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睇好中國經濟增長後勁

2021-04-11 03:03
來源:香港商報

 備受關注的一季度中國GDP增速等核心經濟指標公布在即。10日舉行的「2021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與會的首席經濟學家們認為,隨着宏觀政策更加着眼長遠,中國經濟增長也將後勁十足。

 剔除基數效應 上半年仍夯實

 瑞銀集團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在國內消費和出口拉動下有望實現9%的增速,製造業投資也將在企業收入和訂單大幅增長之下明顯反彈。但隨着貨幣和財政政策逐步政策化,過程中需注意信用市場波動。預計通脹壓力可控,匯率穩定,槓桿率有望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中國多項經濟指標升至高位,一定程度上也由於去年同期基數較低。隨着基數效應逐漸減弱,中國經濟未來會否出現明顯下滑?

 對此,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表示,中國彌補全球供需缺口的過程還沒有結束,這就意味着中國外需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將保持高景氣程度。與此同時,中國國內消費和服務業缺口也尚未完全得到彌補,消費向均衡回歸的過程亦未結束。他認為,未來幾個月由於基數效應減弱,中國經濟數據可能會出現下降,但這並不代表着經濟動能下降。「剔除基數效應,中國經濟上半年還是比較夯實的,不管是內需還是外需。」

 發展質量更高且更可持續

 從政策面來看,中國亦將視線投向更遠的未來。官方公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應對人口老齡化、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數字化發展等一系列舉措,都旨在搭建一條質量更高、更可持續的發展軌道。「我們現在的政策方向是對的,不要太關注這個月發多少錢,下個月GDP數字是多少。」保銀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說,中國政策明確的指向是:不追求今年GDP多高,而是追求中長期可持續性。

 最近一段時間,十年期美債收益率飆升,重新引發了對新興市場「縮減恐慌」的擔憂。最典型的表現是,土耳其加息後出現股債匯「三殺」。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認為,新興市場「縮減恐慌」有可能成為後疫情時代國際金融市場一個重要的尾部風險,但中國處於相對有利位置。

 他提到,人民幣匯率「破7」以後,市場化程度增高,靈活性增加,外匯市場參與者對匯率波動更加理性,匯率槓桿調節作用正常發揮。由於匯率靈活性增加,貨幣政策獨立性也增強,即便美聯儲貨幣政策緊縮,也不一定會造成中國央行貨幣政策跟進。況且在這次疫情應對中,中國央行貨幣政策也是領先全球的。

[責任編輯:程向明]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