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效應還在向消費終端傳導 中國外部輸入型通脹總體可控

2021-05-10 10:47
來源:證券時報

 大宗商品漲價效應正在向更廣的範圍傳導。聯合國糧農組織5月6日發布報告指出,聯合國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4月份平均上漲120.9點,環比上漲1.7%,同比上漲30.8%。這是該指數連續第11個月上漲。除此之外,國內外日化頭部企業普遍上調產品價格,電視產品也迎來新一輪漲價。

 不過,專家指出,雖然一段時間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來自外部的輸入型通脹壓力有所加大,但考慮到我國工業門類比較齊全,下游產品競爭比較充分,影響價格大幅上漲的因素會受到一定抑制,全年通脹水平總體處在可控狀態。

 輸入型通脹壓力有所加大

 近期,國際銅價再次創下歷史新高。另據世界銀行統計,一季度,國際能源平均價格環比上漲35.3%,非能源平均價格環比上漲11.8%,漲幅達到近年來相對高位。

 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全球市場,5月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據對全國流通領域9大類50種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的監測顯示,4月下旬與4月中旬相比,螺紋鋼、電解銅、苯乙烯、汽油、焦炭、豆粕、農藥、天然橡膠(14640, 170.00, 1.17%)等34種產品價格上漲,12種下降,4種持平。

 民銀智庫高級研究員王靜文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疫情在全球一些地區出現反覆是短期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的一個重要原因。以印度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無論疫情防控進展還是疫苗接種情況都要遜於歐美、中國,而這些新興經濟體又恰恰是大宗商品的主要供給來源。這也是近期大宗商品漲價的一個最直接觸發因素。

 漲價效應還在向消費終端傳導。近期,國內外日化頭部企業相繼上調產品價格。4月21日,寶潔宣布將從今年9月開始提高嬰兒產品、成人紙尿褲和女性護理用品的價格,漲幅5%~9%不等。上海家化一季度多款產品平均售價較2020年同期上漲超過10%。而平板電視漲價超10%的話題早已登上熱搜。業內人士介紹,平板電視今年漲價的原因在於原材料價格上漲和顯示面板供應緊張。

 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告訴記者,漲價對國內物價的傳導效應已經體現。據統計,3月奶類、谷物、食糖、油和油脂等國際食品價格分別較去年4月低點上漲24%、28%、52%、105%。

 大宗商品漲價何時見頂

 對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將持續多久,市場人士存在不同看法。中銀國際分析师葉丙南、張婉表示,預計大宗商品價格漲幅可能在二季度見頂,而後逐步回落。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中下遊行業具有顯著傳導作用,但中下游受產能競爭和需求因素影響,將部分吸收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漲,預計中國整體PPI漲幅將在二季度見頂,下半年顯著回落,全年漲幅或達到4.6%。

 伍超明認為,拉長的商品需求周期和受限的供給能力,決定此輪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周期長於市場預期的概率偏大,當然泛濫的流動性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王靜文也表示,考慮到疫情在全球仍有反覆,因此這一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時間仍有較大不確定性。

 世界銀行在近日發布的《大宗商品市場展望》中表示,預計今年能源價格將比去年平均上漲三分之一以上,金屬價格將上升30%,農產品價格將上漲近14%。

 世界銀行分析稱,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情況,以及發達經濟體的政策支持和主要大宗商品生產國的相關政策。

 CPI料溫和上漲

 通常來說,企業為了保持一定的利潤率,在成本上漲時,需要相應提高產成品售價。王靜文指出,現實中,我國工業門類比較齊全,下游產品競爭比較充分,廠家通過漲價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空間有限。

 市場普遍預期4月PPI將躍升至6%以上。伍超明表示,預計4月PPI上漲6.8%左右,環比上漲1.0%。主要原因在於:一是翹尾因素較上月大幅提高1.3個百分點;二是工業購進價格繼續上漲,如4月份PMI中的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仍處於66.9%的高位,南華工業品指數環比漲幅也在2%以上。

 CPI在今年開年連續兩月落入負區間後,3月首次轉正,一季度,CPI同比持平。多數市場機構預期,CPI後期有望持續回升。伍超明預計,4月份CPI同比上漲1.0%左右,環比下降0.3%。原因在於食品價格環比下降幅度與上月相當,但非食品價格受消費場景限制放鬆、清明節節假日效應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带動國內燃料價格提高等綜合影響而環比改善。

 從全年來看,亞洲開發銀行4月28日發布的《2021年亞洲發展展望》預測,由於豬肉價格下跌,居民需求仍處於恢復中,今年中國的CPI將從2019年的上漲2.9%放緩至1.5%。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對中國而言,儘管來自外部的輸入型通脹壓力有所加大,但通脹水平總體處在可控狀態。

 對於後續宏觀政策,伍超明建議,一方面要繼續穩定產業鏈和供應鏈,增強國內供給保障能力;另一方面要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吸收部分輸入型通脹壓力。

[責任編輯:程向明]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