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西 > 特别报道

玉林雙核機遇 再造嶺南商都

2015-09-27
来源:香港商報

  隨著廣西加快形成北部灣經濟區和西江經濟帶「雙核驅動」的戰略格局,有著「4+2」城市及西江經濟帶成員「雙重身份」的玉林迎來了發展良機。歷史性的發展機遇接踵而至,玉林今天已然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展望未來,華麗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玉林的主政者站在推進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全局高度,確立了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和自治區「雙核驅動」戰略,實施「東靠南下,通江達海」的戰略舉措,目標是將玉林建設成為「兩城市一中心」--區域性大城市、北部灣城市群商貿中心和國家非公經濟發展示範城市。區域性大城市是玉林的城市定位,北部灣城市群商貿中心是玉林的功能定位,國家非公經濟發展示範城市是玉林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香港商報記者 蔡寧 李鵬飛

  通江達海 借港揚帆 拓開放大局

  「玉林作為后發展欠發達地區,發展的空間取決於開放合作的空間,發展的水平取決於開放合作的水平,發展的速度、質量和后勁取決於開放合作的程度。」玉林市長蘇海棠指出,在新的發展起點上,玉林將全面融入自治區「雙核驅動」戰略,全面實施「東靠南下、通江達海」開放戰略,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內外融通的開放合作大格局。

  「東靠南下、通江達海」開放戰略的重心,是以鐵山港東岸碼頭、繡江復航為主要內容,構建江海聯通的交通運輸體系。港口,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資源和巨大引擎。無論是沿海城市還是大江大河流域經濟的發展,無不以港口為龍頭。玉林市將著重抓好「建碼頭」這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實現南有北部灣鐵山港東岸碼頭,東有西江容縣港,「通江達海」的構想。

  千百年來,離海最近處不過幾公里的玉林卻不沿海,成為玉林人心中深深的遺憾。隨著北部灣經濟區的成立,玉林成為北部灣經濟區「4+2」城市的一員,玉林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插上了向南發展、向海揚帆的翅膀。

  不沿海的玉林,如何才能建設屬於玉林的港口碼頭?玉林的決策者把目光投向了毗鄰玉林的沿海城市--北海。2008年8月,玉林市與北海市簽署《鐵山港(龍潭)組團合作規劃建設框架協議》,就共同推進鐵山港(龍潭)組團、加快鐵山港東岸碼頭建設達成初步共識,為兩市合作開發鐵山港東岸并推進碼頭建設提供了基礎條件。

  目前,鐵山港東岸碼頭已明確先行啟動2個10萬噸級公用碼頭泊位及周邊5000噸散貨泊位,進港道路-龍騰路北段由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牽頭,力圖打造一個新的黃金口岸,不僅有利於提升鐵山港東岸周邊地區的產業帶動力,也將形成一個新的投資發展熱點。

  繡江復航 融入珠三角

  繡江是西江流域的重要支流,是打造西江黃金水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玉林市融入西江經濟帶、泛珠三角和粵港澳經濟圈的重要載體。作為玉林構建「通江達海」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繡江復航工程被列入首批開展前期工作的西江黃金水道建設項目計劃,成為西江支流中唯一被列入首批西江黃金水道建設項目。

  項目建成后,繡江航道將與西江主航道貫通共融,一起形成西南水運出海主通道,從而重構玉林區位比較優勢,必將形成一條運量大、接通西江黃金水道的「水上高速路」,促進繡江沿岸經濟帶的形成,成為玉林東向交通運輸大動脈。同時,繡江復航工程建成后,將為旅游開發形成50公里的黃金旅游景觀帶,使原有的真武閣景區、都嶠山景區、麒麟山景區、楊貴妃故里景區、籐縣石表山景區等繡江沿線旅游景區形成一條旅游長廊。

  發展臨港產業 向臨海城市轉型

  隨著玉林市機械制造、水泥陶瓷、健康食品、服裝皮革、電子信息等產業集群的形成,中國企業500強、集發動機產業鏈和石油化工產業鏈為一體、實施相關多元化產業經營的玉柴集團,中國中藥制藥50強企業、國家商務部首批認定的「中華老字號」之一的玉林制藥等知名企業熠熠生輝,日益壯大的企業渴望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也渴望通過大海走向世界,融入國際經濟大潮。

  「發展臨港產業,推動玉林由內陸城市向臨海城市轉型。」玉林的主政者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先后成立了市北部灣經濟區規劃建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玉林龍潭產業園,主動融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的大潮。

  2008年5月,位於兩廣三市交匯處的玉林龍潭產業園挂牌成立。距離鐵山港東岸12公里,距離北海港98公里,距離湛江港105公里,玉林市將把「近水樓台」的龍潭鎮打造成參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的「橋頭堡」,并致力將其打造成玉林經濟增長的新一極。

  廣西壯族自治區對龍潭產業園寄予厚望。2013年,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提出:「玉林要充分利用好龍潭產業園這個平台,以規劃建設龍港新區--龍潭產業園為切入點,加快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形成新一輪改革開放合作熱潮」。

  目前,園區有入園企業28家、總投資118.6億元,已簽約項目36個,總投資656.7億元,已有2家世界500強--中國華電集團、中國中鋼集團,兩家中國500強--寧波銀億集團、雙胞胎集團等知名企業進駐園區投資興業,初步形成了以再生資源加工利用產業為主導的循環經濟和以有色金屬冶煉加工產業為主導的特色經濟發展格局。

  龍港新區:開放合作新平台

  此外,為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2013年初玉林打造了新的招商引資平台--「龍港新區」(龍潭產業園)。該產業園初步定位為--區域性新型臨海產業基地、綜合物流保稅基地、循環經濟發展示範區,以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粵港澳台重要合作平台。「龍港新區是一個新的開放合作平台,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一平台,把龍港新區建設成為一個現代的臨港產業新城,推動玉林由內陸城市向臨海城市轉型。」玉林市長蘇海棠強調。

  在地理規劃方面,規劃總面積100平方公里,由龍潭產業園區、鐵山港東岸臨港工業園港口作業區以及兩個區間通港路網兩旁開發區組成。重點發展冶金及金屬加工、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高技術輕工制造等循環經濟、海洋經濟、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

  旅游業為支柱 做強現代服務業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是玉林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任務,要把現代服務業發展作為加快形成玉林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大舉措來抓緊抓實。」玉林市長蘇海棠指出,旅游業作為玉林重點推進的八大支柱產業之一,其創新升級尤為值得關注,要抓住機遇做大做強旅游產業,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

  五彩田園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的驚豔亮相,大容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升級改造,銅石嶺國際旅游度假區的加快推進--玉林旅游迎來了空前的良好發展態勢,各地的旅游項目建設可謂遍地開花、爭奇斗豔。嶺南客家溫泉文化旅游、陸川縣謝仙嶂民俗文化生態旅游開發、容縣真武閣景區旅游提升、廣西銅石嶺國際旅游度假區等7個自治區層面重大項目建設也在統籌推進。

  今年玉林將創建A級景區5家以上,自治區旅游度假區1個,旅游服務也將有質的提升,全市將新增星級飯店10家以上,全年力爭接待游客1862.27萬人次,增長12%;實現旅游總收入182.81億元,增長22%,真正實現玉林市旅游業提質增效升級和跨越式發展。

  商貿興市 打造北部灣商貿物流中心

  玉林發展現代物流業的另一個重點是商貿物流業。玉林歷史上一直是桂東南的商品集散地,因商貿繁榮被譽為「嶺南都會」。因此,發展物流業,推動「商貿興市」,既是玉林的歷史選擇,也是現實戰略。成為「4+2」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成員之后,利用傳統產業優勢,打造北部灣城市群商貿中心就成為玉林新的戰略目標。

  大型商貿平台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紐帶和橋梁,是商品流通的載體,是現代物流業的重要節點,通過培育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的大型專業市場,能有效地推動商貿業和相關產業大發展。投資30億元的玉林銀豐中藥港、投資10億元的中國東盟-康美玉林中藥產業園、投資12億元的宏進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投資35億元的玉林毅德國際商貿城、投資15億元的紅星美凱龍玉林家居商城、投資10億元的玉林國際汽車城、投資2.5億元的大潤發商城等一批現代商貿流通制造大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在玉林落戶。

  建成嶺南最大中藥交易市場

  隨著這些項目的落地和建成,玉林市物流支撐功能不斷增強,極大增強了市場的集聚和輻射功能。玉林市商貿物流業實現了從傳統到現代、從粗放到集約的巨大變化,商貿物流業的功能和作用日益顯現。

  目前,玉林銀豐國際中藥港已成為全國第三大、南方第一大、廣西唯一的中藥材交易市場,依託於玉林國際中藥港的影響力,玉林逐步完善中藥材產業鏈,大力推進玉林健康產業園建設,力爭打造百億元中醫藥產業,同時形成一個在中國南方輻射廣東、湖南、四川、貴州乃至東南亞的中醫藥物流配送中心。玉林宏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則成為目前桂東南地區最大農產品批發市場。

  「商貿物流業是一個城市經濟興旺發達的重要標誌,玉林要發展成北部灣城市群商貿中心,必須深入實施『商貿興市』戰略,著力構建大市場、發展大商貿、促進大流通。」玉林市長蘇海棠如是表示。如今,隨著傳統集貿市場向現代市場轉型,地方性市場向區域性市場轉型,一個規模龐大的現代商貿城市和現代物流基地已現雛形,昔日「嶺南都會」的盛况有望重現。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