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道】全球供應鏈產業鏈重構 經濟金融高質發展賦能 人幣國際化進入穩慎攻堅期

2021-04-15 03:50
來源:香港商報

 儘管國際形勢複雜多變,人民幣國際化仍逆勢前行,2020年國際使用規模與市場認可度再上台階。伴隨着新一輪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的調整,人民幣國際化迎來重要戰略機遇期。「十四五」規劃提出將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堅持市場驅動和企業自主選擇,營造以人民幣自由使用為基礎的新型互利合作關係。業內人士認為,「十四五」期間發力人民幣國際化,應着力明確資本項目可兌換目標、次序、風險和路線,推動人民幣從結算貨幣到計價貨幣的跨越,同時,搭建境內外場景與循環,打造順暢便捷的人民幣流通閉環。

 人幣國際化逆勢前行

 近日,中國與伊朗正式簽署一項為期25年的協議,協議內容包括中伊之間石油貿易將不再以美元作為結算單位,而是用人民幣結算。此前,中國已與阿聯酋、俄羅斯簽訂了石油貿易協議,用人民幣作為結算工具。有分析認為,這意味着在原油貿易領域,中國「去美元化」進程加速。

 國際支付結算規模創新高

 「當前,國際原油市場供大於求,中國是最大買方之一,人民幣匯率穩定堅挺,採用人民幣結算是一種雙贏選擇。」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趙雪情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更多的國際原油交易採用人民幣結算,有助於夯實人民幣國際結算職能,推動人民幣廣泛使用。

 2020年人民幣國際支付結算規模再創新高,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合計28.4萬億元,同比增長44%。環球銀行間金融電信協會(SWIFT)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1月,按金額衡量,人民幣位居國際支付第五大最活躍貨幣。同時,人民幣全球支付佔比也從2012年的0.57%上升至2021年1月的2.42%。2月人民幣在國際支付的佔比為2.2%,相比1月略有下降。目前人民幣在跨境支付中的份額已達到2016年1月以來的高點。

 此外,人民幣還成為全球第五大即期外匯交易貨幣,人民幣外匯市場向更有韌性、更加成熟的道路上邁進;人民幣亦成為國際投資與風險管理的重要選項。趙雪情介紹,2020年陸股通纍計凈流入資金、債券通境外持有量分別同比增長了21.0%和48.8%。

 隨着中國在岸和離岸市場人民幣金融產品投資便利性的不斷增強,全球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興趣日益濃厚。德銀一份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底,境外投資者持有境內股票、債券、貸款或存款等人民幣資產達8.95萬億元,相較2013年增長逾兩倍。中國A股市值(浮動股)的境外持股比例從2015年的1.14%增至2020年底的5.29%,同期中國境內固定收益市場的境外持股比例從1.48%上升至2.92%。

 國際儲備功能進一步顯現

 隨着企業和機構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和投資結算的範圍擴大,人民幣的國際儲備功能亦進一步顯現。趙雪情介紹,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人民幣在全球儲備資產中的份額為2.13%,較2016年剛加入SDR籃子時提升了1.05個百分點,鞏固了全球第五大儲備貨幣的地位。

 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人民幣外匯儲備總額由去年第三季度的2455.5億美元升至2675.2億美元,全球央行在第四季度持有的人民幣外匯儲備規模增長了9%。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的佔比升至2.25%,連續四個季度增長,創下2016年底IMF報告該數據以來的新高值。

 助力全球貨幣體系更多元

 與此同時,美元去年第四季度在全球外匯儲備中所佔比重降至1995年以來最低。IMF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元所佔比例從第三季度的60.5%下滑至第四季度的59%,連續三個季度下滑。

 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尚在蔓延、長期大規模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1.9萬億刺激計劃,以及最近長期固定收益回報跳升產生的外溢效應等不確定性成為美元目前面臨的挑戰,美元信用出現下滑風險。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擴大本幣結算、減少使用美元資產、優化外匯儲備結構、增加黃金儲備等。據有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德國、英國、日本、越南、新加坡、加拿大等至少53個國家已開始以不同方式去美元中心化。

 美元國際地位短期難撼

 不過,趙雪情認為,長期來看,全球貨幣體系將向着更加多元、更加均衡的方向發展。在中短期內,儘管歷史規模的寬鬆政策以及諸多不確定性將削弱美元內在價值,但美元的國際地位難以撼動,甚至可能更加鞏固。美元往往與危機相伴相生,未來一段時期,美國經濟復蘇以及貨幣政策節奏或快於歐洲以及部分新興市場,避險情緒與美元指數將出現階段性回升,美元的國際地位可能不降反升。

 有分析認為,中國經濟恢復穩中向好,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格局駛入快車道,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吸引力不斷增強,境內資本市場日益成為全球資產配置的重要引力場。境外投資者保有人民幣資產意願的提升,將加速推動人民幣離岸市場與在岸市場協調發展。中國應抓住美元信用下降窗口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人幣國際化≠替代美元

 「當一個主要儲備貨幣發行國不再成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核心國家的情形下,各國圍繞該儲備貨幣的相對價格調整就無法發揮良好的作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周誠君近日表示,在新一輪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調整過程中,人民幣國際化可促進資源配置在全球範圍內的優化,對於所有與中國有密切投資貿易往來的國家將是多贏格局。人民幣國際化還有助於持續推進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幫助美元減輕作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所承擔的責任。他強調,人民幣國際化不是試圖替代美元、挑戰美元,而是與美元及其他國際貨幣一道,更好滿足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要求,承擔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有序調整和資源優化配置的責任。

 周誠君說,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在全球範圍內適應新的全球化要求布局生產,調整供應鏈和產業鏈。在中國企業參與的新一輪供應鏈調整、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希望市場主體按照市場規律,更多選擇用人民幣來實現國際投資、國際貿易和相關的國際結算,以及其他方面的國際應用。這樣可更好地幫助企業通過更多使用本幣降低匯兌成本,規避匯率風險,降低對主要國際儲備貨幣的依賴。同時,發揮人民幣匯率作為相對價格的信號作用,促進圍繞中國供應鏈產業鏈的資源在全球範圍內的優化配置,推動實現各國福利的改進。

 穩慎攻堅 需三方面發力

 「十四五」規劃對於人民幣國際化的基調從「十三五」時期的「穩步」變成了「穩慎」。趙雪情認為,基調的改變既指出了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大方向,也明確了穩步慎行、注重風險防範的步調。

 在趙雪情看來,「十四五」時期,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將步入攻堅階段,需要在三個方面發力:一是在新發展格局下協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與資本項目可兌換,並完善金融管理框架,進一步提高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程度;二是推動人民幣從結算貨幣到計價貨幣的跨越,完善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建設,打通各個要素市場;三是深化國際合作,堅持市場驅動和企業自主選擇,營造新型互利合作關係,打造順暢便捷的人民幣流通閉環。

 數字革命帶來新契機

 趙雪情認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人民幣國際化夯實根基,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人民幣國際化注入動能。而數字化加快發展,將提升交易效率與客戶體驗,進而大幅降低人民幣使用成本。「十四五」時期,國際貨幣體系將邁入數字化競爭新階段,數字化革命將為人民幣國際化以及國際金融架構調整帶來新契機。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分析稱,通過數字人民幣的形式,將一定程度上改變人民幣國際化的實現路徑。

 近期,在國際清算銀行香港創新中心的支持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和香港金管局、泰國中央銀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聯合發起了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的研究項目,旨在探索利用分布式賬本技術實現央行數字貨幣對跨境交易全天候同步交收。而最新消息顯示,4月1日,深圳在全國率先面向香港居民開展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測試,為探索數字人民幣更加廣闊的使用場景邁出了重要一步。

 離岸人幣市場待深化發展

 人民幣國際化需要離岸市場的深化發展。香港金融管理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隨着經濟持續復蘇,香港人民幣存款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匯款雙雙回升。截至1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環比上升10.5%,達到7977億元人民幣;跨境貿易人民幣匯款結算額達到5813億元,較去年12月底的5358億元增加455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今年1月表示,香港在發展人民幣離岸業務過程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人民幣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新興國際貨幣,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可開辦更多種類、更大規模的人民幣金融業務,吸引全球各地客戶,接納更大數額的人民幣資金。依託其「離岸金融中心」地位,更好地參與國家更高水準的全面雙向開放,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優化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安排,在合作共贏中促進兩地金融做大做強。

 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趙雪情認為,人民幣國際化不論是資本金融項目開放,還是流通交易閉環建設,均離不開香港市場的支持,這也將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並帶來更廣闊的發展機會。她建議,支持離岸金融市場健康發展,從目前的貨幣、債券等基礎工具,逐步形成豐富多元的人民幣計價金融產品體系,在拓展市場廣度與提高市場流動性上下足功夫。

 德意志大中華區宏觀策略主管劉立男亦認為,需要完善離岸人民幣流動性支持機制,因為充足的流動性、高效的流通性以及離岸與在岸人民幣市場定價的一致性,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必要條件。他建議,增加離岸市場中人民幣中央銀行票據供給,同時,擴大離岸人民幣央票回購做市機制下的合格證券品種。(記者張麗娟)

[責任編輯:蔣璐]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