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指點】從氣候峰會看中美新型競合關係

2021-05-10 02:03
來源:香港商報

 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在宣布重返《巴黎氣候協定》3個月後,美國總統拜登於4月22日與23日召開線上氣候峰會,邀請42位國家領導人及國際組織領袖出席,試圖體現美國領導全球對抗氣候變遷問題的決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參與,雖然中美雙方都有意推動國際間防止氣候變遷的合作,但在線上會議中仍呈現既競爭又合作的情況。換言之,在中美進入全面戰略競爭之關係緊繃的氛圍下,此次線上峰會也體現中美兩國既競爭、亦能創造合作空間的新型關係。

 中美有合作空間

 拜登早前派氣候變遷特使凱瑞赴上海,討論美中氣候合作新機制,並邀請習近平參加氣候線上峰會,大陸安排凱瑞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以視頻會見,體現大陸對此事的重視與善意。會談結束,雙方發表了因應氣候危機的聯合聲明,彰顯中美雙方的共識。凱瑞並表示,面對氣候變化此一全球性挑戰,美中合作至關重要,美方願與中方加強溝通、深化合作,加緊落實《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共同為氣候變化危機作出更大貢獻。凱瑞也一再說明,氣候變遷是「獨立出來」的問題,必須予以「區隔化」,就是希望美中其他方面的抗衡不要破壞罕有的合作機會。由此可見在中美關係緊繃之際,雙方體現出的合作態度相當難得。

 儘管拜登上台後視中國為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但也強調雙方仍有合作空間。因此,拜登邀請中國參與共同防止全球氣候變遷,是符合美國的利益,但即使中國願意合作,並不會改變美國對中國的競爭定位與印象。而中國願意在減碳上合作及參與此次線上峰會,是由於自身認同此一議題的重要性,習近平同意出席峰會,目的也是向全球傳達中國關心及認同此一議題,願意扮演「負責任大國」的角色。儘管習近平盱衡世界趨勢及中美分庭抗禮形勢,出席拜登主持的線上峰會,但他先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及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三邊線上峰會壯大聲勢。可見習近平出席峰會,但有意在美、歐之間取得平衡,維持獨立自主的地位,擴大彈性靈活的運作空間,使得此次氣候峰會也充滿地緣政治下強國對峙的色彩。

 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遷

 正因如此,在拜登召開線上峰會前,中美雙方不點名地相互喊話,習近平在「博鰲論壇」開幕式中表示,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大國要展現更多責任擔當;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則指出,若美國無法領先再生能源革命,很難想像在與中國的長期戰略競爭中,美國可以勝出。顯然氣候變遷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中美雙方都有難以承受之重。新的氣候外交內容繁複、利益交織。氣候政治是大國的新領域,也是緩衝矛盾、化解僵局的調和劑,儘管系統性的問題依然存在。拜登以3個C闡釋美中氣候的競合關係:競爭、衝突、合作(compete、confront、cooperate)。在氣候領域的合作會在多大程度左右影響競爭的力度、衝突的形式與實質,在在考驗着大國的全球共同承諾和道德承擔。

 再進一步言,在氣候的減量、調適、技術、財務等方面,中美的競合極大,哪一方面搶得先機,都象徵國際領導地位的鞏固。所謂合作看似君子協定的鳴槍儀式,起跑以後就要各憑本事,抵達終點。拜登主政的美國,不但財政部長積極加入氣候融資的行列,連中央情報局局長也誓言要將氣候變遷「完全」整合到國家安全。習近平則表示,「十四五」規劃期間會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將來「十五五」規劃期間則會逐步減少煤炭使用。中美雙方領導人在此次線上峰會也呈現較勁的情況,拜登不僅強調美國重視氣候變遷,還加碼將在2030年減碳50%至52%,展現美國在此一議題的領導力。中國則不願意跟進,仍堅持原先承諾的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兼顧自身的發展中國家的身份與經濟發展的需求。

 總之,拜登上台後的對中政策之一些做法,被視為「新冷戰」已不可逆轉,但中國無意和美國展開「新冷戰」。在美方眼中,美中就全球事務、地區議題的溝通與合作仍有其必要,布林肯即言,美中之間「該合作就合作、該競爭就競爭、該對抗就對抗」。因此,當前的中美關係可稱為「新型競合關係」。再者,拜登上台後頻頻拉攏亞歐盟國,試圖圍堵中國,進行長期的戰略競爭,另一方面,又欲藉此次氣候峰會,拉攏中國合作。平心而論,降緩氣候變遷,解決之道憑恃的是王道,而不是霸道。與其承諾提供資金協助貧窮國家因應氣候變遷,不如採取實際行動,停止與虛幻的假想敵競逐世界霸權。畢竟,全球合作共同解決氣候變遷問題,需要的是一個和平的國際大環境。

[責任編輯:岳昕]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