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特别报道

四川綿陽涪城區:產業幫扶 激發彝鄉奔康新動能

2020-10-14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2016年8月,按照四川省委安排,綿陽市涪城區啟動對口幫扶涼山州昭覺縣。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涪城區按照「昭覺所需、涪城所能」的原則,謀實策出實招下實功求實效,高質量對口幫扶昭覺縣,構建「涪昭命運共同體」。四年多來,涪城區先後派出援建幹部人才210名,投入幫扶資金2.06億元,支援昭覺縣安全住房、產業就業、教育醫療等9大類155個幫扶項目的實施……如今,昭覺縣136個貧困村67935名貧困群眾順利脫貧。
 
俯瞰涪昭現代農業產業園
 
  涪城區自對口幫扶昭覺縣以來,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將產業扶貧作為對口幫扶工作的重中之重。涪城結合昭覺縣實際,將昭覺海拔高、溫差大、輪種間隔時間長的劣勢轉換為優勢,探索形成「稻菌輪作」、「菌菜輪種」等產業發展模式,讓昭覺土地種植一季變兩季,全面提升土地利用率。「我們利用已建成的大棚,採用『菌菜輪種』模式,春季種羊肚菌,8月羊肚菌收穫以後就開始種植蔬菜。」涪城援彝幹部、火普村第一書記曾遠旭介紹到,目前火普村建有大棚14.6畝,羊肚菌年收入26.8萬元。種植的紅油菜薹也已收穫10950公斤,收入達到5.5萬元,接下來還將種植其他蔬菜。
 
  昭覺縣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自然資源豐富,擁有得天獨厚的農牧業、旅遊業等產業發展條件。2018年,涪城區圍繞解決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脫貧增收,採用「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群眾參與」的運營模式,創新發展「飛地經濟」,在昭覺縣四開鄉投入財政專項資金1000萬元撬動總投資3.2億元,建設涪昭現代農業產業園,預計今年底全部建成。走進涪昭現代農業產業園,佔地5000畝園區內,智能玻璃溫室、育苗室、培訓中心、種植大棚、露地蔬菜基地一應俱全。據了解,這是涪城區對口幫扶昭覺縣的重點項目之一,也是涼山州目前面積最大的農業產業園區。南瓜、牛皮菜、小番茄、生菜、油麥菜、甜椒……智能玻璃溫室大棚內,一排排白色的鋼鐵架子上各類蔬菜長勢正茂,綠意盎然。「在這裏幹活不累,離家又近,我很喜歡。」大棚里,女工阿比阿呷正跟其他村民一起拔雜草。據阿比阿呷介紹,她將自家的4畝土地流轉給園區後便過來上班,流轉費加務工費每年有3萬餘元。說起家門口的這個產業園,這位彝族婦女臉上充滿喜悅。
 
涪昭現代農業產業園內綠意盎然
 
  據了解,截至今年9月,涪昭現代農業產業園已累計完成蔬菜育苗160餘萬株,銷售各類蔬菜800多噸。火普村、涪昭現代農業產業園只是涪城區在幫助昭覺縣大力發展產業的一個縮影。目前,昭覺縣已建成核桃栽培和嫁接示範基地3000畝,現代糧經複合產業園500畝,培育創建有機苦蕎、馬鈴薯「三品一標」農產品3個,帶動建成苦蕎有機種植示範區1.2萬餘畝。在產業發展中,涪城區還創新幫扶模式,以「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將扶貧資金變股金,按照不同股金比例分配給貧困戶、非貧困戶和集體經濟,探索實施股權扶貧助推產業發展。同時,為拓寬扶貧產品銷售渠道,涪城區創新「店商+電商」線上線下相結合,在涪城開設「援彝愛心超市」線下體驗店和原產地直銷、網絡定製、在線預售等「援昭農產品網上超市」線上展銷平台,不僅用網絡撬動了市場,增加了收入,也提升了昭覺特色農產品知名度,讓彝族同胞的「錢袋子」一天天地鼓起來。(張麗 張寶杉 楊海燕)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