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西 > 特别报道

重排山河探新路乘風破浪當有時

2015-09-27
来源:香港商報

  重排山河探新路乘風破浪當有時

  走進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新星

  「風雨并肩走,相聚到永久……!」在這激動人心的歌聲里,在中國-東盟博覽會這條點亮「海上絲綢之路」的絢麗彩虹中,中國邊貿第一城崇左如一顆耀眼的新星,點綴在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優美弧線上。南寧-崇左-憑祥對外開放經濟帶、憑祥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中越憑祥-同登跨境經濟合作區、中泰(崇左)產業園……等多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正徐徐向世人展開其瑰麗的容顏。走進崇左,走進「海絲」深處,映入眼簾的絕不僅是邊貿第一城的絢麗多姿,更讓人驚叹的是崇左重排山河探新路的改革決心和勇氣!香港商報記者蔡寧

  從「邊陲末梢」到「邊貿第一城」

  身高1.83米,長得高高壯壯的張東梁今年剛過而立之年,是一個地道的東北人,假如不是站在那花口岸旁邊,聽著他滿口的東北普通話,聊著東北山貨行情,還以為自己就站在長白山腳下的集貿市場。30歲的張東梁在崇左做東北山貨邊貿已經5年了,用他的話說,是「生意一年比一年好!」賺到錢了,跟著他一起來崇左做東北山貨邊貿的東北老鄉也越來越多。

  「現在比我剛來那會,人多多了,貨也多多了,生意也越來越好做了。」張東梁說。

  雖然去年以來,全國的的進出口貿易都在下滑,但崇左卻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憑藉著獨特的地理優勢,以改革創新為驅動,使崇左這一曾經的「邊陲末梢」一躍而成「中國邊貿第一(地級)市」。建市之初,崇左市邊境口岸基礎設施落后:通往口岸的道路路况差,通行能力低下……崇左建市以來,緊緊圍繞建設「強」口岸的目標,不斷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2008年以來,市委、市政府著力推進開發開放,從曾經的「邊陲末梢」到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向中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陸路大通道轉變。邊境口岸發揮優勢邊境貿易蓬勃發展。從2003年建市到2014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44.21%,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從建市之初的2.62億美元提高到2014年的146.94億美元,增長了55倍。外貿進出口總額自2009年以來連續6年排在廣西第一,其中外貿出口總額有11次排在廣西第一,自2007年以來出口總額連續8年穩居全區第一。全市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總額、出口總額穩居廣西首位,崇左市成為「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全國第一地級市」。今年上半年,崇左全市外貿進出口83.64億美元,同比增長30.6%,占廣西外貿進出口總額207.23億美元的40.4%,增幅高於全區平均水平20.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額69.89億美元,同比增長14.6%;進口額13.75億美元,增長348.5%。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出口總額及進口增幅三項指標繼續穩居廣西第一。

  新常態下的穩中求進之策

  相對於依然嚴峻的國內經濟形勢,崇左上半年的經濟運行態勢顯得格外令人驚喜。不僅繼續保持著全國邊貿第一城的絕對優勢,而且固定資產投資達304.57億元,增長24.6%,位居廣西全區第一。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增速比一季度6.5%的增速提高了1.5個百分點,比全國高1個百分點,止住了GDP增速連續5個季度下滑的勢頭,增速由一季度低於全區1.1個百分點提升到上半年與全區持平,在全區排位從一季度的第11位提升到上半年的第6位,經濟企穩回暖。崇左市委書記黃克對此表示:「實踐證明,上半年我們適應新常態穩中求進的措施行之有效。」黃克在講話中表示,今年上半年,崇左及時組織貫徹自治區48條穩增長措施,出台并實施崇左市穩增長60條措施,在全市掀起搶機遇、再開放、強落實的熱潮,在抓「七個促增」的基礎上,再抓「以服促增」、「以教促增」、「以老促增」,推動了適應新常態穩中求進,推動了「兩加」「兩成」工作。崇左市長孫大光表示,崇左「十個促增」工程,動員全市多路出擊、多管齊下,主動作為、精準發力,有力推動了經濟穩增長。下半年要繼續狠抓「十個促增」工程,深挖潜力,精準發力、奮力冲刺,爭取把各項指標趕上去,千方百計完成全年目標任務。要「以改促增」,強化已出台改革方案的落地,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動力。要「以農促增」,狠抓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促進現代農業創新發展。要「以多促增」,培育和發展強優企業,加快「糖、礦、紅、綠」四大支柱特色產業發展,推動工業經濟逆勢增長。要「以城促增」,加快中心城市及大縣城、小城鎮建設,擴大城鎮規模。落實公積金新政策,推動新的購房消費。要「以貿促增」,加快建設沿邊開發開放平台,推進互聯互通建設,優化通關環境;加快沿邊金融綜合改革,拓寬邊境地區企業融資渠道,推進跨國勞務合作。要「以美促增」,深入實施旅游「25671」工程,抓好重點旅游項目建設,推進特色旅游名縣創建,加快創建A級景區。加速推進爭創文明城市活動以及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互動。要「以扶促增」,大力實施精準扶貧,加快推進金融扶貧、邊貿扶貧等,提升扶貧工作成效。要「以服促增」,大力培育消費熱點,加快專業市場建設,謀劃發展跨境電商,培育新型消費業態。要「以教促增」,全力推進教育重點項目建設,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繼續推行文化惠民政策,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以老促增」,加快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百個項目建設,努力在《規劃》實施第一年實現「開門紅」。

  搶抓機遇重排山河

  在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部聯合頒布的《糖料蔗主產區生產發展規劃(2015-2020年)》中,明確指出促進廣西、雲南兩省(區)蔗糖產業的平穩發展,對保障中國食糖產業安全有重要作用。同時,有助於提高蔗農收入水平,促進邊境地區經濟發展和少數民族地區長治久安。《規劃》明確全國將優選700 萬畝作為核心基地,其中廣西區500 萬畝,雲南省200 萬畝,輻射帶動兩省(區)其他地區基地建設,兩省(區)蔗田灌溉面積要達到810 萬畝以上,灌溉率達到39%,比基期提高30個百分點。蔗區全程機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其中,收獲環節機械化水平由2013年的不足4%提高到16%。在廣西的500萬畝核心基地中,占比超過10%的市包括:南寧市68萬畝,占12%;河池市63 萬畝,占11%;來賓市85萬畝,占15%;崇左市195 萬畝,占33%。可以說在糖蔗「雙高」基地建設的國家戰略中,崇左以近200萬畝的規模占據了最重要的戰略地位。黃克指出,今年上半年,崇左經濟的最大亮點,恰恰就是糖蔗「雙高」基地(廣西優質高產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設。崇左糖蔗「雙高」基地建設更將是崇左發展的新機遇和新基礎。新機遇,就是目前糖蔗「雙高」基地建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廣西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近日表示,國家現在大力支持廣西建設500萬畝「雙高」糖料蔗生產核心基地,政策、資金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自治區也安排大量資金政策支持「雙高」基地建設。現在中央、自治區以及市里和縣里配套資金每畝補貼5000元左右(土地整治1500元/畝,水利化建設2200元/畝,良種補助500元/畝,機耕補助400元/畝,發改項目補助700元/畝,旱地改水田補助1000/畝,以及肥料等)。贏得這個新機遇的關鍵,就是把政策用足用活,發展崇左的現代農業。新基礎,就是這項工作是現代農業的基礎工程,把土地整治好了,就是造福崇左子孫后代的一件好事。所以,崇左要搶抓重大發展機遇,重新安排崇左「山河」。從2014年到2018年的5年時間,崇左要完成200萬畝的「雙高」基地建設任務,實現平均畝產8噸以上、蔗糖分14%以上。今秋明春,要完成35萬畝。現在全市耕地面積是781萬畝(其中水田158萬畝,旱地623萬畝),如果完成200萬畝建設任務,就為現代農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走出一條崇左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路子。黃克表示,今秋明春崇左將選擇300個左右片點,每個片點300畝以上,最好是1000畝以上連片,共完成35萬畝,掀起推坡填溝造平地的大高潮。在崇左大地上,推坡填溝造平地,實施土地治理工程,把坡地推成平坦蔗地,把旱地變成水田,推進糖蔗達「雙高」。有的地方要重新規劃,重搞水利配套,使更多旱地變為水田。

  走崇左特色和諧發展新路

  崇左是2003年才建市的新城,因此,崇左相對於廣西其他地級市來說,顯得更加年輕,其經濟發展模式的可塑性也更強。2014年8月,彭清華前往崇左調研的時候就指出,崇左就像一張白紙,可塑性強,未來發展空間大,有可能也有希望走出一條更符合中央要求、更符合未來社會發展趨勢的發展新路子,在一張白紙上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走出一條符合崇左實際、具有崇左特色、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路子。崇左也因此將發展生態經濟列入其經濟發展規劃的重中之重。崇左市委副書記馮學軍表示,生態經濟是相對於傳統經濟發展模式而言的,是經濟發展方式的一場全方位、系統性的綠色變革,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和面向未來的戰略抉擇,是統籌解決生態和發展兩大問題的重要途徑,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本質要求,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抓手,是新常態下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強大動力,是欠發達后發展地區發揮優勢實現綠色崛起的潜力所在。特別是對於崇左「老少邊山窮」地區來說,發展生態經濟就是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從居山守貧向生態富民轉變的光明之路。崇左建市以來,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形成了「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良好局面。2014年,崇左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4.6%。先后榮獲中國白頭葉猴之鄉、中國木棉之鄉、國家珍貴樹種培育示範市、廣西森林城市等稱號,目前正在努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良好的生態是崇左最寶貴的資源、最明顯的優勢、最亮麗的名片,也是發展生態經濟的良好基礎、后發趕超的最大潜力。崇左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潜力在生態、最大的責任也在生態。考慮到崇左產業結構仍以傳統產業為主,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尚未形成規模,崇左設定的生態經濟發展目標任務是:力爭到2017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不低於8%;力爭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不低於12%。其他幾項重要指標分別是:到2020年,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0%,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8%,河流交界斷面水質水量達標率達到10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90%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63%,畜禽生態養殖達標率達90%。為完成這些目標,崇左將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在生態工業發展上,要以生態化改造提升傳統工業。同時要加快培育新興工業。主要是發展新能源產業、進軍新興生態環保產業等。在發展生態農林業上,一要加大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力度,發揮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的示範帶動作用。二要倡導生態養殖、科學管養,轉變傳統養殖生產方式。在發展生態服務業上要圍繞對外貿易、現代物流業、生產性服務業、文化旅游產業、傳統服務業、社會民生服務業、現代金融業和健康養老服務業等8大重點行業,引導其向中高端發展和低碳化發展,增強綠色產業配套服務和支撐能力。重點發展生態旅游,實施「發現山水崇左圓夢別樣桂林」戰略。同時要加強生態設施體系建設,加強環境污染的防治,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加緊流域生態環境保護,開展林業生態建設,抓好土壤修復與改善工程建設。黃克強調,崇左領導干部要帶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建立發展生態經濟聯席會議制度,由政府主要領導任聯席會議總召集人。要建立體現生態經濟和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根據主體功能定位,實行差別化的考核制度,將生態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各級各部門目標責任考核範圍,考核情况作為評價市縣領導班子工作實績和甄選任用領導干部的重要依據,并納入各級各部門年度績效考評範圍。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帶頭履行「綠色責任」,帶頭守好生態保護紅線。要帶頭弘揚生態文化,堅定生態信仰,一屆接一屆傳承好「綠色接力棒」,持續推進生態經濟發展,為維護邊疆生態安全作出更多的「綠色貢獻」,推動崇左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改革增動力開放促發展

  崇左在經濟發展上已經展現出了強勁的后發優勢,而推動并保持這種后發優勢的最大動力就是崇左勇往直前的改革魄力和不斷增強的開放力度。孫大光表示,崇左將持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增強發展動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力推進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等工作,建立投資領域負面清單制度,今年年底前要完成51個部門(單位)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初審。加快鄉鎮機構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繼續抓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力爭年內完成頒證面積20.95萬畝以上。深化開放合作體制機制改革,推動聯檢部門實施關檢合作「三個一」、無紙化通關、「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模式改革,提高通關效率。繼續推進財政、園區管理、華僑農林場體制改革等改革步伐,釋放更多改革「紅利」。同時,崇左還將深化全方位開放合作,打造崇左對外開放升級版。進一步發揮崇左「三區疊加」優勢,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大力實施「雙核驅動、三區統籌」戰略,加快南崇憑對外開放經濟帶建設,不斷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加快申報建設開放合作平台,要著力夯實開放合作基礎,持續擴大對外貿易規模,確保今年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積極開展招商引資,確保完成區外招商引資項目到位資金250億元。孫大光強調,下邊年崇左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助力經濟提質增效。堅持把調結構、促轉型作為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加快工農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提速發展。要支持企業擴大發展。加強銀企合作,充分利用「惠企貸」平台支持企業發展,力爭年內獲得貸款支持的中小企業達15家以上。推動企業上市融資,爭取年內有8家企業進入自治區培育庫。推動發行企業債券,爭取年內完成發行城投債券15億元。要加快產業園區建設。設立城市工業區標準廠房建設產業引導資金,推進工業園區標準廠房建設。大力實施園區基礎設施大會戰,推進路網、供水供電、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特別值得重視的是要推動支柱特色產業轉型升級。加強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協調服務,安排專項資金扶持工業企業做大做強,推動企業多生產促增收。糖業方面,加快推進「雙高」糖料蔗基地建設,確保完成31萬畝建設任務。到2018年,全區將建成500萬畝「雙高」基地,崇左市要完成200萬畝,要提前謀劃,進一步鼓勵引導制糖企業、工商企業、農民合作社、種植大戶參與建設,加快實施主體作為水利化項目法人試點工作,探索「雙高」基地建設發展新路子。礦業方面,支持錳企業擴大生產,對錳企業給予電價補助,提高錳企業開工率。加快推進龍州氧化鋁項目前期工作,力爭早日開工建設。抓好中信大錳鋰離子動力電池、新振錳業中低碳錳鐵合金等項目建設,促進沙鋼錳業硅錳合金、南國銅業一期等項目竣工投產,推動中鋁稀土分離生產線、南方水泥、紅獅水泥等已竣工項目尽快達產入統。紅木方面,加大對紅木企業的扶持力度,市本級安排財政資金對新入統紅木企業進行扶持。加快推進紅木文化產業基地建設,推進紅木加工業整合升級,延長紅木加工產業鏈。林產業方面,推進龍贊林業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建設,力爭年底前完成5個項目建設。要推動現代農業創新發展。加快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創建,力爭年內扶綏縣甘蔗產業甜蜜之光(核心)示範區、憑祥市寶島美人椒產業(核心)示範區建設通過自治區級驗收并授牌。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實施秋冬產業開發,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加強耕地保護,實施10萬畝「旱改水」工程,力爭年內開工建設4萬畝。

  以現代服務業打造城市核心競爭力

  年輕的崇左雖然在經濟發展上已經展現出了非凡的活力,但也同樣由於年輕而在某些領域缺乏歷史的沉澱與厚重。對此,孫大光表示,崇左將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崇左將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深入實施「發現山水崇左圓夢別樣桂林」戰略,加快邊關風情旅游帶建設,打響文化旅游品牌。同時加快推動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加快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憑祥物流園、憑祥紅木交易市場、中國(崇左)樂養城、愛店國際中草藥市場4個集聚區建設,引導資源要素合理集聚,加快形成集聚效應。崇左還將重點扶持發展電子商務。落實「電商廣西、電商東盟」工程、「電子商務進萬村」工程,鼓勵中小微企業運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進行生產經營。爭取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示範創建活動,帶動傳統服務業快速發展。積極推動「互聯網+」行動。國務院已發布《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互聯網+」的11個重點行動領域。自治區也將出台相關實施意見,崇左在此基礎上將加快創新驅動,培育更多的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讓互聯網緊密連接各行各業。另外,崇左將進一步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進一步提升城鄉發展水平。力爭今年全市城鎮化率達到36.3%。首先崇左將加快中心城市建設。全力推進園博園項目建設,倒排工期、對照進度抓好路網、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圓滿承辦第七屆廣西園林園藝博覽會。加快完善城區路網、綠化、亮化、净化、美化設施建設,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力。加快推動縣城建設,積極培育特色城鎮,加快廣西百鎮示範建設,爭取更多鄉鎮納入自治區建設範疇。加快推進縣縣通天然氣工程,力爭實現城鎮燃氣普及率92%以上。加強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快江南污水處理工程管網配套二期工程等10個污水處理廠項目建設,確保年內投入使用,全力完成「十二五」規劃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任務。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以倒逼機制推進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確保年內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4272套、基本建成2768套、分配入住4492套,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10700套,切實改善城鄉居民居住條件。

  創文明城市固邊境平安

  對於一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來說,精神文明建設同樣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文明城市包括的不止是物質文明,更重要的還有精神文明。黃克指出,平安穩定是文明城市的重要內容,是確保經濟穩增長的關鍵。近年來,崇左始終保持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今年上半年,全市社會公眾安全感滿意度繼續位居全區第一。這得益於崇左正在廣泛開展的爭創文明城市活動,以及崇左去年就啟動的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的活動。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活動積極探索了科技擁軍、教育擁軍、智力擁軍、行業擁軍、社區擁軍等新路子,并提出了用兩年時間創成「全國雙擁模範城」的目標。這些活動的開展有力鞏固和發展了邊境平安穩定、和諧文明的大好形勢,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凝聚了強大正能量。崇左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市長李振唐介紹,經過建市12年的努力,崇左已經具備了創建自治區文明城市的堅實基礎。到2014年末,崇左全市經濟綜合實力比2003年大大增強,財政收入完成73.16億元,比2003年翻了2.5番,總量保持在全區第9位,城市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全市政務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人文環境、文化環境、生活環境、社會環境、生態環境等得到優化。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文明城市申報前置條件之一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成效顯著,一直走在廣西全區前列。近年來,崇左市先后創成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地市、建設平安廣西活動平安市、自治區衛生城市、自治區雙擁模範城市、廣西森林城市等等,為創建自治區文明城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礎。文明城市創建是一項复雜的系統工程,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涵蓋了城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黨建等各個方面,標準非常高,要求非常嚴。下一步崇左將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城市承載功能。在不斷完善硬件的同時,崇左還將著力在「軟件」上下功夫。市民是城市的主體,市民的文明素質直接決定著城市的文明程度,直接決定著城市品質和城市形象,這是創建文明城市的重點和難點。李振唐對此表示,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崇左將首先從黨員干部、公務員抓起,使廣大黨員干部、公務員在工作中堅持依法行政、提高政務服務水平,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言行舉止、提高文明素質,真正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同時從市民具體生活習慣抓起,認真解決亂丟垃圾、不遵守交通規則、噪音擾民、赤膊出入公共場所等不文明現象。最重要的是要從娃娃抓起,推進文明教育進幼兒園、進中小學、進大學工作,使更多市民從小養成良好文明習慣,并通過「小手拉大手」,增強全社會的文明意識。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