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要闻热点

年計劃投資907.68億元 2023年成都30類民生事項提升幸福感

2023-02-17
来源:香港商報網

    2月17日,成都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新聞發佈會,成都市幸福辦項目統籌組組長、市發改委二級巡視員向進從聚力提升城市品質、增進民生福祉、激發社會活力三方面,介紹了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兩年來所取得的進展和目標計劃。

    聚力提升城市品質,構建「軌道+公交+慢行」綠色便民交通出行體系,持續推進軌道交通19號線、8號線等共計215公里地鐵軌道建設,開工建設都市圈市域鐵路成眉S5線,市民平均通勤時長縮短兩分鐘,打通聖燈東二路、洪惠路北段等市域「斷頭路」80條,建成天府綠道1610公里,220公里錦江綠道基本貫通,持續推進武侯區和苑片區、雙流區東升老雙片區等81個片區有機更新,高品質完成老舊院落改造項目601個,新開工蓉漂人才公園、芙蓉島公園等「百個公園」示範工程。

    聚力增進民生福祉,重點聚焦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公共服務和民生短板, 實施重點領域項目719個、完成投資3204億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中小學80所,新增學位18.59萬個,累計籌建人才公寓9.9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12.7萬套。

    聚力激發社會活力,成功舉辦2022年世界乒乓球團體錦標賽、2022中國·成都綠道運動生活嘉年華、2022成都馬拉松等多項重大體育賽事和首屆中國(成都)生活體育大會,組織開展首屆成都520網購節、第十九屆成都國際美食節等系列促消費活動,2022年累計發放消費券超4億元。

    2023年是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第三個年頭,也是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深化提質之年,成都面向廣大市民公開徵集策劃2023年項目,將市民建議轉化為教育、醫療衛生、全齡友好社會營建、城市有機更新、品質社區創建、人才安居、文化旅遊、全民健身、城市交通治理、生態惠民十大重點領域。共計

    30類民生事項,533個具體項目,總投資6916.3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907.68億元。

    從行業領域來看:

    教育領域,實施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普通高中、義務教育、學前教育等項目63個,總投資504.59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26.81億元,市直屬學校和五城區優質學校新增領辦重點片區學校6所,培育新優質學校60所以上,增加學位8萬個。

    醫療衛生領域,實施公立醫院、公共衛生防控救治、中醫藥傳承創新等項目38個,總投資373.0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74.14億元,新開工公立醫院16所,竣工醫院7所,建設醫療次中心15個、增加救治床位800張。

    全齡友好社會營建領域,實施養老、托育、特殊群體關愛等項目33個,總投資47.29億元,年度計劃投資9.3億元,規劃建設護理型養老床位4300張,新增托位超1000個,新增特殊教育辦學規模超1000人。

    公園城市有機更新領域,實施老舊小區改造、老舊片區有機更新、安置房新建等項目114個,總投資2781.8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22.14億元,新啟動片區有機更新項目20個,實施老舊院落改造616個,增設電梯1500台。

    公園城市品質社區創建領域,實施安全社區、智慧社區等項目12個,總投資9.9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12億元,建設消防站9個,實現智慧安防小區覆蓋率達60%以上,完成全市小區供配電設施移交供電公司維修養護60%以上。

    人才安居領域,實施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賃住房等項目27個,總投資565.8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79.3億元,新籌建人才公寓5000套、保障性租賃住房6萬套。

    文化旅遊領域,實施文化保護與傳承利用、高品質旅遊目的地打造等項目37個,總投資410.3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90.61億元,建設博物館、圖書館4個,修復保護遺蹟5處,打造特色景區21個、特色展館5個。

    全民健身領域,實施精品體育公園、運動健身設施提升等項目16個,總投資68.7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5.31億元,建設社區運動角100個,持續做好運動場館和設施向公眾開放。

    城市交通治理優化領域,實施城區道路改造升級、公交效率提升、智慧停車場等項目95個,總投資1160.0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44.32億元,打通「斷頭路」「瓶頸路」9條,新增公共停車泊位不少於1萬個。

    生態惠民領域,實施「錦城藍天」、「青山映城」、「天府藍網」、「天府淨土」、「五綠潤城」等項目98個,總投資994.6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32.63億元,生態修復面積超9.5萬畝,新建各類公園68個、天府綠道800公里、天府藍網300公里,完成黑臭水體整治126條。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成都始終把市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確保一批暖心貼心項目落地落實、開花結果,切實解決市民「急難愁盼」問題,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記者 郭代勤)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