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心聲】人民幣國際化指日可待

2021-07-06 01:11
來源:香港商報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恒

 近日,美國聯儲局(FED)提前加息日程,美元持續強勢,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因此一度跌至近一個半月新低,失守6.46水平。而最近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亦公布了5月全球跨境支付數據,顯示人民幣國際支付所佔的比例,5月份人民幣支付使用比重由4月1.95%降至1.9%,去年同期為1.79%,全球支付使用量位居第5名。這是人民幣國際支付佔比近五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引發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擔憂。

 支付份額降內藏玄機

 但筆者認為毋須過慮,因若結合本幣結算份額增加及匯率在長期保持上升趨勢等因素來看,人民幣在SWIFT國際支付份額減少,恰恰反應出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正在加速。

 要知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去年歐美多國經濟及生產均陷入停滯窘境,而率先走出疫情陰霾的中國經濟則一枝獨秀,全年經濟總量佔全球GDP總量超過17%,僅次於美國,貿易總額佔全球比重更是超越美國,達到13%,凸顯出中國在全球經濟及產業鏈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可是相較之下,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卻與美元相差甚遠,原因由於SWIFT是圍繞著美元而打造,且僅以美元作為結算貨幣的系統,令美元一直主導國際交易,事關一個國家若不使用SWIFT系統,幾乎就等於停止了和其他國家的大部分貨幣交易,對進出口貿易影響巨大。

 然而,在美國瘋狂印鈔及債務總額持續上升的情況下,全球對美元及美元資產的信心正在快速下降,以至許多國家都開始研究減少對美元的依賴。例如歐洲多國及俄羅斯都正在打造自己的國際結算系統,冀望能繞過SWIFT系統。

 人民幣認可度上升

 至於中國,一方面逐步推動數碼人民幣發展,同時亦盡量採取本國貨幣進行結算的交易模式,目的顯然是為了擺脫美元的羈絆。因此,SWIFT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減少,表面上似乎走弱,但實質是因為愈來愈多國家與華貿易均繞開SWIFT系統結算所致。所以,此現象正正反映國際市場愈來愈多直接採用人民幣結算,免卻美元兌換的麻煩。

 事實上,今年1至3月,內地資金淨流入額為5901億美元,為可追溯的2010年以後最高水平,主要集中於債券投資;而資金流出額為5016億美元,與最近數年大致持平。

 此外,近期中國頻頻與阿聯酋、伊朗、俄羅斯、東歐及東盟國家,簽訂本幣結算和貨幣互換協議,使美元結算所佔的比重已出現大幅下降的趨勢,加上人民幣匯率持續強勢,增加了其他國家使用人民幣結算的信心。例如,俄羅斯主權財富基金便放棄美元資產,將人民幣份額從15%提升至30%。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周誠君最近曾露了口風,稱在人民幣國際化條件下,中國央行最終要放棄匯率目標;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亦透露過,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將繼續取決於市場供求和國際金融市場變化,雙向波動成為常態。

 雖然全球「去美元化」仍然需要耗費一些時間,但美聯儲無限量寬及長期低息,令美元貶值機會升溫亦間接令人民幣的相對購買力上升,加上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導致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若能以本身的金融優勢及人才,助推人民幣國際化,相信能使本地經濟及金融業踏上更高台階。

[責任編輯:朱劍明]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