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特别报道

建立「五大體系」 四川全面推進河長制湖長制

2020-09-29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付莉莉 報導: 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是黨中央部署開展的一項重大改革。四川省分別在2017年、2018年全面建立河長制,湖長制,全省上下齊心協力,狠抓河湖管理保護,按照中央關於河長制湖長制「有名」更「有實」、「有實」更「有能」的總體要求,川蜀大地處處呈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生態畫卷。
 
  9月29日,在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全面推進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新聞發佈會上,四川省河長制辦公室副主任、水利廳副廳長王華介紹,2019年四川水質斷面優良率排名全國第五位, 87個國家級水質考核監測斷面,優良水質斷面84個,比推行河長制之前的2016年增加了21個優良水質斷面,主要河流出川斷面水質全部優良。四川貫徹落實河長制湖長制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切實擔起了築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的重任。

  全面建立「五大體系」 因河施策統籌管理
 
  據介紹,四川全省所有7415條河流、7817座水庫、2458條長年流水渠道和12個濕地全部被納入河長制管理;瀘沽湖等29個重要天然湖泊也被納入湖長制管理。通過全面建立河湖體系,將所有河流湖泊編制「一河一檔」「一河一策」,做到了因河施策統籌管理。
 
  同時,全面建立河長體系,設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湖長7萬餘人。此外,各地還設立了民間河長、記者河長、企業河長、專家河長、河小青等愛河護河組織,探索建立了河長+警長、河長+檢察長等體制機制;省市縣設立河長制辦公室,確定河長聯絡員單位,共同承擔河長制湖長制統籌、組織、協調、督導、考核工作。
 
  全面建立制度體系,建立巡河問河、督查暗訪、考核激勵等29項河長制、湖長制的相關制度。頒佈了《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雅安市村級河(湖)長制條例》,目前正在制定《四川省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條例》以及相關支水(河)流域和其他流域河長制和相關環境治理的法律法規。在全國率先出台了河長制提示、約談、通報制度,針對河湖管理存在的問題逐一解決。
 
  全面建立推進體系。據介紹,每年全省各級各地都要層層召開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會議、現場工作推進會議,全面部署本區內的河長制湖長制相關工作。同時,與重慶、甘肅等四川周邊的7個省市全部簽署聯防聯控的河長制湖長制協議,加強與公安、檢察院等司法機關的銜接配合。
 
  此外,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無人機等現代化手段進行巡河查河,實現與國家層面、市縣層面以及相關部門層面的河長制湖長制相關數據的共享,全面建立信息管理體系,用信息化的方式進行檢查、查實。

  全面開展「四項行動」 河湖保護治理成效顯著
 
  據介紹,圍繞水資源保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以及執法監管等重大的河湖管理治理任務,深入開展獨具特色的「清河、護岸、淨水、保水」四項行動。
 
  開展清河行動。對河湖岸線2756個亂建、亂堆、亂采、亂占問題開展強力整治;健全和提升城鄉垃圾處理設施和處置體系,覆蓋全省92%的行政村;開展長江幹流「清江行動」,累計清理砂石堆場168個,處置采砂船舶55艘。
 
  開展護岸行動。當前,四川已完成長江(金沙江)、黃河等主要江河河道管理範圍劃定;在嘉陵江、渠江等主要通航河流開展非法碼頭治理,同時,在適宜的水域岸線鋪設生態綠道1.4萬公里。
 
  開展淨水行動。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1550個建制鎮已具備污水處理能力;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排放,5100個行政村實施農村廁所革命;加強黑臭水體系統治理,104個黑臭水體已治理完成;深入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關閉搬遷相關環保不達標養殖場2428家。
 
  開展保水行動。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把「節水優先」擺在突出位置;實施岷江向沱江跨流域補水23.7億立方米;切實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40處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完成達標建設;治理長江、黃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積1.47萬平方公里;開展長江經濟帶小水電清理整改,593座小水電站有序退出;全省2555座水電站實現生態流量的在線監測,全面啟動長江流域禁漁退捕工作,完成10257艘漁船上岸、16480名漁民退捕。
 
  下一步,四川將嚴格水資源管理保護,提高河湖現代化治理能力,加大水污染、水土流失、黑臭水體、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提高污水處理和城鄉垃圾治理能力,進一步完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持續開展河長制湖長制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機關、進家庭活動,不斷推動河長制湖長制「有實」更「有能」,讓川蜀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