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北發展建造工程料2025年展開 首批居民及企業2032年遷入

2021-05-10 15:57
來源:香港商報網

 10日,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討論新界北發展。發展局透露,3個新發展區中,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較有條件最早開放,有望建設為高密度商住發展區,北部會預留作科技及企業用途,配合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科技園,預料可提供3.1萬個房屋單位,當中七成為公營房屋,可容納共8.4萬人口,並提供約6.4萬個就業機會。局方又指,政府目標是在2025年展開建造工程,爭取首批數以千計的居民及若干企業在2032年遷入。

 紅框範圍內為新界北。

 首批居民料最快2032年遷入

 特區政府2018年完成《發展新界北部地區初步可行性研究》(下稱《新界北初步研究》),建議以全面規劃的方式發展新界北,並物色了3個具發展潛力地區,分別為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新界北新市鎮(涵蓋香園圍、坪輋、打鼓嶺、恐龍坑及皇后山)、文錦渡物流走廊,作為土地供應的主要來源,以滿足香港跨越2030年的長遠房屋、社會及經濟需要。

 計劃創造6萬個就業機會

 發展局及土木工程拓展署於昨天會上專題介紹新界北發展計劃。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涵蓋總面積約320公頃的土地(包括逾80公頃棕地),當中約有一半為私人土地。根據初步土地用途規劃,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可支援住宅發展項目,提供約31000個單位,可容納約84000名居民,同時可作經濟及就業方面的用途,包括創新及科技、商業及零售/餐飲/娛樂用途,從中可創造約64000個就業機會。

 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料提供約3.1萬個住宅單位,同時可作經濟就業用途。

 發展局稱,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不單能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同時可創造就業機會,透過重新發展棕地,亦可改善環境及促進職住平衡。此外,為締造一個綠色及可持續發展的社區,並提供一系列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政府會將智能、環保及具抗御能力的措施納入有關發展建議。

 下半年即展開勘查設計

 據特區政府提交的文件顯示,發展樞紐中的擬議創新及科技發展主要包括企業及科技園,可為高端製造業及配套設施提供用地。企業及科技園將與位於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產生協同效應,鞏固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地位。

 發展局表示,將盡快優化初步土地用途規劃以制訂建議發展大綱圖/建議發展藍圖,勾畫詳細土地用途、車輛通道、行人路、就特定地塊訂定發展參數(如建築物高度和地積比率),進行多項技術評估、舉辦公眾參與活動,完成所需的法定及行政程序,以及就配套基礎設施工程進行詳細設計,包括地盤平整水平、道路走線及布局、渠務工程、污水系統設施等。

 當勘查研究及設計項目大致完成後,特區政府會申請撥款以便開展工程。目標是讓首批居民可於2032年遷入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而大部分人口的入伙和就業安排,會配合預計於2034年投入運作的擬建北環線及新田站的落實時間表。

 為此,發展局將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就勘查研究及工程設計申請約7.938億元撥款;至於屬於餘下階段的新界北新市鎮及文錦渡物流走廊,局方將向財委會申請約2.08億元撥款作工程研究。特區政府計劃於今年下半年展開勘查研究及設計項目,並在24至52個月內逐步完成相關工作。

 港鐵北環線2034年落成

 另外,特區政府早在今年3月就向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報告,並就皇崗口岸實施「一地兩檢」安排與深圳市政府達成共識。立法會於3月24日通過政府動議,支持進一步推進「一地兩檢」安排。由於釋出的土地毗連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北部,因此亦將被納入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以作全面檢討及規劃,以及基礎設施工程的設計工作,務求充分發揮有關地區的發展潛力。

 當天會上多名議員關注該區鐵路發展能否配合新界北未來人口需要,發展局常任秘書長甯漢豪回應指,完成發展後,預料有約20萬至30萬人遷入新界北,屆時必定要有對外的交通基建,港鐵北環線整體預料在2034年落成,而2032年遷入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約1000人,屬小規模,強調發展局會與運輸及房屋局互相配合,希望不會對交通造成不良影響。

 新界北新市鎮至少容納20萬人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10日討論的新界北發展計劃,除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之外,其餘的新界北新市鎮和文錦渡物流走廊,總面積約為1140公頃(包括約160公頃棕地),當中約有一半為私人土地,在加強運輸基礎設施後,有潛力容納不少於20萬人口,並提供約13.4萬個主要來自創新及科技、商業、物流及零售/餐飲/娛樂用途的就業機會。後兩個地區不單能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同時創造就業機會,透過重新發展棕地,亦可改善鄉郊環境及促進職住平衡。

 據特區政府提交立法會的文件顯示,《新界北初步研究》為整個新界北發展項目制定了概括的土地用途概念。正在進行的規劃及工程研究會制定詳細的發展建議,包括考慮到新界北新市鎮和文錦渡物流走廊位於邊境地區具發展潛力地區的地理優勢;以及深圳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所帶來的機遇;並充分考慮區域性發展因素,包括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大綱圖,以及「十四五」規劃的內容;及為理順跨境貨車車流而實施的「東進東出,西進西出」策略。

 把握灣區機遇重要抓手

 新界北新市鎮和文錦渡物流走廊預期將於中至長期內逐步推行。是次規劃及工程研究的整體目標是建議合適的土地用途和發展參數,並建議所需的配套基礎設施,以及就新界北新市鎮和文錦渡物流走廊制定建議發展大綱圖,以為日後的發展和基礎設施工程的詳細規劃和實施作出指引。同時,亦將探討如何通過採用「智慧、環保及具抗御力城市」的策略,優化發展密度,以促進城市、鄉郊及自然共融,令新界北新市鎮更以人為本、互相連繫,以及更能促進健康生活,締造可持續的宜居環境。

 特區政府在2016年公布的《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提到新界北及東大嶼都會是政府物色以應付香港長遠社會和經濟需要的兩個策略增長區。而在2018年完成的《新界北初步研究》,當局建議以全面規劃的方式發展新界北,並以更有效的方式運用新界的荒廢農地和棕地,令新界北發展計劃成為重要的土地供應來源,以建設新社區,發展現代化產業和需要在過境口岸附近營運的行業,同時改善現有地區的居住環境。

 據介紹,新界北位處策略性的邊境位置,由此前往深圳和粵東地區極為方便,該處亦將成為《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研究中建議的北部經濟帶和東部知識及科技走廊的新發展重心,藉以把握粵港澳大灣區高速增長的區域經濟所帶來的機遇,以及應對日後的經濟挑戰。(記者馮煒強)

[責任編輯:雨杉]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