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中华大地

韶關稅法進園區 提升稅法遵從向「新」力

2024-06-14
来源:香港商報網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國家稅務總局韶關市稅務局始終把稅收普法融入稅收工作和法治實踐,通過「稅務+園區」開展形式多樣的稅收普法活動,為企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法治化稅收營商環境提稅務支持。

    「稅務+園區」錨定循「法」而行坐標

    「誠信經營、依法納稅是企業應盡的義務,優良的納稅信用是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資產。」「企業遭遇了合同詐騙,應該怎麼處理?」……一場別開生面的高新技術企業稅法宣傳活動在韶關高新區莞韶大廈舉行。

    市場主體是國民經濟的細胞,稅收普法宣傳可以有效穩定市場主體的政策預期和發展信心。韶關稅務部門聚焦產業園區企業集中連片的特點,建立「稅務+園區」「聯合+聯動」普法模式,即聯合產業園區管委會,開展聯動式講解培訓,旨在不斷提升園區「以點帶面」輻射力,引導企業樹牢依法誠信經營意識,打造法治化稅收環境。

    「今天的稅法宣講針對性強、實用性高,政策講解與稅收違法案件相互融合,通俗易懂,讓我印象深刻。」參加活動的韶關市液壓件廠有限公司財務人員鄭情情說,「案例中,一些企業為了謀取利益,進行財務造假、騙取退稅等違法行為,被查處後,不僅退稅要上繳,還要繳納滯納金,且信用受到影響,這是典型的法治意識淡薄現象,得不償失啊!」

    據悉,為進一步提升普法工作質效,韶關市武江區稅務局依託「勞模創新工作室」,聯合韶關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在園區內成立了「稅優服務e站」「稅收法治協作中心」「社保聯合處置中心」,形成「一室e站兩中心」稅收普法矩陣,將稅收普法融入政策宣輔,通過前端提前介入,發出風險預警,規範企業經營行為,解決園區企業開辦、購銷、運營等各類涉法涉稅問題,推動稅收單一性普法向融合性普法轉變。

    為進一步建設法治化稅收營商環境,韶關稅務部門不斷擴大「稅務+」普法共治的「朋友圈」,各地舉措頻出。

    韶關市湞江區稅務局向「法」而行,聯合司法、統戰等8個部門在產業園舉辦「開業第一課」稅法宣講會,助力企業從入門到精通,走穩發展「每一步」。

    南雄市稅務局以「綠」為橋,聯合環保部門走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助力園區塗料企業樹牢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提升新質生產力的「含新量」和「含綠量」。

    始興縣稅務局從「心」出發,聯合園區舉辦「懇談會」,將稅法遵從度提升貫穿於「問需問計」解決涉稅費問題和「精準滴灌」的稅費政策輔導中。

    「稅務+法治」賦能向「高」而攀動能

    深入人心的稅收普法宣傳既為稅收法治營商環境注入了新的動力,更讓遵法守法成為企業發展的「名片」。

    「公司在研發方面投入資金較大,需要充足的流動資金,幸好公司憑藉良好的納稅信用級別獲得了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談起守信激勵,鄭情情表示,企業將融資資金投入到研發中,建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伺服液壓缸工程技術開發中心,研發生產的冶金伺服液壓缸(AGC油缸)被列為國家火炬計劃項目,過硬的產品快速占領市場,雄厚的研發能力助力公司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並通過第五批覆核。

    納稅信用級別除了能幫助企業得到金融機構的支持外,更是企業的無形競爭力。

    「很多資質、獎項的頒發都與企業依法經營掛鈎,而這些指標往往是招投標中的加分項,影響企業能否中標。」鄭情情說。

    同樣受益於納稅信用級別支持的還有位於始興馬市工業園的凱榮德(韶關)玻璃纖維有限公司。作為園區內守信經營的企業,該公司憑藉其良好的信譽,通過稅銀互動打通了資金的堵點。憑藉技術創新,該企業用一根根直徑僅有頭髮絲1/10的玻璃纖維,織造出年產值4.8億的「錦繡藍圖」,成為覆銅板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的重要一環,推動產業專業化集中、集約化建設、集群化發展。

    據了解,韶關稅務部門以創建法治稅務示範單位為契機,聚力提升產業園區的法治化水平,結合本地企業特點、行業特色,創新稅收普法舉措,通過電子稅務局、短信、微信、宣講等渠道向納稅人繳費人推送稅法知識、提示提醒、風險告知、典型案例等,為企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法治動能。

    近年來,隨着法治環境的不斷優化,法治稅務推動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動力日益增強。下一步,韶關稅務部門將進一步豐富「稅務+」的稅收普法格局,以公平公正的法治之能積蓄高質量發展之勢,為社會經濟發展增添稅務力量。(記者 李芳 通訊員 林良傑 劉銘芳)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