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郭美勤 實習記者操端晶報道:3月17日,在2018年第八屆廬陵文化旅游節期間,青原區將舉辦首屆“中國青原研學旅行高峰論壇”,邀請國內知名專家以及省內外觀摩團指導體驗。從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發文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研學旅行異軍突起,成為旅游市場的一匹黑馬。作為吉安市乃至江西省優先開展研學游試點的青原區,將單一的風光游向多業態的旅游方式推進,把研學旅行的“種子”早早播下,如今豐富的研學旅游產品已然成型。
有資源:文化濃厚特色鮮明 為學子獻上研學“盛筵”
研學旅行是素質教育的載體,全國多地都在大力推進研學旅行,如何在激流中勇進?集“紅色經典、民族風情、古老家園”為一身的青原區,醇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游資源,恰恰完美符合研學旅行的內涵需求。

山川第一江西景、國家4A級旅游景區——青原山
青原被譽為“東井岡”,革命戰爭時期走出了20位青原籍共和國將軍、留存有400余處革命遺跡、2000多條紅色標語;青原東固畲族鄉還是畲民繁衍生息之地,世代流傳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情;青原是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中國古村落保存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串珠着富田古鎮、“廬陵文化第一村”的千年渼陂古村、陂下古村,橫坑、匡家、奩田等5個中國傳統村落,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森羅棋布;青原擁有“山川江西第一景”的國家4A級景區青原山,千年古刹淨居寺高立,王陽明的心學、江右派系的理學、禪宗七祖的梵韻,都曾在此“發聲”,心學、理學、禪學交相激蕩,被譽為“儒佛輻輳,荊杏交參”之地。

明朝心學大家王陽明講學之地——陽明書院
漫看青原,作為首批入選“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近年來依托資源稟賦,將青原山、渼陂、富田、東固四大景區融合提升,突出文化韻味、彰顯生態之美,以景區標准推進城鎮提升、生態建設、文化發展、社會服務等各個領域,爆發“全域旅游”的熱潮,已然形成“一步一景”的旅游“網絡”。而為學子量身打造的研學旅行景區,結合科學設計的課程,研學游正朝着“一景一課”的方向邁進,為全國各地的學子,獻上極具廬陵特色的文化風景研學“盛筵”。
有基礎:從試點轉向示范點 體驗“青原研學”模式
2016年以來,青原區開創了涵蓋紅色革命遺跡、歷史文化名勝古跡、科技教育基地、自然生態園區、高等院校、工業園高新企業、現代化工廠、現代農業園、傳統文化和商業街等內容的研學旅行區域,吸引了眾多學生參與其中。
2017年青原區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開展了多次研學旅行,全年多批次的組織5千多學子參與到研學旅行當中,還試點引入了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深圳第七高中上千名學生奔赴青原區進行研學旅行。暑假期間深港台三地90名學子和富田90名學生進行研學交流,為深港台贛四地學子留下了一段美好的人生回憶。

深港台贛四地學子共同在青原區參加研學旅行
根據不同研學旅行的內容,青原區編寫了不同的研學旅行課程:“走進陽明書院”的研學聖賢文化之旅,“感受畲鄉風情”的體驗之旅、“探秘植物園”的擁抱自然之旅,“走進廬陵文化”的品味渼陂書香之旅,“重走紅軍路”等篇章,內容翔實活潑,實踐居多,輔以理論。
跟隨其中的“正氣文化”研學游路線,踏進古朴的文丞相祠,誦《正氣歌》、行“狀元禮”、寫“狀元帖”、品“狀元宴”、體驗“殿試狀元”。踏出古祠,行走在正氣街,看文天祥的出生、學習、少年壯志、金榜題名,從廟堂為官到戎馬戰場、到英勇就義,圖與文,影像與講解,讓民族英雄的形象飽滿而深情。“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的正氣文化通過研學在學子心中激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家國情懷不只是單薄文字。一條街走完,描述內容不足以概括一個人生,但“浩然正氣”的精神會被激活,將亟待發芽的“正氣種子”,播種在學子心中。
“研學游是開拓學生眼界的實踐,重點在于研學,要讓學生在旅行過程中‘游有所學,學有所思’。2018年青原區計划參與到研學旅行的學生人數達3萬人。”青原區教體局局長張斌如是說。
據了解,2018年青原區還將重點打造四個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富田鎮景區、渼陂古村景區、東固景區、青原山景區。目前已在向省內申報當中。
依靠自身文化旅游資源的特色,青原區不斷探索研學游模式,分層推進,整合旅游資源,配套完善景區現場教學點、食宿、出行路線、停車場、公廁等研學要素,讓青原區的研學游模式正一步步趨于成熟。
青原的紅色、古色是深入骨髓的文化符號。變風光游為研學游,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實踐載體。將文化精神融入學子成長,文化的生命力將被喚醒。深耕文化和旅游資源開展研學游的青原區,期待迎風而立,讓“文山故里,正氣家園”的“醇美青原”走進心靈、美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