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文哉!西山

文哉!西山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3-09-09 15:19:59 來源:太原日报

    何以西山?屏列城西、一脈青綠,山巒疊翠、溪泉瀉碧,是為並州綠脈。古建琳琅、珠陳玉落,史跡繁盛、氣象蔚然,是為並州文脈。賡續傳承、守正創新,做強文旅、多元發展,是為並州興脈。

    「水上西山如掛屏,鬱鬱蒼蒼三十里」。太原人有好福氣,俯仰之間,即可見秀水青山,無邊光景。這山、水、城的相守相望相興,穿越千年,於今更為深沉綿密。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趁暑氣漸收、新涼初起,從太原城北端尖草坪區烈石山入,沿88公里長的西山旅遊公路宛轉而下,止於南部晉源區天龍山群山之巔,可盡覽西山一脈錦繡風光。越山,過野,涉水,聽松,訪古建之華彩,尋先賢之遺韻,看今日之風流,得「西山三章」,拋磚引玉,冀此向您展現今日「錦繡太原·大美西山」風光之一面。

    今天推出「西山三章」之第二篇《文哉!西山》。

    太原城,風華在西山。

    古城太原,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城中,一灣汾水穿城而過,流淌千年;城西,一道山脈綿延不絕,宛如畫屏。千百年來,西山巍然矗立,延展天際線下,仿佛一個忠誠衛士,守衛着太原這座古城,也護佑着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

    沿着西山旅遊公路,我們從老龍頭景區的「烈石寒泉」出發,一路向南,快走慢讀,品味西山。

    文物藏青山

    「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並州是故鄉。」晚唐詩人留下的這首思鄉之作,表明太原是一座讓人難以忘懷的城市。西山在太原人的心中,就像呂梁、太行之於山西人,是一座可以倚靠的大山。

    傳說大禹治水前,汾河裏黑龍肆虐,被後人尊為汾水之神的台駘為民除害,斬殺黑龍,黑龍的身體化作了太原西側綿延的山脈。

    質樸的太原人,賦予西山的每一段以不同的名稱。烈石山、崛圍山、嬰山、石室山、蒙山、太山、龍山、懸甕山、天龍山(方山)、象山、廟前山(尖山)、蠶石山、葦谷山、銀牛山、黑駝山、七苦山……從上蘭村汾河出水口由北向南依次排開,山山清秀,座座懷古。尤以崛圍山、蒙山和龍山三座山,頗具傳奇色彩。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山腳下的村民們,人人都能講出幾段大佛與寺的傳說。

    崛圍山下,土堂村淨因寺,又稱大佛寺。相傳漢代時,這裏的土崖突然崩裂,塌陷成洞,洞內驚現土質大佛,佛高近10米,古寺因佛而得名。

    龍山紅葉叢中,藏着一座童子寺。傳說有人見童子戲於青蓮間,突然大地響動,山石崩落,有佛現身。考古發掘發現,童子寺不僅有摩崖大佛和石窟,還有一座全國罕見、現存最早的石質燃燈塔。唐代高僧玄奘曾詠詩:「西登童子寺,東望晉陽城。金川千點淥,汾水一條清。」

    蒙山大佛高66.66米,有世界第二大佛之稱,排位僅次於已被破壞的阿富汗巴米揚大佛,比樂山大佛還早「出生」162年。從北齊到元末,大佛顯達800年,被毀於戰火後,又被埋沒600年。直到一位太原老人在地名普查時偶然發現,這才揭開了大佛的「神秘身世」。

    徜徉山林間,往事越千年。遙想當年,為了成就這尊歷經5位皇帝、歷時24年才鑿成的大佛,山里人來車往、川流不息,匠人們叮叮噹噹的斧鑿聲猶在耳邊。《北齊書》對當時情景亦有記載:「鑿晉陽西山大佛像,一夜燃油萬盆,光照宮內。夜則以火照作,寒則以湯為泥。」還有傳說,李淵鎮守晉陽時,也曾至此瞻禮,夜夢化佛,遂起兵建唐。

    傳說故事往往寄託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被詩人李白稱作「天王三京,北都其一」的晉陽,在佛教盛行的唐代,是全國佛教活動的中心之一。《舊唐書·裴休傳》也記載:「太原……近名山,多佛寺。」元好問《威德院功德記》亦載:「並州,唐以來圖經所載,佛塔廟處示他郡為尤多。」

    西山上不僅有佛,有寺,有石窟、壁畫、古建,還有古樹、古泉和古塔。

    在連綿蒼莽的山脈中,有全國現存規模最大、題材最豐富的道教石窟——龍山石窟;有保存着古建築、古遺址、古塔、雕塑、碑刻等遺存上百處,堪稱太原地區東魏、北齊、隋唐時期文化遺存最豐富、最完整的「富礦」,也是反映晉陽文化和東魏霸府、北齊別都彌足珍貴的重要實物載體——天龍山……這些都是太原人摯愛一生的寶藏。

    三晉之勝在晉陽,晉陽之勝在晉祠。

    西山的「重頭戲」在晉祠。

    這裏有全國現存時間最早、規模最大、跨越時代最久遠,被譽為「中國古建築博物館」的祠廟式古園林建築群;有被譽為「晉祠三絕」的周柏、難老泉和宋塑侍女像;有三大國寶建築聖母殿、魚沼飛梁和金代獻殿;有善利、魚沼、難老三泉;有《晉祠之銘並序》等三大石刻;還有「水鏡台」等三大名匾……任意拿出一樣來,都足以讓外省人驚羨。

    「山裏的『寶』埋沒得太久了!」同伴中有人感慨道。

    誰說不是呢!

    深秋時節,天高氣爽,登頂崛圍山舍利塔下,當目光穿過紅葉村舍,穿過汾河農田,穿過城市樓院,望向城東南角,依稀可見雙塔寺里文峰、宣文兩座古塔搖手相應,隔壁蒙山頂上開化寺連理雙塔,在一旁擊掌相迎。

    有名的古晉陽八景中,「烈石寒泉」「土堂怪柏」「崛圍紅葉」「蒙山曉月」,所見皆在西山。

    文脈傳古今

    百里畫卷,千年文脈。

    汽車蛇行在蜿蜒的西山旅遊公路上,目之所至,遠近高低的山巒層層疊疊、明暗交替;山勢迴轉間,古建樓閣挑角飛簷、時隱時現;清新空氣里,翠柏蒼松,暗香飄溢。極目遠眺,山下汾水波光粼粼。屏息凝神,松濤陣陣拂過耳際。此情,可寄山水;此景,福至心靈;此時,山「心」可觸。

    西山有九峪,每一峪都有不同的寧靜、美麗與和諧。在道道山樑溝谷,早有人類生息、繁衍的痕跡。從土堂舊石器早期遺址,到大禹與繫舟山的傳說,再到剪桐封唐的故事……一段段歷史故事,一處處考古遺蹟,都能觸摸到太原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山一程,水一程。太原人依山傍水而生。詩仙李白在《太原早秋》中借河抒懷:「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沿着西山走勢,汾河從汾河二庫走來,一路向南流淌。「一水中分,九水環繞」,晉陽故事也在這西山與汾水之間徐徐展開。

    在烈石山口,開渠興利的竇犨千百年來靜享着後人的敬仰和尊崇;在懸甕山腳,晉祠和台駘廟,一梁一瓦見證着朝代更迭和延續;在赤橋村里,晉水橋畔豫讓祠訴說着義士豫讓的俠肝義膽和士為知己者死的決心勇氣……

    從春秋末期三家分晉的「晉陽之戰」,到漢文帝龍潛晉陽;從東魏高歡以晉陽為根據地奠基北齊,到隋末英雄並起,李淵、李世民父子晉陽起兵建立大唐,還有五代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劉崇走馬稱帝,一代代王侯將相在西山留下他們輝煌的印記。

    西山,是一座等待後人不斷發掘的文物寶藏,是三晉文脈根基,是深深鐫刻在太原人血脈中的文化基因,浸入骨髓,古今不移。

    「河系千年,山藏古今,城納百工,文領三晉。」太原人自古因汾水而多情,因西山而豪邁。

    回望歷史,有「飛虎子」李克用、一門忠烈的楊業、護衛晉陽百姓周全的劉琨、投汾殉職的太原守將王稟,有治世能臣董安於、三朝重臣王瓊、「東方浮摩斯」狄仁傑、「宋四書家」之一米芾、文化名士傅山、考據大家閻若璩……這些閃耀在歷史長河中的忠臣義士、英雄豪傑、文化名人,燦若星辰,不僅塑造了太原城或堅貞或偉岸的歷史群像,也鑄就了太原人忠勇仁厚、有情有義的品性和特徵,撐起了太原人的文化脊樑。

    而今,西山腳下,汾河生態修復治理四期工程已建設完成並對外開放,太原市着力打造的雁丘園也即將開園。金元好問留下《過晉陽故城書事》中「水上西山如掛屏,鬱鬱蒼蒼三十里」的絕美風景,也寫下愛情絕唱《雁丘詞》中「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千古佳句。而今,汾河太原城區段文化廊道全線貫通,成就了一條貫穿城市南北、穿越歷史古今的風光帶,彰顯着太原古城的時尚氣息,也見證着這座城市的時代發展和文脈傳承。

    在「一泓清水」汾河間,一座座「飛虹」橫跨城市東西,步道、自行車道、旅遊公路像綵帶般穿行蔓延,汾河二庫、崛圍山、二龍山、竇大夫祠、淨因寺、蒙山、太原古縣城、晉陽古城遺址、太山、龍山、天龍山、晉祠等景點宛如明珠一般點綴其間,光彩照人。當它們被拂去歷史塵埃,重現在人們視野中時,都已成為一張張城市文化名片,向人們訴說着千年古城的風雲變遷,也描畫着太原西山的美景和未來。

    汾河西岸,長風商務區里,山西大劇院、山西省圖書館、山西省科技館、太原市博物館、太原美術館交相輝映,成為人們觸摸歷史、探索新知的燈塔彼岸。漪汾橋畔,山西博物院、太原市圖書館、山西地質博物館等文化場館依河而立,成為現代人休閒學習、增長見識的港灣聖地。在晉陽橋北,夕陽斜照,波光瀲灩。「山銜落日千林紫,渡口歸來簇如蟻。中流軋軋櫓聲輕,沙際紛紛雁行起。」古晉陽八景之一的「汾河晚渡」,美景重現,引人回味。

    馬拉松賽季,跑友們在汾河兩岸穿梭奔跑,在水色天光中盡情感受飛馳之樂與太原之美。端午節前後,晉陽橋頭水上運動中心,龍舟飛渡,百舸爭流,選手們在飛濺的水花中劈波斬浪,一邊體驗北方城市的豪爽清涼,一邊感受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從年頭到年尾,沿着西山一線,還有古老的晉祠廟會,多彩的太山文化活動,自成景觀的環太原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人們春觀玉泉山櫻,秋賞西山紅葉,在晉陽湖裏泛舟行,到稻田公園裏聽蛙鳴。

    文化展錦繡

    山如黛染、水似碧玉,藍天常在、城入畫屏。

    過去,西山因採煤而興;現在,西山因文旅而勝。

    這幾年,太原市民最大的體會是:西山上好玩的地方變多了!漫步西山,曲徑幽林、松柏成蔭,流水潺潺、鳥語花香……正是林在景中、景在山中,山在水中、人在畫中。

    早以前,山上可供行走的旅遊線路並不多,除了抵達名勝古蹟、由政府出資修築的幾條公路、石徑之外,山里基本無路可循。愛好徒步的驢友們不喜走尋常路,有人探路之後,獨闢蹊徑,也有人邊探路邊做標記,方便後來人。

    幾年前,西山上新修了一條有名的健身步道——崛圍山健身步道,據說就是根據驢友們踩出來的小徑開發的。現在,這條步道已成為人們深游崛圍山的經典線路。

    西山行走,還有幾條線路也很火爆,「四寺穿越」便是其中之一。驢友們自發開闢出這條8公里穿越線,從崛圍山下西禪寺上到北龍泉寺,再到石窯寺,最後直抵山腰的多福寺。

    在西山南端天龍山深處,也有一條熱門走山線。有驢友從柳蹠溝底入山,一路聽着溪水歡唱,踏着落葉松針,穿行在密林間,40分鐘左右便可來到山上。

    今年,開始流行一種新型旅遊方式——「Citywalk」,意為「城市漫步」,旅行者行走在一條獨特的城市路線上,用雙腳探索,深入城市肌理,貼近城市呼吸,感受城市氣質,一路訪古思今。

    追溯起來,太原歷史文化名人傅山或許能稱得上是在西山行走的第一人,漫步太原最早的時尚達人。

    崛圍山頂舍利塔是當下太原人流行的「Citywalk」網紅打卡地,來這裏觀日出、賞雲海、看流星都是不錯的選擇。站在這裏,環顧四野,傅山先生行走西山的足跡也漸漸清晰。

    崛圍山多福寺里,有他讀書的「紅葉洞」;從古寺對面循小道上山,有他把脈問診的青羊庵;竇大夫祠內鼓樓下,有他少時用功的「虹巢」書齋;懸甕山下,晉祠博物館裏還有他隱居時的雲陶洞……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能想到走進西山「探秘」的人,一定都是大智大仁之人,一定是對這座古城懷着一份不同尋常的情愫。

    我想說,生逢這個時代,沒有什麼比成為一個太原人更為驕傲、更為幸福的事了!

    過去未去,未來已來。

    2008年,西山風峪溝里,一座唐代五重寶函在太山龍泉寺驚世重現。太原人仿佛由此推倒了多米諾骨牌,一個又一個藏着驚喜的寶藏「盲盒」被接連開啟。

    2020年,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遠渡重洋,從日本回歸故土。千年微笑,舉世轟動。太原人的激動一刻再次來臨。

    由唐太宗李世民親筆撰寫的晉祠國寶——千古名碑《晉祠之銘並序》,於今年7月成功入選國家文物局《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

    藉助於現代高科技,歷史文明與現代人文之間的距離也在不斷拉近、縮小。通過VR眼鏡,市民可以沉浸式體驗數字復原後的天龍山石窟,近距離觀看石窟被盜鑿前的原貌,隨時隨地觀賞美輪美奐的藝術珍品。

    夏日炎炎,走進烈石山下竇大夫祠,耳邊汾水濤濤,眼前古木參天,心中頓生涼意。而這樣的場景,這樣的感受,不必親往,也能感同身受。「秘密」藏在手機裏:打開「崛圍山博物館」視頻號,點擊關注,立等可看。

    一片土地未來的模樣,應由土地自身的文脈來決定。今日之西山,不同於往昔。經歷過治山、治水、治氣、治城,她的面貌愈加清秀,眉眼愈發清晰,精氣神也越來越足!

    2023年,西山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要打造開發區建設升級版,國際知名文旅康養目的地、國際山地旅遊度假目的地、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的藍圖已經繪就。未來的西山什麼樣,我們不妨稍安勿躁、拭目以待。現在,我們可以上崛圍山看日出,在橫嶺村看落日。入夜,燈光閃亮,古縣城開城,「鳳凰城」歸來,長風商務區裏有時尚的水幕燈光秀,晉陽湖上有大型水上實景演出《如夢晉陽》,向觀眾講述古城的歷史和文化,過去和未來。

    或者,還可以這樣玩:春赴「烈石寒泉」之約,夏賞「蒙山曉月」夜色,秋看「崛圍紅葉」風光,冬觀「土堂怪柏」懷古,在四季轉換中來一場觀賞古晉陽八景的饕餮盛宴。

    又或者,徒步西山,登臨山頂觀日出;騎游西山,感受四季風雲變幻。餓了,吃一頓農家味道;渴了,掬一捧山溪野泉;累了,找一間民宿歇腳;乏了,乾脆在崛圍山飛行基地來一場說飛就飛的短途旅行。等待元氣滿滿,再重新回歸山下的城市生活。

    西山,讓太原人的心裏安穩平靜;西山,讓太原人的生活充滿野趣新鮮。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一個城市的文化特色,是區別於其他城市最為顯著的標識,也是人文之城的魅力來源。厚重文化遺產的背後,承載着清晰的歷史發展脈絡,彰顯着太原獨特的城市魅力。

    山光凝翠,川容如畫,名都自古並州。相信,未來的西山會更好!(邊素庭 裴怡 岳霞紅 王琛 王利萍)

    頂圖:天龍山佛首 宿曉健 攝

責任編輯:嚴燕紅 文哉!西山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