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記性差,頻頻出現「善忘」行為,如出門忘記帶鎖匙、忘記約定的日子等,是否代表患上了認知障礙症?與身體其他細胞一樣,腦細胞也會死亡,而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腦細胞較正常人死得更快,因而影響腦功能運作,使人就像回到嬰兒時期,需要家人照顧。記者專訪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郭志銳教授,拆解認知障礙症的成因及預防方法。
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腦細胞因出現病變而急劇退化及死亡,導致腦功能衰退。
認知障礙症,俗稱「老人癡呆」,患者多為65歲以上長者,而且年齡愈大,病發的機會愈高。患者的認知能力會逐漸喪失,以致日常生活、行為及情緒亦受影響。郭志銳教授表示:「認知障礙症對生活產生很大影響,如外出時沒有方向感、對人物、時間及方位感到混亂,不能弄清楚日子及時間,在熟悉的地方迷路、不知道身處的位置,使他們不敢外出。另外,因為經常忘記事情,也會使朋友疏遠,對於陌生人也十分害怕,會有焦慮和疑心,容易與家人發生衝突。患者的行動亦較慢、容易跌倒,經常使自己受傷。他們的判斷能力變差,味覺變得遲鈍,可以整天不吃東西,身體狀況每況愈下。認知障礙症也會影響睡眠,一晚醒幾次,因為時間觀念混亂,會做出奇怪行為,如凌晨一時要外出去上班,對家人造成很大困擾。」患上認知障礙症的老人,不但認知層面上會逐漸退步,他們減少與他人交流亦可能為家人帶來與日俱增的壓力。
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郭志銳教授表示,除了記憶力減退,認知障礙症對於長者的行動、判斷能力都有很大影響。
認知障礙症的成因
本港每10名70歲或以上長者便有1名認知障礙症患者,85歲以上患病率更高達三分一,為什麼會患上認知障礙症?郭教授表示:「阿爾茲海默氏症是認知障礙症中最常見的類型,腦部的新陳代謝出現問題,有害的沉積物積聚在腦內,導致周圍的腦細胞死亡,引致腦部萎縮,過程經歷數年到數十年不等。另一個原因是血管性認知障礙症,成因是由於腦血流量減少,供血到大腦的動脈出現阻塞,腦部的部分細胞因缺氧而壞死,導致輕微中風。此症特別常見於吸煙者或患有血壓高、糖尿病或高膽固醇的人身上。」如何留意家人有沒有患上認知障礙症的先兆?郭教授指出:「認知障礙症患者活在現在這個階段,記不起以往的事,也不懂得為未來作打算。家人可留意長者有沒有記性變差、經常重複提問、因迷路而使外出時間變長,又或情緒及行為變得異常,情緒起伏不定,較容易焦慮及發脾氣,控制情緒的能力下降。整個人變得沒有動力,失去做事的主動性,甚至對以往喜歡做的事也失去興趣。如有認知障礙症病徵,應盡早請教醫生。」
多做運動、維持健康體重是預防認知障礙症的好方法。
治療及預防方法
現時並沒有能治癒認知障礙症的藥物,不過可以靠藥物補充腦部缺乏的營養素,或能改善及穩定徵狀,但有可能會出現肚瀉、想吐、肚痛等副作用。由日常生活入手,及早預防更為重要,郭教授表示中年肥胖與腦退化有很大關係,如果在中年(45至65歲)時BMI超過23,又患上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中年起開始累積對身體的傷害,老年很有可能會患上認知障礙症,因此一定要均衡飲食、注重營養,三餐盡量高纖、少鹽與低脂,多吃不同的食物以吸收不同的營養,而且要多做運動,運動可以刺激腦部,讓人產生愉悅、滿足感,例如每日行五千至一萬步,養成運動的習慣,即使只是散步、爬樓梯或做家務,同樣有健腦作用,也要多參與社交活動。郭教授亦推薦長者可以到日間護理中心,例如耆智園,每周兩至三天,中心為長者提供運動及小組形式的益智遊戲,也為家人提供訓練課程,了解如何擔當照顧者的角色。
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現時已為23間機構成立「腦玩童俱樂部」。
遊戲預防腦退化 拓展社交
郭教授與香港中文大學老人科研究團隊對遊戲提升長者的認知能力及情緒健康進行研究,項目與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腦玩童俱樂部」合作,讓長者運用有認知訓練效能的玩具,進行健腦訓練。團隊發現參加者的認知功能在活動後有顯著改善,特別是在長者腦部的「啟動與保持能力」和「概念形成」兩方面。服務處職業治療師李卓瑤表示:「俱樂部有不同種類的玩具,能迎合不同認知程度的院友,作多方面的訓練,很多長者對前往長者服務中心感到抗拒,寓訓練於遊戲更能讓他們接受,玩具介入比其他訓練更有趣味性,院友參與度提高。他們能從遊戲中與其他院友建立關係,個性由被動變得主動。透過遊戲對腦部的訓練,有助延緩老化的程度。」家人可向中心外借認知訓練玩具回家,一同與長者進行練習,促進彼此感情。
郭教授在「腦玩童俱樂部—預防長者腦退化玩具圖書館」研究發布會上分享研究成果。
俱樂部提供10種不同類型玩具,如棋盤、卡牌遊戲、配對、拼圖等,並因應不同情況供輕度和中度腦退化症的長者參與。
俱樂部在疫情期間亦提供線上服務,使用視像軟件進行遙距遊戲。
長者家人分享
參與計劃的黃伯伯(76歲)患有初期認知障礙症,與他同住的女兒黃小姐表示,自疫情開始,父親常常留在家中睡覺,對身邊事物不感興趣,參與「腦玩童俱樂部」後,父親從遊戲中獲得成功感,心情變得愉快,比起以往的被動,現時的他願意花時間和精力於遊戲,腦筋也變得靈活,黃小姐說:「參與活動後父親的記性變好,說話也更有條理。知道快要去玩時,就會主動穿好衣服在家等候,以往難集中精神15分鐘,現在玩一小時也沒有說累或想放棄。作為照顧者,透過觀察父親與社工的互動,也有新的理解和感悟。以往與父親溝通時,可能會因為不理解而感到不耐煩,現在會嘗試不同的方法,使溝通變得順利,學會正面看待父親的能力,多讓他發揮所長,並給予鼓勵。」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家人十分辛苦,有時候可能會覺得患者的行為和情緒不可理喻,但其實多了解他們的情況,發掘與他們的溝通方法,選擇理解和包容,才能令家庭氣氛更為和樂。(文:Kar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