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特别报道

「決勝全面建小康」—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系列報道之一

2020-10-12
来源:香港商报网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鋪就村民致富奔康路

  【香港商報網訊】「春風荻渚暗潮平,紫綠尖新嫩茁生。」這是宋代詩人武衍筆下描繪的春風過後蘆筍茁壯成長的畫面。近年來,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豐谷鎮齊心村結合村情實際,以加快農業產業結構提檔升級、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為抓手,打造農業產業新亮點,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現已形成蘆筍基地片區、蠶桑基地片區、柑橘種植,以及正在建設的豬菜種養生態循環產業園為主導產業。
 
豐谷鎮齊心村蘆筍種植基地 張寶杉 攝

  蘆筍種植打開致富之門
 
  2012年開始,齊心村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蘆筍種植,目前,規模種植蘆筍面積達1000餘畝,成為全川最大的蘆筍規模種植示範基地。2019年,「關帝蘆筍」商標註冊和地理標誌產品已順利通過認證,擁有「綠色食品」農產品認證。
 
村民在蘆筍基地勞作 張寶杉 攝
 
  走進齊心村蘆筍種植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塑料大棚在陽光的照射下分外搶眼。大棚里破土而出的蘆筍脆綠鮮嫩,工人們正在施肥、護苗,一派繁忙景象。品種改良後的蘆筍,季節適應性強,除了冬季不適宜播種外春、夏、秋三季都可以播種,一畝產量可達5000斤,每畝市場銷售額至少達2萬元,年產值可以達到2000萬元以上,收益很可觀。「我們的蘆筍種植基地是公司化經營的農村合作社模式,以大園區小業主承包種植的形式,由公司負責提供技術支持和回收銷售,加工後的蘆筍除了在本地銷售,主要還銷往北京、廣州及東南亞地區。這樣不但免去了承包戶的風險,為他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更利於蘆筍種植的精細化管理。」,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到。蘆筍基地的發展壯大,同時解決了留守人員和貧困戶的就業問題。每到採摘季節,本村和附近村的婦女便會來蘆筍基地幹活,忙的時候用工人數達到300-500人,平時用工也在200-300人,這些工人大多是50到70歲之間的留守婦女。「自基地開始建大棚起就來幹活了,今年已經是第8年,每天80元,月工資有2000元左右,既有收入保障,又能照顧家庭。」村民梁文珍樂呵呵地說,今年56歲的她是蘆筍基地的一名「老員工」,她說,這個歲數還能在家門口賺錢,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蠶桑產業鋪就致富之路
 
  「蠶桑從此起,農里各有營。顧慚不耕者,日宴掩茅衡。」2014年,在當地村幹部積極宣傳引導下,當年就實現了1200畝土地全部流轉用於種桑養蠶,如今流轉土地達到了1800畝,種桑養蠶成為近年來齊心村村民增收致富的新亮點。
 
孫雲家的蠶房 張寶杉 攝
 
  家住齊心村的孫雲是當地的一位建檔立卡貧困戶,2013年外出打工意外摔傷,無法從事重體力活,在家休養期間,村幹部動員其在家搞蠶桑種植,不僅可以有土地流轉收入,根據本人意願還可以把土地從綿陽市天虹公司流轉回來,自己經營,生產的蠶繭再由天虹公司統一收購。
 
  2015年春天孫雲從天虹公司流轉了3畝土地發展起了自己的蠶桑產業,第二年就實現了2萬元的收入。如今,桑樹苗伴隨着希望種下,孫雲的「致富夢」也將破繭成蝶,去年他還擴大了蠶房的規模。看着眼前綠油油的桑樹苗,孫雲喜笑顏開。作為村裏的貧困戶,孫雲在成功脫貧後,他勤勞致富的故事感染着村裏的鄉親們。

  盤活資源壯大集體經濟
 
  齊心村大坪片區的村民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產業發展基礎不牢靠、群眾增收渠道不寬,村兩委通過多方諮詢、調研、協商,積極調整農業結構,決定選擇投資小、銷路好的柑橘、花椒、吳茱萸產業作為村里脫貧支柱產業。
 
  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企業、黨員、村民共畫「致富同興圓」,村婦女主任帶頭流轉15畝閒置土地種植花椒,企業黨員流轉土地70餘畝種植柑橘和吳茱萸,同時積極拓展集體經濟發展途徑,流轉土地50餘畝,帶動20戶農戶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參與種植柑橘壯大集體經濟。通過示範帶動、規模拉動、服務推動等措施,村集體將根據後期市場效益,廣泛吸納更多有種植意願、且具有種植能力的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流轉土地,發放試種苗,統一採購化肥等農資、提供技術等服務,降低群眾投入風險,織牢產業發展安全網。
 
  柑橘預計2022年試掛果,2023年進入豐果期,每畝收入1萬元。目前花椒還沒有投產,但是據預測,豐產後畝均收入可達1萬元以上。貧困戶在花椒種植基地務工能獲取60元/天的純收入,通過發展經濟作物產業,使村民土地流轉有收入,打工上班有工資,合作社入股有分紅,成為「多薪農民」,產業示範園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增收的支柱產業。
 
  種植蘆筍、蠶桑、柑橘,建設豬菜種養生態循環產業園不僅是齊心村的一次次大膽嘗試,也是豐谷鎮黨委、政府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積極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的大膽嘗試。今後,豐谷鎮將進一步全面推進農業產業轉型,本着「產業多元化、風險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的原則,真正實現發展一項產業,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全面奔小康。(張麗 張寶杉 熊嘉莉)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