雲:「權命蒙西取長沙、零、桂三郡,蒙移書二郡,望風歸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而備自蜀親至公安,遣羽爭三郡。」並載:「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東向者,以至尊聖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強壯時圖之,一旦僵仆,欲復陳力,其可得邪?權深納其策。……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權尤以此言為當。」

 上文是說,呂蒙問魯肅:「您接受重任,跟關公作鄰居,要用什麼計策,防備意外呢?」魯肅急忙答說:「看當時的情形,再作打算。」呂蒙說:「如今東西雖是一家,但關公實在是熊虎呀,計策怎能不早點決定?」就給魯肅出了五條計策。爾後,孫權派呂蒙向劉備爭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呂蒙給長沙、桂陽兩郡去了文書,很快就歸服了,只有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降。而劉備由四川親自來到公安,派關公爭奪長沙等三郡。呂蒙又向孫權建言說,關公君臣,使用欺詐手段,反覆無常,不能拿他們當自己人。現在關公所以不敢往東發展,是因為主公聖明,你我呂蒙等人還在的原故。若不在我們健壯時有所行動,一旦我們老了,再要發揮力量,還辦得到嗎?孫權很贊成呂蒙的計策,……。不如把握先機攻擊關公,佔據整個長江,形勢就擴大了。」孫權更贊成這席話。

 而且在關公拒婚之前十年,甘寧亦建議孫權奪取荊州。如《三國志‧甘寧傳》雲:「南荊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誠是國之西勢也。寧已觀劉表,慮既不遠,兒子又劣,非能承業傳基者也。至尊當早規之,不可後操圖之;圖之之計,宜先取黃祖,……西據楚,開大勢彌廣,即可漸規巴蜀。」此文是指,荊州南邊,地理形勢便利,江河暢通,真是國家西部的命脈。依我看劉表這個人,缺少長遠的計劃,他的兒子又不成材,不能承受他的事業。請主公趁早規劃謀取,不可落在曹操後面,我們的未來,是先解決黃祖,……。一旦打敗了黃祖,即可昂揚地往西前進,佔領了楚關(在今湖北長陽縣),勢力更大,就可以進一步圖謀巴蜀(今四川全部)了,孫權非常贊同他的建言。劉表去世後,魯肅便向孫權建議,若能佔有荊州,即具備了帝王的資產。如《三國志‧魯肅傳》載:「劉表死,魯肅進說曰:『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是說,劉表去世後,魯肅建議孫權說:「荊楚和我國接境,水流向北,外面有江、漢(漢水),裏面有山地的險要,堅固好比金城,肥沃土地有萬里之廣,民眾生活富足,若是佔有荊州,即具備了登任帝王的資產。」

 除了呂蒙、甘寧以外,魯肅也早就向孫權提出以長江為界,隔江而治的二分天下論,比起諸葛孔明三分天下的隆中對策時間可說更早了些。由此可見東吳自始至終都沒有真誠要與蜀聯盟抗曹,只是虛假應付,反而是一心一意要謀奪荊州。因而,關公的處境就如與餓虎為鄰,隨時都充滿了危機。接着情勢如何發展,敬請期待下文分曉。下星期五待續。 (忠義人才培育學院院長  黃國彰)

[責任編輯:徐麒釗]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