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香港貿易發展局、團結香港基金、深圳市深港澳合作創新研究會主辦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解讀暨深港「雙總部」機制創新研討會在深圳舉辦,來自香港與內地的各界專家學者,圍繞河套發展規劃及未來深港合作機遇等話題展開深入討論,共論如何以河套區域為重要平台,助力深港全方位合作發展,並展望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之路。
與會研討嘉賓合影。 記者 楊琪攝
攜手挖掘巨大發展潛能
深圳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汝津在致辭時表示,創新科技是深港合作的最大公約數,香港正在加快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它具有知名高校密集、科研實力雄厚、國際資源豐富等優勢;而深圳是國家創新型城市,其在產業科技創新和先進製造等方面都走在全國前列。深港通過共同推動河套合作區的開發建設,來謀劃和推進一批功能互相支持、領域關聯緊密的重大科技協同項目,將釋放出巨大的政策效應、化學效應和乘數效應,能夠更好地鏈接全球創新資源和要素市場,促進創新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集聚。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協理副校長王叢表示,當前正處於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之中,河套規劃的出台,對於深化深港兩地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下一步我們如何把握河套規劃所帶來的新機遇,推進深港科技創新產業協同發展?如何在更大的範圍內、更多的維度上配置更多的創新資源?如何保障創新要素能夠跨境自由有序地流動,以及如何基於『雙總部』的機制創新激活大灣區的發展潛力?都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王叢說。
發揮「跨境雙總部」創新機制
深圳市福田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發展事務署副署長吳強軍對河套規劃展開了詳細解讀。
他指出,目前,河套區域已通過自主探索制定了一系列科研創新制度,主要包括選題徵集制、同行評議制、政企聯動制、項目經理制、團隊揭榜制等。他還特別介紹了香港科技園深圳分園,即香港的科研機構在深圳落地,並按照香港模式運營,此模式在深港科技合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外,河套區域還通過「租、購、改、建」四種措施,充分釋放優質科研空間,吸引了大量香港科研機構或創科企業落地深圳園區。「總體來說,河套區域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做出新貢獻,助力深港建設全國科創先行示範區。」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肖耿基於深港合作現狀,針對性地提出「跨境雙總部」創新機制,即在香港註冊的離岸企業符合條件後,允許在內地設立第二運營總部,在香港方面的監管下,主要服務離岸市場的客戶或跨境業務。該機制能夠全面地促進深港融合,突破產業、人才、社會等方面的深港合作難題。
肖耿指出,大灣區擁有獨特的雙循環銜接帶制度環境,如果想要將兩種制度環境的優勢結合起來,需要恰當的微觀機制落實深港之間的人才、資金、物流的暢通。河套方案是「跨境雙總部」機制的優秀案例,能夠兼顧香港與深圳在創科領域的優勢,激發兩地創新科技的新活力。(記者朱輝豪、楊琪)
頂圖:圖為研討會現場。記者 朱輝豪攝